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2019-10-28张子艳

中国教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生目标治疗师威尔

张子艳

主持人的话

电影《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在数学方面极具天赋的天才少年威尔找寻人生之路的故事。但是这部电影要探讨的,并不是如何培养超常学生,而是更具有普适意义的问题:什么是教育?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勃看来,他作为教师的使命是让威尔的数学天赋充分施展;在心理学教授尚恩看来,他作为教师的使命是启发学生思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试图和威尔展开对话,倾听、理解他的生命经历,帮助威尔原谅、接纳自己的过去,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这部电影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不是要改变人、塑造人,教育首先是要理解人。

——张华军(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亨汀(Will Hunting)的问题少年在数学教授蓝勃、心理学教授尚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故事,其中关于人生目标的追寻与探讨也对当下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正如影片名称和主人公姓名所隐射的核心问题一样,我们作为个体应该如何捕捉(hunt)自己的人生目标(will)?影片中,心理学教授尚恩不断向威尔·亨汀发问“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而这也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回答的重要问题。

一、“你只是个被吓傻的孩子”—理解学生,探索教育之弱

威尔在与多位心理治疗师面谈时都表现得十分反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捉弄他们,以此刺激他们拒绝再次谈话。威尔在与尚恩教授的第一次会面中,依旧如此,并借由尚恩教授房间内的一幅画猜测出了尚恩教授人生中一段痛苦的经历。尚恩教授被激怒并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不同的是,尚恩教授试图更多地了解威尔,在第一次不愉快的面谈后,依旧安排了第二次谈话。

第二次谈话中,尚恩教授向威尔坦白,自己因为威尔的话失眠了大半夜,直到想明白一件事后才安心睡下,那便是—“你只是个被吓傻的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波士頓,知道很多事情,但更多的只是从书中了解而非亲身体验。因此,你会因为看到一幅画,就对我的生活妄加评判,而我不会因为读过《雾都孤儿》这本书,就自以为真正了解你的生活和你的感受。因此,除非你愿意敞开你自己,愿意和我交流,否则我无法知道‘你是谁。”

将尚恩教授与前几位心理治疗师相比,可以发现,其他心理治疗师被冒犯时,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他怎么可以这样”的神情,而尚恩教授则在深夜里不断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心理治疗中治疗者和被治疗者的关系如同课堂上的师生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和思考方式。前几位心理治疗师似乎并未把威尔看作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并没有突破所谓的心理学框架,尝试去了解威尔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而是首先为威尔套上了“问题少年”的帽子,攥紧手中的心理学知识,仔细揣摩威尔有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因此,当威尔嘲弄地拒绝其他心理治疗师的好意时,其他心理治疗师的反应便是“他怎么可以这样”。尚恩教授则真正将威尔看作一个人,试图了解威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当威尔激怒尚恩教授时,尚恩教授认真地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并尝试去真正地理解威尔。

教育学者比斯塔提出教育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教育的方式是缓慢的方式、艰难的方式、受挫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说教育的方式是一个“弱”的方式,因为这个过程的结果既不是保险的,也不是安全的。而我们不能把这样的“弱”仅仅看成是缺陷,是需要解决和克服的事情,而应把它看作教育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因为教育只在交流和解释以及中断和回应的脆弱连接处获得预期结果[1]11。因此,尚恩教授对于威尔的理解看似是“弱”的,他未带成见地尝试认识威尔,没有夹杂强势的“你是……”“你应该……”的类似话语。这样的“弱”为尚恩教授与威尔之间的互动营造了空间。威尔开始时对尚恩教授的生活加以批判,而尚恩教授并未把这样的批判看作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将这些批判作为其理解威尔的素材,开始寻找和威尔对话的切入口。此时,尚恩教授对威尔的理解以及对教育之“弱”的把握使得教育的可能性慢慢浮出水面。

二、“他需要方向,而不是操纵”——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欲求的东西转化为合理期盼的东西

当威尔与尚恩教授开始逐渐深入交流谈话时,蓝勃教授与尚恩教授谈及威尔的未来,希望尚恩教授能说服威尔接受他推荐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数学才能,而尚恩教授建议应该给予威尔充分的时间,让他想清楚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蓝勃教授希望他发现的天才能够“超越个人立场”“能够贡献世人”,成为新时代的“乔纳斯·索克”“爱因斯坦”,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杰瑞·蓝勃”。所以,他认为“威尔只是没方向,我们该给他”,“他能贡献世人,我们能帮他”。然而,教育不是机器人之间的互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风险总会存在,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被塑造和规训的客体,而要看成发起行动和担当责任的主体[1]7。尚恩反驳道,“也许他不想照你的想法去做”“方向是一回事,操纵是另一回事”“你要让他自己去发掘”。

