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书阅读“C位出道”

2019-10-27庾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

庾芳

摘 要:2016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正式启用,提出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2017年“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已明确地写入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整书阅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11-001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国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圣陶第一次提出要读整本书。如今部编版教材中,对名著的阅读大大重视,考试也不局限于书中的阅读章节,力求学生不局限于单篇短章,扩大阅读空间,整书阅读“C位出道”乃是时势使然。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一、以孩童心灵为突破口,提高阅读策略的有效性

总有家长抱怨,孩子不爱看名著,买了一本又一本的经典文集,全都束之高阁。事实上这些书籍都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的——好奇心强,有探险精神。而传统的名著因为时代原因,学生读起来自然会有隔阂,其实我们不应单纯的否定学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阅读自由,并抓住机会,适时迁移,指导他们大浪淘沙,这样肯定会事半功倍。

比如魔法类,今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已经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纳入了“自由阅读推荐”,小学的基础阅读篇目表里也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纳入其中。那么以此为契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完整套《哈利波特》,接着可以看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纳里亚传奇》《镜花缘》《格列佛游记》也可以成为孩子阅读书目的选择。

尊重孩子的心理,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起来”,引导他们有计划地“读下去”,让孩子乐在其中,阅读的有效性就自然而然的实现了。

二、以出现的重点人物为线索,突出阅读内容的整体性

教科书一般都挑选精彩的章节,比如以前苏教版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等,但是重点章节的学习容易让学生以偏概全,没有办法对其中的人物形成完整的认识。所以对名著的阅读需要抓住重点人物,知道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把人物放在整体环境中去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三、以人情风俗解读为抓手,挖掘阅读思维的纵深度

整本书字数多,内容杂,信息量大,读起来千头万绪,看了前面忘了后面,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除了告知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浏览、速读、精读来去繁就简之外,抓住书本地域文化,人情风俗这一条线索展开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骆驼祥子》这本书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书中京味十足的语言,像洋车夫的“拉晚儿”,就如同现今北京的哥跑夜班车;将腰带“杀进腰”,就是紧紧裤腰带,打起精神头儿,好去卖力的拉车;管饭食叫“嚼谷”。这种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极富有市井色彩,充满通俗的趣味。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好像你已置身于拥挤热闹、人声鼎沸的老北京扬着黄尘的街道上,蹲在皇城根儿下啃个硬面饽饽,乞蹴在茶馆门口喝一壶十个铜子儿的好茶。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书中看到了北京的庙会,祭灶,办寿丧葬的风俗。《边城》《城南旧事》《呼兰河传》也可以作为阅读的选择。

看风情就是看民情,观风俗就是观社会。教师要把学生引向深度思考,感受主要人物生活的氛围,理解人情风俗对表达作品主题的作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能够促进他们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四、以活动·探究为切入点,关注阅读探究的过程性

一本名著,故事内容庞杂,人物线索众多,像《西游记》《水浒传》还是文言文版本,学生读起来更加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梳理归纳。

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如何把这四项内容用“活动·探究”贯穿起来呢?

前两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读懂名著。以《西游记》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如以闯关为主题,绘制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也可以以人物为切入点,说说各个主人公的故事;甚至可以以妖怪为切入点,对取经路上的妖怪进行分类。教师通过活动设计,任务驱动,帮助学生梳理名著的情节结构。分析阅读就是阅读的“深入”阶段,教师可以从人物,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如西游记,我们可以分组进行探究提问:

1.孙悟空大闹天宫,在天庭如入无人之境,为何取经路上遇到一个小妖都要向菩萨求救。2.猪八戒明明好色懒惰,名字的谐音都是“无能”,人们为何如此喜爱他呢?3.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不在乎金钱名利,为何师徒四人历经困境到达西天后,阿难和迦叶还会索要人事,唐僧没有就给无字经书?这是不是有悖佛法。

通过活动任务,最大限度的激发小组成员的思考,使课堂由重视目标的达成转化为满足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

第四步“主题阅读”,它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来进行的一种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我们可以把《西游记》和《聊斋志异》《哈利波特》进行比较,也可以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进行比较。甚至可以把《水浒传》和电视版的《水浒传》进行比较。

同时我们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与阅读探究同时进行,比如小品,话剧,影评,封面设计,插画设计,书签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走进书本,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思考,完成自己的成长。

如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已经明确地写入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我们初中阶段的名著学习也势必要与之接轨。整书阅读“C位出道”已成必然,让我们一起点燃孩子阅读的兴趣,创设整书阅读的情境,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起来”,有计划地“读下去”,有目标地“读进去”,有感受地“读出来”,让整书阅读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中国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7月

[3]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合著.《如何阅读一本书》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
智慧三心,激活小班活动区游戏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写字教学指导策略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