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拉姆·查兰:如何找到正确的CEO?

2019-10-28高菁阳杨懿梅

清华管理评论 2019年9期
关键词:拉姆关键业绩

高菁阳 杨懿梅

寻找到合适的CEO,这是一个千古难题。首先,谁去找,“找”的这个人就得对,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寻找CEO的。其次,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什么,要把这个发展阶段所需CEO的核心能力和关键标准定义清楚。企业到底是要扭亏为盈,还是快速发展,这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快速发展,在现有业务成功的情况下,大规模复制,还是现有业务已发展饱和,要去用新的模式,甚至是去开辟新业务,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拉姆·查兰(Ram Charan,1939-至今),比肩德鲁克的全球管理咨询大师,杰克·韦尔奇最推崇的管理咨询大师之一。在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MBA之后,他留校执教数年,1969年获得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DBA)。代表性著作有《执行》《领导梯队》《引导转型》《成功领导者的八项核心能力》等。他与拉里·博斯蒂合写的《执行》,强调了企业领导人深入参与企业运营实践的重要性,在美国销量高达30多万册,被列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

他的最新作品《识人用人: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人》上市之际,《清华管理评论》有幸与拉姆·查兰(Ram Charan)进行了深度专访。一同接受采访的还有拉姆·查兰(Ram Charan)的中国业务负责人、全球唯一合伙人杨懿梅女士。以下是对谈实录。

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人

TBR:您的新书名《识人用人: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人》,怎样去理解副标题“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人”,企业在人才方面的决策真的要和资金决策一样科学严谨?

拉姆·查兰:企业最重要的两个资源就是资金和人。这是我们为什么说要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人。是人决定了如何去使用资金,如何去创造业绩。也只有人,会想办法筹集资金。

许多公司,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看财务业绩。因为业绩代表着公司的财务状况,人们通过业绩来了解公司是否有发展停滞的迹象。

组建三人核心小组(G3)是CEO,CHO,CFO他们三个人坐在一起,共同诊断这些财务业绩。好的业绩,坏的业绩,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去预测,未来的业绩走向如何。怎样创造良好的业绩,怎样创造更好的业绩,始终是G3的意义所在。

业绩只是过去的结果,而人是业绩的原因。当我们深入到这些业绩的背后,99%的原因是人。是人,让业绩表现的良好,是人,让业绩数字表现的更好。这就是资金和人之间的联系。所以,管理资金和管理人是同等重要的。

TBR:在管理资金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指标,比如现金净流入、利润、周转率等等指标,来表示这个公司运转是不是正常的。我们在管理人才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指标说明,这家公司在管理人才方面是做的比较到位的?

拉姆·查兰:你说的非常有道理,首先从业绩指标开始。选择一些关键的业绩指标,例如销售额,销售额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与竞争对手比较如何?我们是做的好,还是不好?原因是什么?公司业绩指标好,可能是因为产品好,价格好。所以我们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

然后要将业绩和人联系起来,是哪些人帮助我们达成了业绩?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谁做的可能不够好?这样的联系非常重要,也是成功的CEO所需要做的事情。

TBR:企业在组织与人才方面做的好还是做的不好,它有哪些指标?比如说离职率、幸福感等等。有没有一种指标来检测企业在用人方面,到底做的好还是做的不好?

拉姆·查兰:我们看公司财务业绩、以及这些业绩是由哪些人创造的,这是一个由财务业绩和人组成的二维矩阵。

杨懿梅:可以举例说明吗?

拉姆·查兰:如果公司的财务业绩不够好,那么,很可能就有一小部分人的工作出了差错,比如CEO、CFO等。他们得对此负责。

所以,用这样一个二维矩阵来检测就对了。对大多数公司而言,人们并没有这样做。大家都在合适的岗位上吗?如果人没有在合适的岗位上,那么,组织就不是一个健康的组织。

在大多数公司里,大概有20%-25%的人没有在正确的岗位上。

人岗匹配,以人为中心

TBR:说到“人岗匹配”,关键点在哪里?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岗位为中心?

拉姆·查兰:以人为中心。岗位是可以调整的。你可以捆绑或者分拆同一个岗位上的不同工作。

TBR:对所有的人和岗位,都是这样的吗?

