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创模拟训练两篇

2019-10-28方春生

广东教育·高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习俗筷子建筑设计

方春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探析

邱 勇 商明奎

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中,文化习俗沉淀下来,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智慧的结晶,是集多方面文化的综合体。当今,建筑行业蓬勃兴起,为了追求文化气息,就需要在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融入文化元素,将文化习俗渗透到设计中,让建筑显示出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生活品味,使建筑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价值。

建筑不仅能够给人们遮风挡雨,而且能够给人们带来美感和文化气息。在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建筑不再单纯是居住的地方,而是展示人们生存的环境,人们在其中能够享受建筑所带来的美感。建筑设计是人们对生活的反应。要想把文化渗透到建筑设计中去,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把最美的文化气息融入进去。生活给了建筑最美的东西,让建筑展示出精神文化。唯有生活,让建筑更加具有底蕴,具有穿透生活的灵魂。与此同时,文化习俗能够增加建筑艺术价值。在建筑艺术设计中,融入文化习俗就可以使建筑物的价值增加。很多地方,把文化习俗融入到建筑中,开发旅游文化,使建筑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增加建筑物的价值。因此,文化习俗和建筑艺术设计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色彩,还能使文化习俗源远流长,让文化习俗传承和优化,展示出文化的巨大力量。

中国的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深入人心,没有大喜大悲。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建筑设计具有深远影响,让建筑设计体现出温柔、绵软特色。因此,中国建筑设计没有特别的张扬和暴露。文化习俗是渗透于建筑设计的,如果对文化不够了解,就会读不懂其中的韵味,就会体会不到文化的底蕴。而对于西方来说,欧美人的思想非常开放、豪迈,这种思想就使得建筑设计具有暴露性,个性鲜明,一眼就能读懂。欣赏西方建筑设计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张扬和个性。因此,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使建筑艺术就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东方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一般都是砖木,如北京的四合院,这是最为典型的建筑艺术代表,它用砖木把四周都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表现出中国建筑风格的内敛和深沉。

我国各地区的跨度非常大,每个地区的文化习俗各有各的特征。因此,每个地区的文化习俗具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在建筑中,产生很大矛盾。一是受到利益驱使,建筑艺术不能完美展示出来,使文化习俗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二是每个地区的人对待事情的处理上各不相同,在看待人和事的观点和看法上存在很多的迥异。不同的地区,价值观念和思想各不相同,对建筑艺术所带来的影响也会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就会使矛盾彰显出来。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民族融合会越来越快,文化习俗也会趋于融合,各地的文化习俗会集中起来,实现文化的统一。作为建筑艺术设计者,要在设计的时候,吸取各地的文化习俗,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发展的眼光去设计,用包容之心去设计,这样,建筑艺术就会呈现出多样性,就会更加绚丽多彩,建筑就会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就会展示出各地的不同文化习俗。

作为建筑艺术设计者,要在设计的时候,吸取各地的文化习俗,用发展的眼光去设计,这样,建筑艺术就会呈现出多样性,就会更加绚丽多彩,建筑就会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就会展示出各地的不同文化习俗。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文化习俗进行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放的去接纳各地文化,开放的去设计,就会把各地文化习俗都融入进去,就会使建筑展示出各地文明,绽放建筑之美。

(选自《写真地理》2018年16期,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能给人带来美感,这决定了文化习俗能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说明二者关系紧密。

B. 西方的建筑设计具有与中国建筑设计所不同的特征,究其原因,是欧美人的思想非常开放、豪迈。

C. 中国的建筑设计深受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的影响,其表现在,中国建筑设计具有温柔、绵软的特色。

D. 地区不同,文化习俗也各有各的特征,人价值观念和思想迥异,对建筑艺术所带来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重點论述文化习俗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后,接着阐述了建筑设计如何对待文化习俗的态度。

B. 文章运用对比、事实论证,总结了中外建筑设计的特征,论证了建筑设计受文化差异影响很大。

C. 文章在分析文化习俗与建筑艺术设计间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文化习俗传承和优化的重要意义。

D. 文章从一个国家的文化形成入手,重点阐述了将文化习俗渗透到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文化习俗融入到建筑中去,既让百姓提高了生活品味,又使得建筑企业获取到更大的经济效益。

