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脉传承视域下的歙砚制作技艺保护与反思1

2019-10-28陈克义郭兵要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9年3期
关键词:歙砚艺术

文/ 陈克义 郭兵要 (安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到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这是宋代书法家蔡君漠赞美歙砚诗作,诗中将歙砚之珍贵与卞和玉相比。另北宋唐积《歙州砚谱》中载有歙砚制作逸闻: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唐五代时期,歙县、休宁、婺源等地受歙州管辖,自那时起,歙地出好砚,歙砚因此得名。历史上,歙砚与端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四大名砚,“它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造型……长期以来为骚人墨客所珍视”2鲍义来.徽州工艺[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p54.。歙砚源流据称可上溯到汉代,至唐五代已有较大发展,宋代勃兴,元、明、清时期渐趋衰落,其历经千余年,虽数度兴衰起伏,但传承不绝,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歙砚文化影响不仅局限于国内,且远播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及至当代,歙砚常被选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成为对外交流、传递友谊的佳品。

一、歙砚制作技艺

歙砚制作技艺是民族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凝聚着历代制砚艺人的卓越才智与汗水。歙砚集优良的材质、突出的发墨养毫性能、精致的雕刻、耐人品鉴的人文内涵于一身,卓然于中华诸砚之林。2006年5月20日,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文化部确定,安徽省歙县曹阶铭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制砚之初,先选砚石。制作歙砚的砚石被称为歙石,其名贵之处在于经历5亿年至10亿年的漫长地质变化过程,产自皖南独特的群山地理环境,具有石英微粒等矿物粒度均匀细致的突出花纹结构。歙石按照纹理分为眉纹、罗纹、鱼子、金星、金晕等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好的砚石温韧细密、纹理舒美、星晕天成,且触之如玉,敲之金声飞扬,用其作砚,畅滑不涩,益毫养墨,久磨不损,便于洗濯。歙砚除材质外,雕刻工艺则构成其核心价值部分,砚雕按照流派主要分为徽、粤、苏三大派系,歙砚因独特的材质和人文滋润,刻工极为精细雅致,雕法则以浮雕为主,圆雕为辅,局部也会采用深刀雕刻。当代歙砚界从作品风貌梳理,主要以传统人文型、徽派砖雕型、现代抽象型等三种流派为主,其创作题材、雕刻手法及艺术表现形式各有侧重不同,或写意、或写实、或抽象表现,且都有代表性砚雕家,除此之外也涌现出一些新生力量,他们为歙砚技艺的当代性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一方歙砚的问世都是脑力和体力的完美结合,而开采之艰、技艺至精更造就了歙砚独特的魅力和不凡的身价。歙砚制作需经过十几道工序流程,可大体概括为选材阶段——制坯阶段——雕刻阶段——包装阶段等接续构成,其具体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阶段:精准踩点、按需采石与选料

歙砚虽是文房用品,但在艺术语境中可视作工艺品及材料艺术品,石材品质的高低决定了砚台的价值。选材是一项颇有技术含量的工序,在什么地方踩点、如何开采预期着歙砚的价值空间。艺人们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能在特定的位置取出上好的砚料。前人通过看、摸、敲、洗、磨、刻等人工手段来寻找合适的开采点,踩点不准确,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开采过程更为艰巨,采石工为了采到上等的砚石,常年生活在深山里,终日挥锤敲击,汗流浃背,更难免攀藤附葛、爬行高山云谷之间。宋代诗人陈瓘在《歙砚诗》中曾描述了歙砚采料的状态:“歙溪澄湛千寻碧,中有崎嵚万年石。腰粗入水始能凿,一砚价直千金壁”。开采砚石不同于开采普通的石料,为了保持砚石的完整性,不能用炸药爆破,只能用凿子和锤子慢慢开采。料石的开采也不是随意开采,必须按照一定的规格、形状和特定的工艺取料,取料后还要按照要求加工成板材,锯成一定的形状,用不同规格的水砂纸磨成砚台的粗坯。这些工作过去都是人工完成,开采量小、精品料更少,现在使用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开采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阶段:精妙构思、整体设计与制作砚坯