拉姆·查兰:对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要么升职,要么降职。

人岗匹配,以人为中心,对所有的人和岗位都适用。如果人们没有在合适的岗位上,那么工作起来就会很不开心。

TBR:但是我觀察到有些企业在做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的时候,就在做着相反的事情——以岗位为中心。

拉姆·查兰:很多组织都是这么做的。以岗位为中心。在现代化的公司里,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人们在错误的岗位上,他就会不开心,那他就会离开,因为外面有很多需求在向他们招手。

当然了,你也可以从岗位出发。去想什么是适合这个岗位的人。前提是要找到合适的人。过一段时间再看,它们是不是一个好的匹配。经过时间的检验,您再去看人岗是否匹配。

TBR:我个人感觉,实行这个绩效制度的时候,我没有那么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换一种绩效制度,我可能又热爱我的工作了。所以,也跟激励制度有关。

拉姆·查兰:首先是人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然后才是激励制度。

看看篮球队。首先是每个位置上都有合适的人。棒球也是,管弦乐队也是,音乐、电影。等等,这些,它们都是由人高度协调的组织。

TBR:这种人岗匹配,您观察到他们之间到底是匹配还是不匹配,您有没有一种指标或者方法?也就是说,您怎样去衡量,人岗是不是匹配?

拉姆·查兰:每个人都有一个领导。领导会指导我们的工作,会对每一个下属的表现负责,对业绩负责。如果人岗匹配的好,人们就会喜欢他的工作,迫不及待地想要来工作,为工作带来新的想法,否则的话,他就会拖沓,迟到早退,精力也不是那么充沛。这是领导能够肉眼可见的。就好像教练在运动中观看,哪个运动员活力四射,而哪个运动员正在慢慢失去他的能量。

杨懿梅:我想补充一点,关于人岗匹配的问题。很多时候,人岗匹配问题出在我们没有把一个岗位,要做好这个岗位,需要哪些关键的技能梳理清楚。在我和查兰帮企业家做关键岗位面试与评估的时候,很多时候企业没有特别的想清楚,在这个关键岗位上,在企业特定的历史阶段,在企业发展的当前,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定义清楚,是出很多问题的关键的地方。尤其是当企业要去做业务升级、做战略转型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成功真的未必代表他未来在新模式下就一定能做好。

CHO跨越鸿沟

TBR:您在书中讲到,从综合素质上看,与CEO相似度最高的,除了首席运营官,就属CHO,然而“在选择CEO接班人时候,通常不会考虑CHO”。Why?CHO如何弥补他与CEO之间的短板,实现纵身一跃?

拉姆·查兰:非常高兴你能提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成为CEO的CHO来说,首先想象一下,CEO是做什么的,是什么让一个CEO成为一个伟大的CEO?在中国,以及国外,都有很多成功以及未能成功的CEO的大量信息,这些都可以供我们学习借鉴。

在体育运动中,当一个高中生对某一项体育活动心向往之,那他就会开始学习了解这项体育运动的有关一切。他会观看视频,连夜里做梦都会梦到这项运动,甚至会梦想有一天在奥林匹克赛场上,打破世界纪录。他们阅读有关该项赛事奥林匹克冠军的故事。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成为CEO的CHO来说,也是如此。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他们应该会见一些CEO。向他们学习是什么让这些CEO成功了?什么则让他们不那么成功甚至失败了?

第三点,没有CEO们会平白无故的成功,因此,必须学习企业如何赚钱。

大多数的CHO仍然不了解企业的业务如何赚钱,客户为何要选择他们,而不是竞争对手?必须要找出与竞争对手相比,你的优势在哪里,并且要知道如何去参与竞争,将这些优势组合到一起,业务和业务间的有机组合,就好像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那样。

想要有所历练的CHO们,他们应该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比如刚开始工作的前五年,积极尝试其他职能部门,比如市场营销、生产、技术等部门,也可以是政府事务,如果他们能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成功,他们将有可能成为CEO候选人。但是他们不能一直在CHO的职位上等待,如果从来没有过其他职位的历练,却想要成为一名CEO,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TBR:您的意思是,早期我去做一些其他条线的再来做人力资源工作,我可能更懂业务,或者更匹配,与CEO的距离更小一点。但是,对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来说,可能我MBA或者本科毕业之后,我就在做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是不是这种路径就不太好?这是两种不同的路径,一个是我开始做业务或者从事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另外一个是开始做的就是人力资源,再做其他的,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

拉姆·查兰:两种路径都可以。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同一个部门工作两三年,也就了解了这个部门是如何运作的。而HR的工作,则让人们学到了很多有关人的知识。缓和了人们工作中的情绪、态度和气质。