那么,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尚恩教授说:“他需要方向,而不是操纵。”这个“方向”即学生从教授那里获得的“超越学生能力范围的事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由欲望出发而想要的转化为值得向往的,把实际欲求的东西转化为合理期盼的东西。这个“方向”不是教师给予或强加的,也不是由学生的自我及其欲望推动的,而是始终要求有别的事和别的人参与。因此,这又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是缓慢的、艰难的、受挫的。“方向”的获得与否超越教师的控制和力量,因为这个过程的结果是无法确定的[1]10,而尚恩教授能做的就是坚持对话,坚持引导威尔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

三、“你真正想做什么?”——承担起对个性和天赋自由发展的责任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实际欲求的东西转化为合理期盼的东西,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转化“方向”的同时并不是完全“无为”的,教师需要承担起发展学生个性和天赋的责任。个性和天赋,就是把每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开来的独特性,这些特质使他不再只是来到世界上的一个陌生人,而是成为世界上从未有过的那么一个人。[2]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和天赋自由发展,教师不应根据学生与生俱来的才能为学生预设、规划人生之路,而应把学生“独特”的开端重新引出来,通过和学生的不断交流和对话,引导学生不仅仅意识到“什么使我独一无二”,而是真正开始思考“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对于自己的意义所在。[3]换言之,尚恩教授与威尔的不断交流不是仅仅为了让威尔意识到自己是个“数学天才”、自己与众不同,而是引导威尔开始思考:我的独特天分对于我的意义在哪里?数学才能在何时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此番意义和重要性的思索过程便是威尔对于“真正想要的东西”的追寻历程。

这样的引导是困难的,当尚恩教授反复追问威尔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时,威尔不能给出自己真实的答案。即使在爱情中,威尔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像威尔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给自己心仪的女生打电话—“这女孩现在很完美,我不想破坏”。尚恩教授回应道:亲密关系中,没有完美的对象,只有对象间是否完美的合适,因此,是什么使我们成了自己?体现“我是谁”的主体性不是我们拥有的某种东西,而是不时在新的、开放的和不可预测的相遇情景下,可以实现的某种东西[1]21。这样的主体性不应受制于他人的控制和規定,而需要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中摸索,通过不同的交流探寻。正如尚恩教授所说:“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

这种独特性是不可以强制生成的,但却是可能被抹杀的。威尔没有适应既有的体制时,大家为他扣上了一顶“问题少年”的帽子,好心帮助他解决“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追问威尔不适应的原因是什么,很少有人真正关心威尔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当尚恩教授最后一次追问“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时,威尔以“牧羊人”作为自己的回应。这样的回应似乎也并不是对尚恩教授的敷衍,也许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威尔真的还未找寻到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最后一次面谈时,尚恩教授对威尔不断地重复“这不是你的错”,威尔从一开始的“耸肩”“撇嘴”到放声大哭,尚恩教授不断重复的“这不是你的错”让威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承受的重压。因此,威尔希望和尚恩教授继续保持联络,不仅因为他已经从内心接受了尚恩,也代表着他“追寻自己想要的目标”将继续下去。电影以威尔找寻女友结局,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威尔崭新人生的一个开端,一个极好的开端,因为这是威尔自己做出的选择,威尔的“独特性”开始被唤醒。

四、结语

《心灵捕手》中对于“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的追寻是教育目的的极佳演绎。缓慢的、艰难的、受挫的对话形式是尚恩教授引导威尔探寻人生目标的前提。学生在追寻自己所想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要给学生一个方向、一个直接的目的,而是要引导学生把实际欲求的东西转化为合理期盼的东西。引导的结果是无法确定的,因为教育是有风险的。

影片中,尚恩与威尔谈话的过程正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对于尚恩来说,这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历程。在经历过了一些事情后,能否鼓足勇气重新开始追寻自己想要的事物是尚恩在他的人生阶段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引导学生追寻人生目标的过程,实际也是自己追寻目标的历程。

参考文献

[1]格特·比斯塔.教育的美丽风险[M].赵康,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汉娜·阿伦特.教育的危机[M].王寅丽,张立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76.

[3]格特·比斯塔.为着公共利益的教育哲学:五个挑战与一个议

程[J].赵康,译.教育学报,2011:27-35.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人生目标治疗师威尔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你做了什么
威尔和斯奎尔
肌肉紧张,六个拉伸动作来帮你
常洗头可以增强自信吗?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
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
100个疯狂的“人生目标”
↓点灯——派威尔(英国)
狼王贝蒂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