B. 建筑与文化习俗紧密相连,因此,欣赏建筑要在慢慢品味文化习俗后,才能参透其中的文化韵味。

C. 受利益驱使影响,许多地方的建筑艺术不能完美展示出来,以致文化习俗也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D. 对各地不同的文化习俗,建筑艺术设计者应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去接纳,美的建筑将会更多涌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筷子:非遗文化的快消化挑战

孙博文

筷子,是我国大多数民族的主要餐具。在悠久的使用历史中,筷子的性能、功能、使用方式及使用禁忌等构成了中国跨民族的筷俗,并有约定俗成的筷文化,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次性筷子产生并被人们大量使用,其独有的快消品文化特性对传统的筷文化属性和内涵形成了冲击和挑战。两者间的博弈关系到了我国的资源利用、餐饮业发展和对筷文化非遗价值的维护。

非遗文化是能够彰显民族独特精神气质和审美品位的特殊生产生活方式,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技艺、经验的活态流变文化。在一个长期信奉“民以食为天”的国家里,食具的性能、功能往往会延伸出器物使用的价值观。筷子是中国人三餐常见的饮食工具,本身不具备遗产价值,但其背后悠久的习俗、文化、工艺则映射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脉络。筷子最早有史可稽于殷商,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有“纣始为象箸”的记载。更早的发明典故难溯其源,但可以肯定筷子是人们为了替代直接用手抓取煮熟的食物的方式而創造的工具,是见证中华民族从茹毛饮血转变为烹饪熟食的文明标尺。筷子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食具,在席座间衍生出了文化意识功能。中国人习惯于将喜怒哀乐、婚丧嫁娶、应酬交际等导向饮食活动,宴席之上的个人行为往往在社交属性的结合下被解读,而用筷习惯成为透视个人品格修养的一大门径。“十二用筷禁忌”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约定俗成的重要餐桌礼仪。例如,筷子在用餐时被视作手部功能的延伸,因而以筷指人如同用手指他人一样,暗含斥责、不尊重之意,是被称为“仙人指路”的不良习惯。法国作家罗兰·巴特认为:相比于其他餐具,筷子不切、不抓、不毁、不穿,不把食物作为施以暴力的捕捉对象,具有一种母性的温柔。筷子的设计诠释了中国文化和合万物、谦谦尚礼的特质。故此,筷子的沿袭,象征着中华民族个性的生活方式、精神品格的传承。

江户时代,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由于其方便、易得、低价、首次使用的特性,一次性筷子迅速在我国低档小型餐饮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移动互联网兴起后,外卖配送成为其更广泛的使用场景。但一次性筷子自出现以来就饱受争议,新闻屡次曝光其资源浪费、安全隐患等诸多弊端。一次性木筷对林木资源消耗巨大,虽然目前已较多取材于速生林,但速生林的过度单一种植会导致林木多样性遭到破坏和病虫灾害的加重。由此,负载于筷子的原有文化品格受到了快消品低端廉价、弃之如敝屣等标签化印象的冲击,且产生了有害、浪费的负面舆论认知。

筷子文化的非遗性和快消性的博弈,实质是传统民族餐饮工具价值观和当代工业化方便工具价值观的冲突与对立,其背后是两类不同层级的餐饮方式和餐饮文化。当前亟待讨论的是如何调和二者,使传统得以继承发展,其重点在于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市场应加快整合,有实力的正规厂家应率先倡导建立生产、使用的市场分级标准,针对不同级别餐饮场合、使用人群推出不同等级的产品,促进标准化、分级化、有序化的产业政策引导。此外,媒体要加强对包括速生林知识在内的一次性筷子生产常识的普及,建立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的正确客观的舆论认知。而对于市场营销人员,可以致力于重新设计“一次性”新概念,增加筷子的纪念性、收藏性、仪式性的文化使用价值,增强消费者对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情感黏着,如成年礼用筷、祈福用筷等,通过挖掘一次性筷子在不同使用场景、特殊时间节点的文化意义,延伸快消化新内涵。