能否制出一方精美的歙砚,整体构思与设计至关重要,否则,就会浪费珍贵的石材。首先需对砚台基体——粗坯进行设计,要根据材料的特殊性来设计不同的造型。砚坯主要分定型坯和自然型坯两种。定型坯就是按照特定规格来设计造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等。自然型坯则取自然之形,因势造物,得巧夺天工之妙。古时制砚基本以手工为主,使用传统工具,费时费力,损耗很大。而随着车床、角磨机、曲线锯、雕刻机、雕刻笔、手工锯、3D扫描仪及数码雕刻机等现代工具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砚坯的的产量和质量,打磨机、机动砂轮、吊磨机、砂带机和各种砂纸更是给磨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工具是手的延伸,让我们的手变得更加灵活有力,效率大为提高,这是现代制砚比起古代制砚的优势所在,也随之有新的技能拓展空间,但需要钻研和总结,进而开发出新的制砚技术。当然过度依赖现代工具,将砚台量产化,减少了人的智慧和手工投入,往往会降低歙砚的艺术价值,艺术品终究是一种精神产品创造,离不开手工痕迹和情感浸透,因此,两者之间需要取得平衡。

图1 当代中国歙砚雕刻名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程礼辉制作歙砚

第三阶段:精心雕刻、细致打磨与保养

一方好的砚台除了本身的材质档次之外,雕刻和打磨是核心工序及关键所在,没有大师手笔,焉能点石成金。艺人起刀前观察体悟砚石特性、形态、色泽、纹理等自然属性,依据砚台形制,酝酿适合的刀法刀路。这时候的粗坯还要再次深入调整,依据实用与审美有所取舍,将每个局部设计完整,做到成竹在胸。待设计图修订完毕后,再井然有序地施以凿刻和雕刻,先将墨堂、水池(也称墨池)、背石、阴肚、覆手等部分凿成,再根据图案要求精雕细琢,有的还刻上铭文和图章。作品是否完美取决于细节的处理,要做到准确、生动。雕刻过程中,根据造型和石材的强度调整刀法和刀速,融入创作情感,或奔放刚劲,或含蓄细腻。

好的刀法出神入化,就势掩疵,行其刀而未见其痕,既体现艺人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风格,又展现其心性及艺术才华,从而化有形之物为艺术之美,乃至格物升华。

砚石雕刻完成,并不意味工作结束,还需细致研磨砚体。先用细油石将砚面和刻制的图案整体通磨,再用不同型号的细砂纸逐步水磨,最后用抛光棉打磨,使砚台呈现出匀整、细腻、光滑质感,犹如镜面一般。打磨是耗时费力的过程,体现制作者敬业精神及匠心品性,打磨的精致程度与作品价值紧密相联。

研磨完毕,砚台已接近完成,这个时候还需施敷一层薄油养护,传统做法多使用核桃油,砚体表层因浸油而润泽光亮。砚雕不像石雕和木雕,一般不做封蜡处理。使两者相得益彰。

图2 歙砚雕刻现场

砚台除了配置砚盒外,还应注重整体包装设计,如标签、包装袋、相关文本册页的系列设计制作。文雅、精美的配盒与包装珠联璧合、相互衬托、美观大方,能凸显砚台本质美、高品味及档次感,从而以格调高雅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内涵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提高其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歙砚保护方案

第四阶段:精致配盒与完美包装

一方歙砚能否赢得青睐,除石质、刻工之外,配盒和包装也是造就其完美品相不可缺少的一环。制盒多以各种材质的木料为主,锦盒也较多使用,石木搭配、刚柔相济可凸显歙砚材质特性及美感,也合乎中国传统审美习惯。配盒一般不易使用比砚石更硬的金属或其它硬质材料,既有损材料之间对比协调关系,也存安全隐患。配盒的形制、材料要与砚台吻合匹配,其材料、做工同样极需考究,上佳的包装能

古徽州的山川田园秀丽如画,孕育出包含歙砚艺术在内的璀璨徽文化,而时代更替、徽商及徽文化嬗变又直接影响了歙砚的发展。历代勤劳能干的“歙工”秉承“徽骆驼”及徽匠精神,使歙砚走出徽州,享誉华夏。历经沧桑巨变,歙砚在20世纪60年代初恢复生产,歙县的歙砚厂及婺源县的龙尾砚厂是当时的主要制砚厂,其后大小规模不一的砚厂纷纷建立,许多歙砚艺人和有识之士为弥补歙砚历史的断层,接续歙砚文化血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或联合、或分头行动,搜集、整理、挖掘、开发出一些矿石资源及制砚技艺,推出多款精品歙砚,歙砚制作一度呈现复兴势头。