杨懿梅:我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非常实际的说,在企业里,一个人力,要跳去做业务,完全小白,我觉得是很难的。尤其你做到一定职别以后。从零开始,如果是短期的轮岗,其实达不到目的。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将来的人才,他不是一个专业条线的人才,其实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设想一下,作为一个业务领导人,或者作为CEO,其实你要做一个懂组织人才的CEO。

也可以换个角度去想,无论你是在哪个业务领域,其实在人力上花一点时间,花1-2年的时间,去做一些人力工作,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是好的。因为当你做到企业的一把手以后,你会发现,你操心的绝大部分不是业务上的事情,都是那些人的事情。

昨天,我和查兰还在跟一个很大型的企业董事长在聊,他们业务条线的负责人,也就是将要升到集团副总的那一级别的人,都是封疆大吏,每个人手上都是做到几十亿元、上百亿元业务的这样的业务领导人。那什么样的人会走的更为长远?什么样的人也只能停在这里,差距不在“做事”上,差距就在“用人”上。

因此,即便你不想做人力,是不是应该在把多一点精力放在“人力”上?我觉得是可以的。

特别讲到双向轮岗,很多企业都知道,HR要出去轮岗,要有一点业务的感觉,更多的不是培养HR做业务负责人,而是说,HR要懂业务,要不然,人力资源工作怎么能做好呢?

实际上,很多做业务的人是不愿意来做HR的,不如换个角度去想,有一点人力方面的经验,识人用人方面能够提升,其实会决定了一个人他将来的量级。这是我的想法。

TBR:CHO与CEO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只是说他在业务方面的欠缺,所以导致了他没有办法去做CEO?CHO最大的短板就在于业务方面?

拉姆·查兰:业务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公司未来制定战略的能力。

TBR:这种制定未来战略的能力,只有在做业务的过程中,才能识得?

拉姆·查兰:不,还有其他方式。比如去学校学习,参加培训,面对不同的场景,学习怎样规划。当然,大多数人也可以阅读历史,从历史中学习,也可以跟不同的人去聊,向他们请教,尤其是向那些思考未来的人学习。

TBR:这种跟不同的人去聊,CHO有一个做CEO的好朋友,但是因为没有在那个位置,可能真的就不能去感同身受。

拉姆·查兰:方法嘛,第一,你要找到正确的人去聊,尤其是头脑里有想法,能创造新知识的人。第二,在工作中去演练。它们被稱之为“战略规划”。当你去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在创造未来、开启未来。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有志于成为CEO的CHO,必须要有矢志不渝的勇气,这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人会告诉你正确答案,只有你自己去面对,去攻克。

杨懿梅:我不觉得只在人力条线奋斗一辈子的人,就可以做CEO。我也不觉得跟别人聊聊,可以学到很多。包括去做业务战略,我觉得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CEO,其中有一个能力就是面对不确定性,面对风险做决策的能力,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方面不是每个人都做得了CEO,另外一方面,这个决策能力是要通过实战去历练,有的人,他会想很多,会给CEO提建议,但是他自己做到那个位置上,他没法决策。那样的人其实并不适合这个岗位。而这种决策、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实战经验的。

TBR:这不会是说,CEO就是天生的?

杨懿梅:不管它是不是天生的,还是要去历练。什么叫天生?你把一个皇家的孩子放在那里,这就是天生吗?不是这样的,还是要去历练。

比如说阿里,让做业务的人来做政委,这是双向流动,彼此加强的。但如果一个只是做人力的人,期望通过刚才查兰说的这几点,就能成为一个CEO?我觉得是不太会的,但是如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是不是可以把这样潜在的好苗子,放在一个小的业务岗位上,让他去历练。这是可以的。

很少有企业,会把一个完全没有业务经验的人,从来没有干过业务一把手的人,提拔上来做CEO。这是很少见的。

识别和保留关键人才(2%)

TBR:您讲到的关键人才(2%),并非论资排辈,职位可能又不是那么高,那么我们怎样去识别这些关键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关键人才?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手段可以识别出关键人才?线索在哪里?

