让“东方之珠”更加璀璨
2019-10-28鄂志寰
鄂志寰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牢牢坚持贯彻“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回归22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这颗“东方之珠”不仅风采依然,而且更加璀璨夺目。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政策,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独特优势,香港明天会更美好,这也是香港保持经济长期繁荣稳定、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提升的扎实基础。未来香港金融业将继续受益于内地金融市场加快对外开放的进程,并在“一带一路”深化发展和大湾区建设全面展开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断提升
过去22年,香港金融业整体规模和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由区域性金融中心向全球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跨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跨越式发展的两大法宝是内地与香港不断增强的经济贸易联系和香港良好的营商环境、简单低税制、资金自由港、與西方接轨的司法制度、金融监管高效以及最自由经济体等制度优势,二者的有机结合是香港保持经济长期繁荣稳定、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提升的扎实基础,亦是未来香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胜之道。
香港金融市场之所以具备高度的市场流动性,与背靠内地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有直接的关系。上世纪70年代香港抓住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全部取消外汇管制、黄金管制和放宽银行管制,迅速成为欧美金融机构在亚太区从事金融活动的重要节点;90年代香港积极吸纳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集资,把香港资本市场提升到新的层次;回归以后,香港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大力扩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成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运作最为规范的离岸人民币枢纽。
全球金融海啸加快世界经济重心东移,亚洲已成为世界财富增长最快速的地区之一,为把握时机进一步发展基金及资产管理业,近年来,特区政府提供合适的法律及监管框架、清晰而又具有竞争力的税务环境,吸引更多不同种类的基金公司以香港作为基地,拓宽基金业务的种类及范围,借此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
从人才层面看,长期以来,香港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优秀人才,包括金融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开放高效的人才政策、不妨碍商业活动的劳动法例以及根基稳固的金融中心,使得香港足以吸引及容易雇佣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并且不会因为人才外流而削弱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根据香港政府提供的数据,本世纪以来,香港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增加超过30%,是吸纳及引进最多人才的行业之一;包括法律、会计和信息技术在内的专业人才更大幅增加了近50%,为香港金融中心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乘客们在深圳北首发前往香港西九龙的G5711次列车上拍照留念。
从监管角度看,香港一直拥有严格规范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监管环境。依据国际公认的准则,监管环境涉及法律体系、监管构架、经济政策和监管成本等诸多方面,香港整体监管环境在亚太区主要经济体中属最佳水平,这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另一项至为重要的竞争优势。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香港还拥有影响金融中心根本优势的其他重要因素,包括具备先进及发展成熟的商业基础设施以及高度开放和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企业和个人税制简单透明且极具效率,有利于吸纳业务和投资,教育制度素质较高,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及具备较强的英文能力等等;这些因素互相关联、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确保市场力量能发挥最大性能,最终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和发展。当然,营运成本过高以及生活素质和环境问题等,也会影响香港金融市场的长远竞争力,今后需要不断努力做出改善。
显然,以新股上市集资为引领的股票市场发展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体系结构由银行业主导转向资本市场主导,奠定了其全球领先地位,更是内地与香港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增强的直接结果,亦进一步证明了香港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方面的独特优势。
香港经济抵御外部冲击仍有政策空间
从回归22年香港经济发展进程看,作为高度开放小型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香港经济运行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外需主导经济增长,极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但香港经济抵御外部冲击仍有政策空间。
香港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内需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此外,香港财政储备充裕。从内需上看,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就业是2019年香港内需的主要支持因素。目前,香港的失业率保持在2.9%,是过去20年来的低点,有利于保持消费增长,对实体经济带来重要支持。
香港有足够的空间扩大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对冲贸易战的不利影响,增加公共开支,提升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特区政府拥有足够的财政实力纾缓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增长。特区政府财政状况理想,财政储备2019年6月底为11561亿元。即使部分政府拨款项目受到延误,但政府仍有能力推出提振经济、消费和投资等措施,并提供调整拨款项目的次序,让争议较少的项目早日获批,对经济带来一些支持。
针对全球性保护主义升温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区政府着力推动多元化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签订更多双边及多边协议,提升香港国际商贸中心地位,发挥香港独立关税区的特殊优势,密切监测中美贸易摩擦对香港的影响,适时推行支持业界的措施。特区政府推出提供出口保险、提供融资担保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将陆续见到成效。
此外,特区政府加大基建投资,增加公共开支。政府消费有所加快将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支持。政府大力推动创新及科技发展,在大学研究、再工业化、应用科技等领域投入资源,提升香港的全球竞争力。特区政府着眼长远,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从源头上控制楼市升幅,降低整体营商成本,从根本上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契机
2019年,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内地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与此同时,内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宏观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将有利于实体经济保持稳健增长,从而助力香港经济发展。
首先,从结构上看,内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香港经济带来重要的外部动力。内地推动经济转型并加快推进更大范围的改革开放措施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内地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不断提升,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发展的新动能陆续出现,内部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企业改革对市场的影响将更加深刻,推动内地金融提升市场广度和深度。
其次,从长远角度看,内地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将为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新的契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进入快车道,香港可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协助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前沿科技研发能力,推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继续提升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重点是制度衔接和政策融通,探索要素资源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新渠道新机制,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将为香港金融和专业服务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区政府抓紧“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全面统筹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拓经济的新增长点,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貿易中心地位。
新一轮金融开放将提供长足发展空间
未来,香港金融业将继续受益于内地金融市场加快对外开放的进程,并在“一带一路”深化发展和大湾区建设全面展开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以来,内地陆续推出12项对外开放新措施和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以及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等政策,吸引外资进入内地资本市场,推动外资在内地股市和债市占比持续提升,进一步促进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显然,中国金融服务业将进入开放引领的新时代。在中国新一轮金融开放进程中,香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第一,香港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联通的主要选项,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信道模式中,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率先实现了境内股票和债券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第二,香港市场具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第三,香港为银行业提供完全竞争的市场运行环境,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单一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第四,呼之欲出的虚拟银行将进一步提升香港银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银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五,香港在离岸市场人民币业务方面具有突出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拥有全球首家离岸人民币清算体系、全球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和活跃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和较为多元的人民币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