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2019-10-27王忠文
王忠文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生涯规划教育成了各学校关注的焦点话题。如何真正发挥生涯规划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学校特色建设、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让它在学校落地生根,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端正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
高考综合改革赋予了学生很大的选择权,面对“3+1+2”的高考模式,从12种组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借助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是学校的重要责任。但是,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就把它工具化、简单化了,可能会背离国家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初衷。
高中阶段,学生生涯发展遇到的问题不只是选课。其实,理想信念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高中学习不适应;不善于处理学习与生活、自己与他人关系等问题,都困扰着学生生涯发展,都是生涯规划教育要致力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当下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生涯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收集和评估各种生涯信息,设计和修正生涯发展方案,进行体验、探索、分析,以培养他们生涯发展能力,使之目标明确、行动自觉、动力充足地过好高中的学习生活,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具体来说,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应聚焦下列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是理想信念规划指导。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很多学生踌躇满志迈进高中大门,但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后,他们逐渐忘记初心,迷失方向,失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对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把远大目标与眼前的踏实努力结合起来,激发他们成长的内驱力。
二是学业规划指导。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客观上让学生面临诸多学习任务,既有书本知识的学习,又有社会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业规划指导就是要在对学生兴趣、性格、智能优势等测量基础上,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确定学习策略,高效率地学习。
三是职业规划指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如果等到工作以后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将会付出很大的沉没成本。高中阶段就应该开始指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且,由于职业与专业的关联性,学生在选课之前应该有一个初步的职业理想。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薪酬情况、专业要求,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是生活規划指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通过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锻炼身体及休闲的关系,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生涯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等,对学生创造幸福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生涯规划教育的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让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的关键。
一是明确学校愿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这一精神,学校确立愿景时既要考虑学生升学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是加强学校制度体系建设。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投入各种资源,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物质资源也有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如何优化配置好这些资源,形成生涯规划教育的合力,是学校制度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明确推进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笔者是湖北省教育厅2017年度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区域性推进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策略研究》主要参与者,对省内二十多所学校进行了调研,各校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是,高一学生文化课学习任务太重,学校很难安排时间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对此,笔者在研究中提出了“整合资源的推进策略”,即利用班会阵地,以学生生涯发展问题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依托学校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行动、社区服务;借助家长和社会资源,开展职业专题讲座或体验活动;利用寒暑假,借助社会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职业体验,等等。这些建议被很多学校采纳。
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责任
按照现行人事制度,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涯规划教师。仅仅靠一些教师的热情,生涯规划教育不可能落地生根。因此,学校必须创造性开展工作,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责任,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志愿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从不同层面来推进生涯规划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志愿教师的主体责任。由于心理学理论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可以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那些对生涯规划教育有热情和研究的志愿者教师一道,担任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比如对学生进行兴趣、性格、智能优势、职业价值观等测试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生涯规划档案;以生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主题开展专题讲课或讲座;研究本校学生生涯发展中的问题,指导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开发生涯规划教育校本课程;对学生生涯发展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
班主任的主体责任。相对心理学教师和志愿教师来说,班主任与本班学生朝夕相处,他们更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教师和志愿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开展以生涯问题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对高中学习策略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进行职业体验;对学生锻炼身体、处理人际关系进行指导,等等。
学科教师的主体责任。学科教师要有生涯规划教育渗透意识,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相关职业,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可以介绍提出有关原理科学家的故事,用他们的事迹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利用师生相处时间多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利用自身特长,开发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课程,等等。
总之,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新事物,我们只有系统思考、科学决策、合理安排、稳步推进,它才会逐渐得到学生、教师、社会的认同,才会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