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状元伦文叙

2019-10-28璧合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私塾状元对联

璧合子

明朝成化三年,广东南海县黎涌村一姓伦的农户喜得贵子。

那孩子的头异常大,头围有两尺长,被人戏称为“大头仔”。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大头仔”会在三十二年后高中状元,光宗耀祖。这孩子就是伦文叙。

伦家并不宽裕,伦文叙的父亲为了谋生,务过农,给别人当过佣人,后来又以撑渡船为生。但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却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家贫请不起私塾先生,伦父就亲自教儿子识字。那时候,伦文叙不过两三岁大。

或许伦父的这种教育影响了伦文叙,又或许伦文叙的确有读书的天赋,仅几年时间,伦文叙就能背许多唐诗宋词,并且练就了一手好字。

关于伦文叙的字,由于年代久远,笔者没有找到记载他如何习字的具体资料,但我们不妨做一个合理的猜测。古代与读书相关的费用都很高,笔、墨、纸、砚以及书本都不便宜,而伦家只是一个勉强温饱的底层家庭,伦文叙并没有条件可以肆意购置文具练习书法。也许他用树枝替代毛笔在地上练习,也许他以指蘸水在桌上练习,也许他在好不容易得来的半张纸上,反复又小心地练习……

这些都只是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要练就一手好字,伦文叙一定下了一番苦工,这番苦工,也伴随着他的求学之路。

伦文叙是渴望读书的,但从伦父从事的职业来看,他虽然识些字,但学问上并不精通,所以当伦文叙知道得更多之后,伦父的教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他了。可伦家实在没钱送他去念书,伦文叙又不想放弃,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伦文叙去私塾偷听先生授课。先生被他的好学打动,于是免费收了这位蹭课的学生。

有了私塾先生的教导,伦文叙的学业突飞猛进,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他被人称作“急才”“鬼才”,因为他特别擅长对对联,而对对联就需要急智。

但好景不长,私塾先生过世了,伦文叙辍学了。

家境困难的伦文叙小小年纪就得分担家庭生活压力,他每天帮着父母种菜卖菜,忙碌使得他顾不上吃午饭。

有一家粥铺的老板怜惜他年幼有才,每天都买他一担菜。他让伦文叙将菜送到粥铺去,等他送到时,老板就把用剩的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白粥,然后再放入些姜葱等请他吃。靠着这一碗粥,伦文叙支撑下来了。

几年后,他在一间寺庙偶遇当时的两广总督,总督考他对联,上联是:一介寒儒,攀龙、攀凤、攀丹桂。没想到,伦文叙很快就对出了下联:三尊宝佛,坐鳌、坐象、坐莲花。总督赞不绝口,又聽说他家贫失学,深感可惜,于是赠了一笔银两供他完成学业。

有了那笔钱,伦文叙终于可以安心读书了。数年寒窗苦读,三十二岁那年,他会试殿试均为第一,成为状元,一举成名。

衣锦还乡之时,伦文叙还记得那位粥铺老板,他知道当年粥铺老板没有直接地施舍他,而是顾及到他的自尊,用一种迂回的方式帮助了他。

伦文叙感念粥铺老板的这份心,将那份粥取名“状元及第粥”,并亲笔写下匾额。从此,“状元及第粥”慢慢流传开来,并且持续到了如今。这意味着一份善意、一份感恩在历史的河流中没有被侵蚀,它的暖意被延续下来了。

伦文叙成为状元之后,授翰林院修撰。七年后(正德元年),明武宗继位,伦文叙本来奉命到安南充正使,但因为伦父去世,伦文叙要按礼持丧没有去成。几年后又回到翰林院,任经筵讲官;再后来,负责纂修皇室族谱。正德八年,四十六岁的伦文叙出任应天试主考官,归途中得病去世。

相比其他文人的跌宕起伏,伦文叙的仕途算得上四平八稳,这也许跟他的性格有关。郭棐在《粤大记》这么评价他:天性温醇,德器和粹,望之知为君子,居学以书史为长,手不释卷。为文宗韩(愈)杨(雄)悠长宛转,蔚有真趣。其孝友出于天性,而与物无竞、善教子。

伦文叙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三个都考中了进士,平常人家出一个进士都难,而他们家竟然有四个。广州的状元坊、福地巷都与此相关。儿子中进士,除了天资之外,肯定也离不开伦文叙这位父亲的教导。可见,他不仅自己做学问有一套,教人更有一套。

回顾伦文叙的一生,虽然出身贫苦人家,但父亲的远见、私塾先生的收留、总督的支持、粥铺老板的好心,让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善意包围。这使得他经历了贫穷之后,依然能追求学问,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誉满广东的状元。

猜你喜欢

私塾状元对联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