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

2019-10-28谭小华

广东教育·高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君子校本德育工作

谭小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亦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广东仲元中学基于学校历史,研究特色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一、基于文化自信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理依据

广东仲元中学始创于1934年,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得力助手邓仲元而创办的一所纪念中学。八十年来,历代仲元人奋斗不息,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执着的创业精神,卓著的办学成绩,屡获社会称颂。“君子之风教育”是仲元中学历经八十年的积淀而提炼出来,是根据仲元中学自身的办学历史、特点,办学实践及未来发展而精心设计的校本特色课程。

1.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2. 系统学理论。系统是一个由多要素、多层面构成的体系,各种要素必须优化组合,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德育也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体系,其改革也应全方位推进。利用校本课程的优势来推进德育改革,从课程的高度来俯视德育,就有利于高屋建瓴、全方位地推进德育改革,使德育低效的问题得到综合治理,从而实现德育改革的根本突破。

3. 德育学理论。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知与行不能割裂。把德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就有利于把“知”与“行”两种活动融为一体;其内容更切合学生需要,其形式更能符合学生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化知为行,在行为表现上实现知行统一。

4. 现代课程论。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学校的课程结构就应有选择性。作为德育,既要有思想政治课,也需要校本课程,这样的课程结构才能使德育既体现社会的共同需要,更切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才能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又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才能使德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二、基于文化自信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途径

(一)特色课程与文化德育

以文化育人为抓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价值现、人生观,让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君子”奠定基础。学校倡导的“君子之风教育”是在历史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并蕴涵现代社会所需特质的教育,是教导学生循理而行、济世安民、豁达乐观、正道直行、自强不息、自我克制、乐天之命。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君子之德是指具有忠恕守信的品行,君子之智是指具有博古通今的学识;君子之勇是指刚健勇毅的意志;君子之艺是指和而不同的个性与才艺。文化德育就是基于优秀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通过“人文德育、生活德育、风雅德育、幸福德育”四大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文化德育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建设。有意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中的德育因素,形成稳定的教育资源,开发文化德育特色课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君子之风”特色课程初步形成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将下图),为文化德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氛围营造与家校合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搭建阅读分享平台,弥漫书香氛圍;创建平安校园,开展富有创意的活动,营造师生互爱氛围;建设文明校园,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形成温馨文化氛围;校园绿化、净化、美化、诗化,呈现生态育人氛围。完善家校教育合作制度,建构多元化、多向度的家校文化育人互动模式,提升家庭文化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的文化育儿素养。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构建家校社多方共育共同体,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开设“君子之德”普修课程,通过“理想道德”、“校史地史”、“行为处事”等课程,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对父母的孝义、对朋友的担当,成为有德之君子。加强校史、校歌教育,增强学生学校认同感。如对新生进行校史、校歌学习,大型集会现场,统一组织唱校歌活动;组织欣赏大型原创校史音乐剧《那年那月的仲元人》,该剧从剧本、词曲等都由学校老师原创,由70多名师生倾情演出,每一位演出者和观演者都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极大地激发了仲元情怀,增强了家国观念。

(三)社团活动与网络育人

社团活动开展以激发学生兴趣与培养能力素养为目的,建立在自愿、自由与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学校要提供必要的资源,设立各类特色文化社团,配备专业师资,给予专业引导,促进个性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搭建文化信息平台;加强网络文化管理,严防不良影响;主动与家庭、社区、文化组织建立网络文化平台。

开设“君子之智”普修课程:通过“五环学习法”、“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勇于创新,成为有智之君子。对青少年实践与劳动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学校团委义工部组织全校学生注册志愿者,联络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番禺区义工联等单位开展义工志愿服务活动。

(四)综合实践与研学旅行

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文化德育活动。引领学生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自我”、“人与他人”领域,开展文化德育探究实践活动,使其体验生活,收获感悟。结合文化德育实践要求,有计划地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坚持遵循为学而游,游中博学;过程强调学习为本,安全第一;内容要与文化德育的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相结合等三个基本原则。

譬如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开展仲元大讲坛,开发校友课程。2019年3月到6月的缤纷周六,广州市番禺区仲元发展促进会广东仲元中学将共同开设11门会员校本课程,分别是光电课程、发电机课程、木业课程、声乐课程、摄影课程、保险课程、电力课程、急救四项+CPR心肺复苏课程、汉服工艺课程、轻触中医课程和法律课程,涵盖了人文、科学、体艺、德育等素养。

三、基于文化自信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分析

基于文化自信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全校通力合作,培养学生“善思明辨,存仁有为”的道德品质,以“平安、整洁、有序、高效”为指导,实现“锤炼学校品质,传递仲元力量”。

1. 呈现鲜明的优秀文化特质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探索,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优秀文化与德育工作相整合,优秀文化就会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肥沃的土壤。这种探索不仅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生机,给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而且还能为新时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新模式,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以学校管理为抓手推进德育特色校本課程建设,具有区域性特征,是现有德育研究中比较缺乏的。能针对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问题通过行政推动方式进行解决、提升;从点上,能协调好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更有利于学校内部资源的共享、共促。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推进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碎片化,将以开阔的视野健全有关体制、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从而形成区域性德育特色。

3.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挖掘学校历史的精神内涵,拓宽新时代“立德树人”发展新途径。“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是广东仲元中学的灵魂所在,“浩然之气,君子风范”,根植于民族文化,继承着仲元精神,意蕴深远流长。我们以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站在时代的新视角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至中外现代先进文化,建构德育新的生长点,打造德育特色品牌,运用“文化德育”项目,探索新时代下“立德树人”发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3.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4.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责任编辑 蒋小青

猜你喜欢

君子校本德育工作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君子无所争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国风·卫风·淇奥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有君子之道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