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有专业情怀的历史教师

2019-10-28孙淑松

中国教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商鞅变法陈老师

孙淑松

陈昂

“人的发展,才是文明的方向!”

话音落,掷地有声;掌声起,经久不息。

这是陈昂老师《商鞅变法》一课的结尾。课是公开课,掌声却不是为公开课而设,而是历史课的日常。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陈昂老师对自己的定位是“历史+教师”。于历史,陈老师追求学术力、穿透力、思想力;于教师,陈老师在课内课外自然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这二者合而为一,是陈老师的教育理想—真正的“人文教育”。

1

百年前,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有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陈昂老师深以为然,他在日常的历史思考、教学中,力行实践的是“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历史”。他说:“今天的我们,都是历史的造物。我们所欲见、所能见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每次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在历史的时空中翱翔之后,陈老师都不由自主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历史的真相永远无法还原,那么历史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作为历史教师,作为历史的审视者、讲述者,他的答案其实很清楚:历史的魅力在于它是联通古人之“事”与过往之“识”、自我之“思”的桥梁。它纵横千年万里,绝地天通,从它作为“事”发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不能再把握它了,能把握的,就是记载者、评说者的“识”,最后与自我交融、碰撞,形成自我之“思”,在我们的思维之海中找到特定的位置,留下特定的投影,保存特定的颜色,让古人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我们接纳了前人,前人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塑造着我们。已归于过去的存在本身并不会说话,说话者正是历史学人的思想。

2

在陈老师的人文教育理念中,包含这样几个维度:人文之知、人文之识、人文之情。人文之知需要历史教学的学术力,人文之识需要历史教学的穿透力和思想力,人文之情需要历史教学的感染力与魅力。

我们以《商鞅变法》一课为例,从中窥探陈老师人文教育理念。商鞅变法,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历史事件,是一个老问题—说起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但真正有深入思考并形成独特认识的人却并不多。陈老师的做法是,运用历史的“特写镜头”“广角镜头”“长镜头”,让学生体会有温度的历史,思考多维度的历史,认识有高度的历史,换个角度走近历史人物,多个角度思考历史事件。

体会有温度的历史,需要“人的情境”。在导入环节,陈老师给学生介绍了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家信实物—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黑夫木牍》,这是秦士兵黑夫与惊的家书。陈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书信中涉及的亲情、爱情、秦兵生活状况、高利贷、军功爵制等一系列历史信息,还原了秦国士兵的真实面貌。从两千年前的家书导入,结合考古发掘、文物证史,将情感的温度与专业的分析联系起来,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开启了从历史现象的高度思考历史事件之路,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陈老师认为,历史教学中要能“见到人”,而在历史叙述中,“人”的凸显,是需要通过“特写镜头”来实现的。有温度的人物,才能带给我们有温度的历史,才能弥补大线索、大框架、大叙事的不足,才能在多层次上打动参与者。

思考多维度的历史,需要有“问题引领”意识。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历史学习,问题意识都极为重要。如果能在司空见惯的事实或材料基础上,提出一个崭新的问题,历史可能就会焕发出异样光彩。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提供多维度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多面向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关于历史上的改革,常见的问题设置是,改革为什么成功或失败?对改革如何评价?对改革者如何评价?而陈老师所设置的问题是,回到商鞅变法的顶层设计,探究商鞅变法走的是怎样一条强国之道?

在课上,他通过组织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材料进行两次分类,探究这个核心问题。由“平面的”分类—“后见之明”的“学习式”分类,到“立体的”分类—“神入历史”的“设计式”分类,历史的划分不再简单,不再“定于一”,而是有着多种可能,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质疑能力,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陈老师整理出商鞅变法之后十年到一百五十年的几件关键史事,组织学生,按商鞅、秦民、秦国、天下四个角度结合材料讨论,阐述商鞅变法的影响。接下来,他又带学生站在历史更高的高度上,将视野放大,再次倾听商鞅变法在两千年的时空中所带来的的历史的回响。从“百年视角”到“千年视角”,春秋战国之际的乱世,历史在由乱到治的摸索中,分化整合为两途,孔子在继承中有变革,续绝周制,商鞅在变易中开创秦制,历史借由秦制完成了统一,又在打破统一后再度整合,借由周制完成了统一的巩固,并最后将周制与秦制合为汉制,霸王道杂之的官师政教的统一。

