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经》文化的传承

2019-10-28曹晔

书屋 2019年10期
关键词:茶经陆羽茶道

曹晔

茶文化是传统中国人在居家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南宋《梦粱錄》提到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象。由此可见,品茗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逮至宋代就已进入寻常百姓们的家中。茶最早是因其药用价值而在中国被发现和利用。到了隋、唐时期,因佛教丛林中的参禅之风大行其道,茶的精神价值方被开发出来,进而发展出了繁复的茶礼,并借由历代文人的推介,而被提升到了艺术文化的层面。《茶经》的问世正是适应了这样的社会形势的需求。作者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自幼被僧人收养,因此他的生活体验中充满了禅机。陆羽性嗜茶,更精研制茶与煎茶,从中得出了一套理论与方法。在“立言”情结的驱使下,《茶经》系陆羽集合对茶的个人体验,串联起佛教丛林有关参禅持戒的认识,写成的一部关于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茶经》共三卷十节,约七千字。《茶经·一之源》介绍了茶树的来源、茶的名称由来、茶树生长的环境、茶树的栽培、茶饮的药理作用。《二之具》介绍了采茶、制茶的器具及制作方式。由于饮茶渐成为当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茶叶的采制技术也日趋发展,制作工序已趋于精细化。《三之造》讲述了采茶的适宜季节、对原料茶叶的择选、茶叶的品质鉴定。卷中仅一节。《四之器》介绍了二十四种煮茶饮茶的器具,反映了唐代因饮茶之风盛行,这些煮饮的茶具不仅做工考究,还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卷下分六节。《五之煮》讲述了煮茶之法。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煮茶程序包括了烤茶碾茶、宜火炭薪、煮茶用水、沸腾程度、茶汤味道、分茶碗数、茶汤颜色等方面。这也是陆羽本人对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六之饮》记述了流行于社会各阶层的各具特色的饮茶之道。《七之事》是有关茶的历史人物的记载,历史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还有普通士民。《八之出》评骘了当时中国各大茶区的茶叶品质之优劣。《九之略》讨论制茶、煮茶的器具能够因时因地而灵活调整,体现了陆羽的山林之志。《十之图》要求人们将《茶经》的各部分书写于白绢之上,挂于四壁。这种颇具仪式感的做法,寄寓着陆羽劝告世人不要把品茗活动当成稀松平常之事,而是将之礼仪化的期望。

《新唐书·陆羽传》谈到了《茶经》一出,“天下益知饮茶”的现象。《茶经》的问世折射出茶文化在唐代就已渐成规模,进而被社会各个阶层所认可,品茗饮茶成为世人效仿的时尚。大众对于茶的消费欲刺激了茶产品的进一步培育和产销推广。茶的种类因日用的需求而发展出了具有区域性的品种。在绵延后世的茶文化历史中,人们以各自的方式诠释、丰富着这套以《茶经》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使之成为塑造中华茶文化的根源所在。自明、清至民国,对《茶经》的递修、重编和翻刻不绝如缕。此外,由于茶人集团的逐渐扩大,一批对茶文化本身有着爱好的文人学士,躬身实践,著书立说,以绍其后。文人、学士是《茶经》的忠实拥趸者,也是茶文化的主要实践主体。继《茶经》以后的茶书,还涉及了对新近的茶树繁殖、茶园管理、制茶技术、茶药研制等方面的介绍,并出现了以诗文辞赋为载体进行咏茶、品茶、斗茶等茶事活动。茶事活动与佛教关切密切。陆羽本人深受佛教的熏染,亦深知僧人为了达到身心的明净之境,会通过坐禅、静坐等方式。在此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打坐,容易感到疲倦,《六之饮》中有“荡昏寐,饮之以茶”的说法。除了参禅和药物之用外,由百丈怀海禅师制定出的茶礼仪规,对中国茶道的传承影响深远。经由社会礼仪制度的建构,《茶经》文化深刻地影响到了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

《说文解字》指出:“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神也。”礼作为君子的行为规范,提供了一套落于现实世界中的经验,并能“感于神明”。《茶经》蕴含丰富的礼仪知识。例如《五之煮》就谈到了“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这里就有“满招损,谦受益”的意味在里面。人们在饮食观念上的自省使茗茶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化。以茶待客是中国人于人际交往中的相处之道,但随着茶产品的商业化,倘若过分张扬其消费价值,却背离了茶本身的内涵,也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误导。《一之源》就谈到了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意指认真依照礼仪规范做人,发扬勤俭与仁爱的传统美德。儒家重视“致中和”的中庸之道。茶对于生存环境、制作工序甚至是饮茶方法等的严格要求,恰恰体现了“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理想追求模式。

《礼记》指出“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准则。“和”是传统中国人的普遍价值取向。从“和”的角度上看,佛门弟子们的共饮共食,能够产生出一种和睦的气象,这也是“感于神明”所需要的精神气质。推广开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祭祀活动还是文学结社等诸如此类的团体活动中,士庶同饮的茶以及不言自明的礼仪规范成为社群关系和谐共存的见证。可以说,每一种学说,甚至是每一种文化,都能从茶中找到智慧的源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品茗文化所展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不仅深受中国茶道的熏染,更仿中国品茶之艺而设计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道。其茶室布局、礼仪程式、茶道理念均与中国有相对的差异,但主张所有茶人应当珍惜“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亦是出于自然真情的流露,而达到“和”的境界。

著名的人类学家费孝通曾经提出过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在他看来,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就是指我们不仅要欣赏本国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当下力倡的“一带一路”,旨在借由“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借助于区域合作平台,建立起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中国作为茶文化的输出国,正是由古“丝绸之路”将茶文化带向周边国家,从此名扬天下。放眼全球,许多国家的人民都爱好饮茶,且共同分享着茶道文化。在“一带一路”思路下研究茶叶及其产品的消费市场,有针对性、多样性地推出我们的茶产品,并非仅仅是基于经济上的考量。对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向往,也是古今中外的人对于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至治”之世的渴望。十九世纪的一位日本茶人将《茶经》视为“有小补于家事”之作,而如今倡导的“茶叙”外交,则是在国家层面上“大补于国事”的行动。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碰撞日渐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

猜你喜欢

茶经陆羽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茶道人生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万物皆有灵
《茶道六百年》
陆羽弃佛从文
陆羽弃佛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