时至今日,歙砚发展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尤其是硬笔、电脑、手机等产品出现,导致了书写工具和信息交流方式急剧变革,文房四宝生存空间及文化空间日趋缩小。新的书写方式极大地挤压了歙砚的生存空间,也直接影响着制砚人的生存状态,砚台在当下只有小众群体在使用,大的歙砚市场甚至在日本和韩国。当前社会高度物质化,做一名制砚手艺人很是清苦,这会动摇他们的入行意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砚雕,或者坚持不下来,歙砚技艺传承人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传统文房时代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自“歙砚制作工艺”被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喻示其生存之艰。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歙砚行业,尤其是传承人加以扶持是必要的。

为何要保护我们传统文化及工艺?文化是民族的根本,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赢得尊重、提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大门洞开之时,我们曾一度失去文化自信。当代科技文明急速扩展,加剧了全球化进程,吞噬了很多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歙砚作为民族特有的一份文化基因,面对这种全球化趋势,生存或消亡,尤为值得深思。文化一旦失去民族的、本土的因子,最终会否迷失自我?对于古老的歙砚艺术,我们应该也必须加以保护。近年来,国家把推动传统文化复兴作为重大国策,2017年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无疑会给歙砚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但我们尚需冷静,要意识到文化生态的某种失调及抢救任务的艰巨。那么,如何保护?下面将从政府、高校、传承人、资源保护及文旅产业发展等几个层面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政府层面

主要歙砚产地的政府部门要及时与国家政策跟进,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要着眼新时代,研究新情况及新问题,为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做出应有努力。第一,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做好顶层设计。确定牵头部门及负责人,组织协调好人才、财力、资源、生产、销售等要素,召集专题研讨会,取得一手客观数据,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二,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加大保护扶持力度。出台行之有效保护措施及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注重对知名企业品牌的保护,扶强扶特;加强对各种资源包括制作技艺、矿产资源的保护,做好人才队伍的稳定;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引导,统筹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第三,争取项目化支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有效储备。文化部门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等相关项目,地方财力允许下可设立歙砚艺术基金,为歙砚艺术保护争取项目与资金;组织歙砚艺人及经营者,参加专题培训,提高其艺术修养、制作技能及对市场的分析、把握能力。第四,实施歙砚艺术视听资源库专项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数字化歙砚艺术资源库,制作系列专题片,线上线下展览定期并行,引导媒体关注,做到宣传推广常态化,扩大影响力。第五,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先进管理模式进入歙砚生产行列,提升歙砚行业经营水平。第六,建立跨地域、跨门类合作机制,拓展歙砚生存空间。举办歙砚文化节,民间艺术峰会等,使歙砚艺术传承不局限于皖南一隅,而是逐步走向长三角等自然人文及传统文脉相近地区,进而走向全国及国际;搭建与其他传统工艺门类相互交流借鉴的共赢平台,增强其发展活力。第七,重视博物馆建设。注重对现有博物馆系统改进与建设,优化展览机制及效果;鼓励个人建设民间博物馆,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歙砚保护领域。

图3 歙县政府部门组织的歙砚传承与保护专题研讨会

图4 3D扫描仪

(二)高校层面

高校是人才聚集地及学术高地。高校因其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功能及优势,因而对保护和抢救歙砚艺术能够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制砚人才属于高端专门人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及多方融合来加强人才培养,为歙砚发展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以及学术与智力支持。具体来说高校可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争建国家级、省级歙砚工艺教育基地或中心,开设歙砚工艺专业方向,构建歙砚人才队伍,加强专业拓展。利用高校学子文化素质高、美术专业素养好、基数大、学习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开设相关专业方向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专才,并在歙砚生产企业与大师工作室之间建立起教学实践基地,探索高校——企业——大师工作室联合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歙砚艺术储备优质人才。第二,开办歙砚艺术专训班,编写专业教材,建立理论课程群,培养传承人。围绕歙砚工艺,为传承人开设中国传统图案、平面与立体构成、雕塑、徽州三雕、艺术创作等课程,提高其艺术理论素养和艺术视野,提升其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定期举办研讨会、歙砚艺术展、大师讲堂等学术交流活动,普及砚雕知识,启发创新思维,引领行业发展。第四,学术研究与文献出版。着力歙砚艺术研究,组织课题攻关,加强技术研发,做好文献整理,出版学术著作。高校还应运用新的数字传媒及网络技术用于整理、展出、推广歙砚艺术,扩大歙砚艺术的普及度及受众面。