最后,课堂再回到战火纷飞中匆匆而就的黑夫家书。《商君书》认为,理想的强国之民,心中只应有利益,不得有亲情与人性。但黑夫和惊的母、兄、妻好像并非如此绝情,相反,家书中充满了正常人的情感与向往,母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不乏温情与爱意。人性的力量在时间的尺度上显现出不可抗拒的力量,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在商鞅变法基础上所确立起来的秦制最终败给了人性与亲情呢?

3

“人的发展,才是文明的方向!”掌声经久不息—因为“人”在这里。陈老师“人文历史”的学术力、穿透力、思想力、感染力和魅力,于此可见。有识于史,有见于人,这是大历史的回响。

当然,陈老师的“人文历史”,绝不仅限于一节课,而是在每一节课,历史课堂堂有掌声是陈老师班上学生的共同记忆。同时,陈老师的“人文历史”绝不止于课堂,而是在每一天的课堂内外、每一次的对坐晤谈、每一事的别出心裁。

丰富多彩的人,才能教出丰富多彩的学生。你可以在初雪的圆明园里遇上陈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他们在赏雪之余,会从“快雪时晴”聊到“雪夜访戴”,从“辛亥革命”谈到“文化情懷”,学生几年后回想,认为这种课长度与分量远不止四十分钟;你可以在初春的少年湖畔遇上陈老师的学生们,他们在镜头中留下初春的嫣红,而此时陈老师正在教室,用微信授课的方式向他们介绍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与科学社会主义;你可以在陈老师的讲台上看到他的学生们,他们或许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拉美西斯二世和夫人的爱情,追溯那个古老而遥远的国度,或许正在介绍陈寅恪先生的一生,写下给这位史学大家的评词,而陈老师次次都会做出精妙的点评,并就势切回要讲的新课,让学生拍手叫绝。

你可以在陈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他带学生了解孔子的“人生规划”,深刻地完成生涯规划课的任务;你可以跟着他共享电影盛宴,一节课用五部电影带你了解人文、历史的前世今生;你可以与他一起进入古代的书画世界,赏析“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感悟线条分割出“大道至简” 的“黑白悟道”。

你可以在广播电台中聆听陈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化节目,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苏轼到金庸,从陈子昂到余光中,他和你谈起上下千年,如痴如醉;你可以在电视上看到陈老师的节目,在陕西卫视《超级老师》上,他从诗经、孟子讲到楚简,与你畅谈情感问题;在深圳卫视《课间十分钟》里,他为你解读《孟子》,带你领悟读书人的最高境界;你可以在《国家人文历史》等刊物上看到他的文章,为你讲述西南联大学者的孜孜独求,解读屈原楚辞背后的原型意象。

陈老师是一位“有趣”的老师,他爱玩、爱跨界。你可以欣赏到他的书法作品,与对书法的精妙赏析;你可以听到他重谱新词,为学校献上的《南山南》和送给学生的《告白气球》;你可以看到他打“陈式”太极拳的刚柔并济,也可以看到他在乒乓球场上的攻防转换;你可以看到他登台主持的气场全开、妙语如珠,也可以听到他高声吟唱……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陈老师不止是一个中学教师,更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确实,君子不器一直是陈老师的态度。人文历史,魅力教育,这是陈老师的理想,也是陈老师的追求。

陈昂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高中历史教师、人文实验班班主任,北京市海淀区骨干教师,曾荣获全国历史教学比赛特等奖,北京市、海淀区教学比赛一等奖,被聘为陕西卫视《超级老师》节目“超级金牌教师”。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商鞅变法陈老师
徙木立信
商鞅: 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徙木立信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
树敌太多商鞅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