拉姆·查兰:首先,我们不能从字面上去看。2%是一个概念,一个虚数,而不是一个绝对值。

实际上,如果是一家大公司,比如一万人,五万人,十万人的公司,我们说的关键人才,可能就是100、200、300人这样。

这些关键人才都有很高的抱负。他们寻找新的想法,新的機会,并且他们总是吸引人们的视线。他们想要建立一些东西。他们知道风险,当然也可能失败,但他们被总被一些伟大的东西和使命驱使着,并立志实现它们。

在企业内部,我们可以做一些内部的识别、选拔,并对他们做追踪记录,当然也会犯一些错误,定期的去做更新、调整,比如每季度刷新一次就好。

TBR:您讲的这种关键人才,与我们常常听到的高潜力人才,是同一个概念吗?

拉姆·查兰:高潜力人才是我们讲的关键人才的子集。

TBR:在现实商业中,可能一些关键人才(2%),他到哪里都是被人家抢的。作为领先的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与关键人才,怎样去保留这些人才?

拉姆·查兰:说到保留人才,它适合于任何人,而不仅仅是2%的关键人才,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板对不对?有没有为他配备正确的上级?人们离职,很多是因为他们对上级领导不满意,第二,岗位对不对?有没有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个岗位既能让他们雄心勃勃,让他们成功,也不能一上来就招致失败。第三,给的钱是否足够。在竞争对手捕猎到他们之前,给到他们的钱是不是足够?这三点都很重要。

如何找到合适的CEO?

TBR:刚刚讲到CHO可能做不了CEO,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CEO?

拉姆·查兰:这是一个千古难题。我们可能会犯错误,当然也应该立即纠正这些错误。

找到合适的CEO。首先,谁去找?谁去面试,谁来推举他们?“找”的这个人就得对。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寻找CEO的。

另外,怎样去寻找?首先要从了解公司的背景开始,了解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些企业需要转型,有些企业需要成长。有些企业想要改变新技术,有些企业则需要处理政府关系。有些则可能不得不同时做所有上述这些。上周,我们接触了一个中国案例,就是关于招聘新CEO之后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因为这个公司可能需要做出重大转型。

所以,首先,公司所处的阶段是什么?第二,公司目前所处阶段,最重要的关键标准是什么。寻找的CEO最需要的关键标准是什么?第三,你必须招募一些人来进行面试和比较,然后再去看,他们当中可能谁更合适。第四,寻找到合适的人之后,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助新CEO成功。所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常辛苦。

TBR:CEO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素质,也就是关键标准是什么?

拉姆·查兰:成为CEO的资格? CEO是一个不需要正规学位的职位,你可以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甚至连高中学历都不一定要有。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没有正规学位,但是又做的非常成功的CEO。中国有,印度也有。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CEO,您需要了解客户,客户的需求,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你必须知道公司如何才能赚钱,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你还必须知道如何建立一个组织,让流程可规模化复制。

这些都可以去学习,可以通过书本,会议,与其他人交流来学习,但不一定是正式去学校报到、拿学位那种。

TBR:在回答CEO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与模型的时候,查兰的回答比较笼统,杨老师对这个问题有没有补充?

杨懿梅:我觉得需要看这个企业发展的特定的历史阶段,需要的是什么。比如原来我是做私募投资的,我投了这个大的企业,这个企业面临的问题到底是要扭亏为盈,还是要快速发展,这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快速发展,是在现有的业务成功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复制,和现有业务已经发展到饱和,要去用新的模式,甚至是要开辟新业务的时候,或者是扩展新的区域,所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时候,人岗匹配的第一步是要把岗位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核心能力定义清楚,这是很关键的。而不是说这个人好,人品不错,在组织里也有威信,自然就好了。也不是说因为他是名校毕业,在大公司干过,职位很高,就自然就合适了,不是这样的。

TBR:您是做咨询顾问的,跟很多CEO有过接触,比如杰克韦尔奇之类,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让您感觉在CEO选拔和继任方面做的特别成功的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拉姆·查兰: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中国的阿里巴巴和马云,就做的非常好。微软四年前选拔的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也非常不错。

分拆人力资源部

TBR:人力资源的工作,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行政事务性的工作,一部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力资源要向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转移”,这个口号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也好,人力资源负责人也好,很多的时间配比还是在做前面这部分的工作,后面这一部分没有时间去做,或者没有能力去做。是怎样的原因导致这样一个现状,怎样去改变这样一个现状呢?