(选自《艺术科技》2019年9期,有删节)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筷文化有着独特礼仪,蕴藏在筷子的性能、功能、使用方式及使用禁忌中。

B. 筷子之所以具有遗产价值,是因筷子是中国人的核心食具,三餐常见,不可缺少。

C. 一次性筷子具有方便、易得、低价、首次使用优点,以致其能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D. 只要媒体普及了人们的一次性筷子生产常识,就会让人们对一次性筷子能正确认知。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把中国筷子放在非遗文化与快消文化的冲突之中,以论证保护筷子文化重要性。

B. 文章末段分析筷子文化发展困境,从三个角度建议如何加强对待筷子的文化重构。

C. 文章在概述一次性筷子的快消化特征基础上展开逐层论证,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D. 文章例举“十二用筷禁忌”后,又引用罗兰·巴特的话,论证了筷子的遗产价值。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约定俗成的中国筷文化在一次性筷子产生并被人们大量使用后,其传统的筷文化属性和内涵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B. 筷子的食具有性能、功能延伸着器物使用的价值观,同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技艺、经验的活态流变文化。

C. 一次性木筷具有消耗林木资源巨大以及导致破坏林木多样性、加重森林病虫灾害的的缺点,需要我们充分认知。

D. 是否使用、如何使用一次性筷子,既反映了不同类别的餐饮方式和餐饮文化,也涉及到筷子文化传统继承问题。

参考答案:

1. B(A项,A. 设题材料在第2自然段“建筑不仅能够给人们遮风挡雨,而且能够给人们带来美感和文化气息”句和“与此同时,文化习俗能够增加建筑艺术价值”句,可见,选项“这决定了”的表述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C. 范围表述失当,选项中的“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应为“儒家思想”。D. 设题材料在第四段“不同的地区,价值观念和思想各不相同,对建筑艺术所带来的影响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句,“迥异”不等于“各不相同”,选项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2. C(第二自然段没有阐述文化习俗传承和优化的重要意义,只是举例说明,“把文化习俗融入到建筑中”,增加了建筑物的价值。)

3. C(原文表述是“这就使得在建筑中,产生很大矛盾。一是受到利益驱使,建筑艺术不能完美展示出来,使文化习俗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可见,C项“以致”的表述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选C。)

4. C(A项,设题材料在第1段“在悠久的使用历史中,筷子的性能、功能、使用方式及使用禁忌等构成了中国跨民族的筷俗”句和第2段“‘十二用筷禁忌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约定俗成的重要餐桌礼仪”句中,可见,是“餐桌用筷有着独特礼仪”,而非“中国筷文化有着独特礼仪”,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B项,错在“是因筷子是中国人的核心食具,三餐常见,不可缺少”的表述。由第2段“筷子是中国人三餐常见的饮食工具,本身不具备遗产价值,但其背后悠久的习俗、文化、工艺则映射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脉络。筷子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食具,在席座间衍生出了文化意识功能”等句可知,筷子之所以具有遗产价值,是因筷子“其背后悠久的习俗、文化、工艺则映射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脉络”,“在席座间衍生出了文化意识功能”,选项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D项,错在“只要……就……”的表述。由第4段“媒体要加强对包括速生林知识在内的一次性筷子生产常识的普及,建立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的正确客观的舆论认知”句可知,选项犯了表述绝对错误。选C。)

5. B(B项,错在“分析了筷子文化发展困境”的表述。设题材料在第4自然段“筷子文化的非遗性和快消性的博弈,实质是传统民族餐饮工具价值观和当代工业化方便工具价值观的冲突与对立,其背后是两类不同层级的餐饮方式和餐饮文化”句,该句分析了筷子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质,而非“发展困境”,选B。)

6. C(C项,错在“一次性木筷具有消耗林木资源巨大以及导致破坏林木多样性、加重森林病虫灾害的的缺点”的表述。由第3段“一次性木筷对林木资源消耗巨大,虽然目前已较多取材于速生林,但速生林的过度单一种植会导致林木多样性遭到破坏和病虫灾害的加重”句可知,是“速生林的过度单一种植”才“导致林木多样性遭到破坏和病虫灾害的加重”,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选C。)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习俗筷子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Chopp ed!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筷子礼仪
筷子的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