(三)歙砚传承人层面

目前,歙砚传承人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一,传承方式落后。歙砚传承沿袭师徒制,即口传心授,这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传承机制,具有一定的经验式、随机性及信息遗失率,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及理论高度。并且师傅与师傅之间传授内容不一,互有保留,交流学习不畅,不利于技术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改善传授方式,加强相互之间学习交流,探索建立起一套能动的适应当前时代性的传承模式很有意义。其二,整体素养和创造力不足。歙砚从业者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入行的目的就是学一门手艺,维持生计,他们多从简单技能入手,靠模仿复制前人作品为业,成为一般匠人,其作品艺术品味及价值低下。因此,传承人应定期参加制砚名家、专家、艺术家开办理论和实践课程,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综合素质、制作技艺及创新能力;还应与时俱进,学习掌握先进的工具、软件及技术,如3D打印机和扫描仪、数码雕刻技术等,特别是3D打印机和扫描仪能更好地保存立体数据,还可以学习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保存重要的信息和资料,这样便于后学者学习;还可以通过不断改进现有的技术和工具,丰富制砚工艺及水平。其三,工作条件、环境亟需改善。砚石是一种石材,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加大投入,购置相应的除尘设备,如抽风机、工业排风扇、除尘工作台等。还需加强对生产废料的规范处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四,经营能力薄弱。歙砚生产经营者大多是民间作坊式小微企业,自身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有限,给予其一定的资金补助,减轻他们的生存压力也是急需的。

(四)资源保护及文旅产业发展层面

歙石品种繁多,有记载的就达数百种之多,按照产地来分有歙县青歙砚石、婺源龙尾歙砚石、休宁流口歙砚石等等。这些歙砚石分为干、湿坑两种,主要在于坑的含水量多少。歙石是不可再生资源,据《古矿录》记载:“徽州府婺源县龙尾山在县东北百里,周三十里产砚”,但许多古砚坑的具体位置今无法考证。上世纪60年代,歙县、婺源两县曾联合考察并恢复了一些著名的老坑口,并在休宁、祁门、黟县等地挖掘出一些新坑口,开发出一些新的砚石品种。但总体来说,古代的矿山经长期开采早已枯竭,现存的资源也十分有限。歙石的珍贵必然导致一些非法开采,这对歙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就需要加强歙石资源保护,通过立法和管控来规范开采量及开采行为。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处于持续发展及转型中,文化与旅游融合日趋明显,逐渐形成新型业态表征,政府将文化与旅游业作为极具潜力的智慧产业,不断加大投入,塑造品牌,提升旅游业的服务品质和内涵,这为歙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歙砚所处的皖南地区自然风貌优美,古村落、徽派建筑等人文景观分布其间,地域特征及历史底蕴深厚独特,这是发展文旅产业独天独厚的条件。歙砚企业可借力文旅经济的发展,做好规划,做精做强品牌,融入其中。当然,歙砚行业发展也会对环境保护提出新的课题,其良性发展必须顺应规律,并与环境保护和谐一致。

综上所述,歙砚的保护不能依靠单一力量,而是需要多途径、多方面、多部门的统一协调,共同发力,形成系统性的保护工程。当然,最好的保护莫过于发展。歙砚的产生与兴盛,离不开其所处的特定社会生活及历史条件。今天,歙砚艺术赖以生长的土壤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于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能更多依靠的还是民间自发力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培植其深厚的生存土壤,正如潘鲁生先生所言:“如果什么东西都靠进入博物馆来保护,我感觉这是我们保护的失败。要让它‘活’起来,还要在民间,在现代生活环境中‘活’起来”。1潘鲁生.抢救民艺[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p3.我们不能仅仅把歙砚当作古董文物来珍藏,而应该把它的制作工艺保留下来,并注入新的血液,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其在新环境中不断增强生命力,实现活化传承,而不是仅存于博物馆的狭小空间里,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歙砚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歙砚传播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在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一代代砚工的不懈努力,歙砚制作薪火相传千余载,成为极具传统文化内涵的象征及载体,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护和发展歙砚艺术,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永葆生命力,以充实我们的民族文化记忆,再塑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歙砚艺术
非遗传承 歙砚匠心
从歙砚到贺兰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纸的艺术
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
以砚为生 与砚相伴—六砚斋主人凌红军自述
浅析歙砚的发展历程与当代传承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歙砚再考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