拉姆·查兰:首先,行政事务性的HR工作,很多(80%-90%)都已经自动化,或者將要被自动化。

其次,在HR内部创建一个单独的部门,其工作内容就是是处理行政事务性的工作,让这些工作自动化,使用机器算法,提高生产力,很多公司正在这样做。也即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TBR:您曾经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有一个文章,“炸掉人力资源部”或者“拆解人力资源部”,张瑞敏先生也有一个论调就是要消灭中层,听起来都比较危言耸听。那么,人力资源改革的方向到底是在哪里?

拉姆·查兰:我必须要澄清一下,无论是“分拆”还是“炸掉”,都是编辑们后来加上去的,并不是我的原旨原意。但是人力资源组织必须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领导力、组织等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另一部分是行政事务性工作。行政事务性工作必须自动化,有些企业正在做这样的分拆,有些企业即将要这样去做。这是我想要强调的。

TBR:分拆完了之后,下一步呢?

拉姆·查兰:人员也做相应的调整。每一个部分,都找到合适的人去做,去管理。

为每个单位设定目标。行政事务性HR工作,为它设定自动化目标。自动化的比例要达到多少?员工的体验,也是一个目标。

如何吸引外部人才

TBR:现在我们来讨论外部人才。我们如何有效吸引外部人才呢?在一些公司中,引进的高层管理人员很多,但是,通常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这些外部人才要怎么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呢?

拉姆·查兰:首先,要问自己,人家在外面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加入我们公司?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你就无法吸引到外部人才。然后当我们去追踪这些外部人才时,需要找到他们对现有工作到底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这些不满意的地方,来我们这儿能得到解决吗?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为什么外部高管进来之后,无法生存?这里有三个原因:

第一,老板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帮助他们在企业内立足;

第二,外部高管会带来了一些新的观点,往往与现有的观点形成对比,因此,冲突就产生了。而老板却不来解决问题;

第三,外部高管带来的一些新的想法。如果他们的想法不被接受,他们可能觉得待在这儿也没有希望,就会自动离开。或者,我们也可能请到了一个错误的人,这个人业绩能力不行,这也是可能被请走的。

TBR:您刚刚讲的是一些失败的案例和失败的原因。为了让这些外部人才进来以后,他能够留下来,或者我们原来的员工队伍也好,对外部人才不产生所谓的抵触情绪,我们的企业领导人,需要去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而不是泛泛去说,提供支持就好?

拉姆·查兰:老板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外部高管的新想法,然后选择最有可能成功的,帮助外部高管一起达成。

TBR:如果内部就是有人不合作,就是要跟外面进来的那个人对着干,怎么办呢?

拉姆·查兰:老板解决。

TBR:这种所谓的解决,是怎样解决?是辞退吗?

拉姆·查兰:辞退是方法之一。但不是全部。

当一个新人进来时,通常有另外一个人会受到威胁,这个人是能力已经不行了,过时了的,所以没有被保留,或者他需要以不同方式来完成他的工作。这也正是我们从外面招募人的原因。所以,恶意阻扰的通常也就是那么一两个人,他因为感觉到了威胁而没有安全感。所以,也就解决这个问题。辞退是一个方法,但不是说,只能辞人。

TBR:您在书中讲到,为了吸引外部人才,甚至是为了挖走对方的CEO,会把对方的公司收购掉,整个团队都一锅端。

拉姆·查兰:是的,这种情况发生时有发生。他们收购一家公司,有时候仅仅是为了得到对方的CEO。

杨懿梅:这是一种趋势呢,还是说它仅仅是发生了?

拉姆·查兰:仅仅是发生了。它需要依据具体条件而定。

TBR:怎样评价这种团队一锅端的现象?

拉姆·查兰:我对它不做评价。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我可以举个例子,J.P. Morgan当年在美国购买了一家美国俄亥俄州的银行,为的就是找他们的CEO来担任摩根大通的CEO。他的名字叫杰米·戴蒙(Jamie Diamond)。在我下个季度的新书《执行2》就会提到这个案例。约翰·克里斯·摩根(摩根家族的长子)担任了摩根大通董事长,但并不负责任何事务。杰米·戴蒙担任首席执行官兼行政CEO,负责摩根大通全面战略。他们过渡的非常成功。

高菁阳:本刊高级编辑

杨懿梅:拉姆·查兰(Ram Charan)的中国业务负责人、全球唯一合伙人

猜你喜欢

拉姆关键业绩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
本周公布2017年业绩大幅预增预告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你好,岁月
如果
如果
见与不见
鹏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