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立体培养
2019-10-28武黎
武 黎
(山西财经大学 经贸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亟需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以实现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立体培养,这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
语言与文化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和载体,文化是语言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语言教学为主,强调单词、语法和语义规则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文化差异敏感性,使得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外语输出能力和交际能力较低。本文对所在院校2017级和2018级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183份有效问卷,再结合20位同学的访谈,发现有77%的同学不清楚自己是否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常识。除了学生主观因素之外,教师的教学和测评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起到了主导作用。事实上,基于教学大纲和课时要求,师生无法在传统课堂完成语言交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别使用,因此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模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以语言的使用为立足点,而语用失误一直是语用学的研究热点,也是文化教学的重点范例。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使用了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但说话方式不合时宜,语言表达不合习惯,不自觉地违反了目的语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没有充分考虑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和具体场合,导致交际失败(朱雅丽,2014)[1]。例如,一位美国外教在中国某大学讲授英美文学课,周一临下课时他对自己的中国学生说:“Please hand in your paper next Sunday”。到了周日,他的邮箱里没有收到学生的作业,原来在英语中“next Sunday”是指本周日,而中国学生将其理解为下周日,所以中国学生都没有“按时”交作业。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文秋芳,1999)[2],见图1。交际能力指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相互传递和解释信息以及进行交往的能力(Brown,2002)[3],它是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组成。其中,语言能力侧重于语法和语篇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传统课堂的主要授课内容;语用能力强调交际的得体性,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策略能力是针对交际能力更高的标准,是指“交际过程遇到障碍时,能灵活巧妙地逾越障碍,成功地向交际对方表达情感和含义的能力”(韩海燕,2011)[4]。跨文化能力包括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其中敏感性是指对文化差异有敏感度,宽容性是对文化差异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灵活性是对文化差异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
图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
二、网络环境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依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理论从众多教学理论中脱颖而出,成为检验信息化教育活动的重要指标。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何克抗,1997)[5]。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定学习时间和进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选择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此外,多媒体和网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得建构主义的四大特征即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得以应用(黄若妤,2000)[6]。具体而言,多媒体和网络的介入可以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成为获取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工具;二是成为创设情景的工具;三是成为协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工具;四是进行知识建构和创作的实践工具(赵巧红,2007)[7]。
三、网络教学环境的优点
首先,信息资源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和共享性的优点。多媒体网络技术将音频、视频、图像、图形、文本、动漫等丰富的多元化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全方位的刺激,能够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网络上的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使得更多学生可以共享信息资源。例如,近年来的微课制作和比赛能够促使更多的精品课程打破学校甚至地域的壁垒,势必会推动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也会推动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共享。
其次,交流平台具有平等性、真实性和交互性的优点。网络提供的平等交流平台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不再是教师所教即为学生所学,而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寻找相匹配的信息资源,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还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搜索能力。同时,教师知识的准确性会被不断地论证和完善。另外,计算机可以通过虚拟现实为学习者提供人机交互的可能,使学习者实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差别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交互性还体现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以及不同的学习者之间,他们可以超越时空进行交流,甚至可以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进而促进个人认知的发展。
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立体培养
(一)课堂教学融入文化知识
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认知和文化差异,因此如果学生对对方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就会理所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母语文化去判断、理解或输出语言,这样就会造成母语负迁移及语用失误。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时就可以借助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不同交际对象在文化上的差异,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意识。文化背景可以是多维度的,不仅包括文化知识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等。价值观念差异会造成跨文化交际双方的思维方式产生差异,如西方人注重逻辑,东方人注重整体等。对此,鉴于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前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背景;教师还可以利用任务教学法布置与文化相关的小组活动,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体会中外文化的异同。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生在交际中要做到得体,就必须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因此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语言教学首先要注重文化导入。
(二)师生共建跨文化交际案例库
跨文化交际案例库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体现了文化在语言中的实际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和语境实践。师生共建跨文化交际案例库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建立过程中,可以加深学习者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熟悉语用失误,培养学习者包容和开放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界定为对一个具体情境进行描述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郑金洲,2000)[8]。 例如,本文在所教三个班级(150人)实施案例教学法以来,师生共同积累了数千个跨文化交际案例,其中不乏隐性的大家容易理解或表达错误的误区。例如,“under my skin”不是指在皮肤下,而是很生气。
(三)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
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随之慕课、APP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迅速发展。事实上,我们经常会忽略教学的几个维度,如除教师和学生之外还有客观环境、地域、时间等差异。部分教师为了教学改革会匆忙引入网络课堂,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课堂都可称之为远程教育课程。本文认为,只有将精心筛选的纸质教材和网络资源完美结合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当前的纸质教材不仅具有权威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还与时俱进地匹配了APP、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平台,使教师的教学循序渐进、有纲可循。网络资源具有检索便捷、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正是纸质教材的有益补充。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就本科生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师的作用是多媒体或远程教学不能取代的。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互动交流,达到共情。此外,教师的言语、声调、眼神、表情、手势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70%以上是通过非语言交际完成的,说明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学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可以消除网络学习和交流所造成的心理距离和情感疏远(冯青来,2006)[9]。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入自己的见解,或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这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知,得到学生的共鸣。
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还要做好课外学习的指导和衔接工作,注意给学生留有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的布置应是明确而具体的,且要对学生课外学习的完成情况在课堂上或合适的场合进行检查或评价,以督促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课外合作学习体系的范本,即把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纳入评价体系,而且小组成员共享一个成绩,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动力(张翠萍,2009)[10]。这告诉我们,教学任务应该是布置、检查、评定三维一体、缺一不可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动力,还可以让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并调整学习任务的设计。当然,教师也要注重学习任务量的分配,要使学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专题讲座、英语演讲赛、晚会、戏剧表演等,也可以推荐书单、举办读书分享会、推荐电影、举办电影影评沙龙等。
(五)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法主要是指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为其提供必要信息,通过师生共建信息资源,如搜集音像、文字、网上信息等各种原始资料使其主动实施学习计划(宁静、韩立芳,2013)[11]。创建个人博客、空中课堂和资源共享课程网站是高校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这可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根据不同的课程需要,可以设计不同的专栏,如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设计各国文化知识、交际案例、语用失误、交际演练等专栏。
同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也为协作学习带来了新契机,可以将课堂学习、网络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协作学习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协作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资源环境、组织环境和空间环境。硬件环境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支持协作学习的硬件条件;资源环境指协作小组可以利用的所有线上线下资源;组织环境指协作小组的组织机构,如小组的划分和分配;空间环境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如班级课堂和互联网教室等。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不仅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体现了协作学习的交互性。
(六)建立合理的立体培养评价体系
考试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起关键作用,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立体培养至关重要。立体培养是指教学体系中各个要素要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结合,包括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基础必修与高级选修相结合、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邹华、李玲琳,2012)[12]。其中,形成性评估的设计尤其要结合实际,每项占比应考虑学生的用时和完成度,既要有规则也要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己,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
五、结语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得师生可以突破传统课堂和教室来探索知识、领略文化。而且,这种学习方式的开放性特征对师生也是巨大的挑战。尤其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掌握专业语言和文学知识,还要熟悉中西方文化差异、熟练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估方式。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肩负着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文化传统的重任,也肩负着帮助学生以英语为媒介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我们强调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强调我国主体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