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教会精神为指导,探索教育问题解决之道

2019-10-27任亦杰杨潘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育者教师队伍教育

任亦杰 杨潘

湖北省教育学会第31次学术年会于2018年12月7日至9日在黄冈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承办,各市州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师范院校、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优秀教育企业及一线教师会员代表280多人参会。会议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为主题,聚焦教育现实问题,进行了研讨,主要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学校组织管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内容、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

一、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余学敏通過研读分析2018年下发的关于教育的重要文件,认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他强调“兴国必先强师”,重视教师管理体制和教师教育问题,并从“怎么看”和“怎么干”两个维度进行重要解读。

关于“怎么看”。第一,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三”:历史使命“三传播”,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时代重任“三塑造”,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教师队伍建设“三优先”,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三个感”,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第二,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教师总量。第三,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比如,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第四,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等等。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以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第五,当前师范教育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有些师范学校弱化师范专业,弱化教师基本技能,对师范生的教育也有不足之处,应该教育师范专业学生热爱教育,有教育情怀,有教育理想。

关于“怎么干”。首先要尊师。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加强教师职业文化建设,在“荆楚楷模”评选活动中设立“最美教师”系列,选树一批“荆楚楷模·最美教师”。三是建立工资保障制度,把握“依法依规”和“健全同步联动机制”这两个关键词,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四是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度,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在教育投入中的比重。五是优化岗位设置,适当提高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和高等学校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六是统筹管理,统筹管理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调配、岗位设置、聘用交流、培训教研、绩效分配、考核奖惩等工作。

其次要强师。一是提高入职标准,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标准提升至专科,小学、初中教师学历标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标准提升至研究生。二是源头培养,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高质量师范教育,提高师范生奖励标准,扩大奖励范围,建立三位一体培养机制,构建地方政府、师范院校、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组织师范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双向挂职、交流,实现教师培养与培训贯通、教研与实践贯通。三是从补充上,按照“缺额全补”的原则足额补充中小学教师。四是经费上,各市、州、县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幼儿园、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整合教育资源,普惠性项目重心下移。

最后育名师。着力培育荆楚教育名家,充分利用百人计划,培养推荐湖北教师走向全国舞台。名师建设要开展有理念的实践和行动,要总结凝练升华,为老师搭建更好的平台。

教师教育是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林永希教授从地方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入,认为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样态有强身健体的内塑式、自上而下的推进式、联动互动的共生式、扶弱助困的携进式等,并且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教师教育者准入机制缺席。谁来做教师教育者?谁是合格的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者在教师教育中应该承担什么职责等问题尚不明确。第二,教师教育队伍“拼盘组合”。从外在的存在状态看,各构成部分有明显的离散性。从内隐的价值判断上看,高校教师教育队伍,老师存在难于调和的认知鸿沟。第三,教师教育者角色认同偏差。教师教育者具有教书的教师、研究者、指导者、守门人和课程开发者五大角色。但是现实中教师教育者往往不能清晰地定位自身角色,甚至出现角色混乱的现象。第四,教师教育者队伍专业实践程度低。许多高校教师教育者有不同程度的“轻实践”倾向。

教师教育发展的对策。针对教师教育发展中现存的诸多问题,林永希教授提出四大对策。第一,健全管理机制,出台教师教育者专业资格标准。第二,加强“教”“研”引导,鼓励教师教育者自我研究。第三,打造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共同体实践功能。第四,力争“同频同振”,融合教师教育者认知冲突。

二、教育评价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翟天山教授围绕习近平“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指挥棒问题”的观点进行研究,阐述目前教育评价的现状,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翟天山教授认为,其一是对教育评价的本质理解不够,其二是教育评价对个体的引领性缺失。目前学校的教育评价模式挫伤孩子们的自信心。教育最精彩的艺术在于发现闪光点,新时代的教育评价要致力于引人向上,指导孩子找到实现社会价值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不让孩子以失败者心态进入社会。

教育评价体系的优化对策。关于如何解决教育评价中的问题,翟天山教授提出,首先从社会层面上,要纠正人们人才观、职业观、学生观的认识偏差,形成新的人才理念,即人人都可以成才。其次从制度层面上,要改善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不能仅以学历来分配,还要按技能、按岗位进行分配。教育工作者如何为扭转教育评价导向、解决教育指挥棒问题做努力,具体有以下三点建议:第一,教育评价要指导孩子找到实现社会价值的立足点和着眼点。第二,教育评價要致力于让孩子认同自己、树立自信,不断前进。第三,教育评价要致力于让孩子身心和谐、充分全面发展。

三、学校组织管理问题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蒲蕊教授聚焦于新时代学校治理的价值追求,指出新时代学校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强调在学校治理现代化推进中进展与问题并存。

蒲蕊教授认为,学校治理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亟须改进的问题。一是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或异化;二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尚未实现;三是为追求新奇和“为特色而特色”的学校改革大量存在;四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在一定区域内甚至有加剧趋势。

蒲蕊教授认为,新时代学校治理要以公平、民主、法治为价值基础。公平是学校治理三个价值基础中最核心的一个,同时也是以法治为保障,以民主为实现机制的。民主是一种决策程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坚持民主的价值原则,意味着学校内部治理的民主与公开,保障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在学校治理中民主参与和管理的权利。而没有法治,公平与民主就难以实现,坚持法治的价值原则,意味着学校治理必须依法办学。在推进依法治校、依法办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有法不依,例如违规办学、违规招生、违规收费、违规补课、违规分班、违规排名、违规增减课程等。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教授对新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进行反思,介绍了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特点,主张信息技术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的发展还要回归人的本质并提出了几点具体思考:

构建包容多元一体信息化教育理论。这一理论背后是教育与技术是二元对立还是两者融合问题。其基本主张为,教育发展具有多元性,人的个性具有差异性,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具有多样性,所以支撑教育与技术融合的主张也应当是多元的。多元包容、主客一体、和谐共生、自然演进是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原。人的发展是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被技术牵引。这一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核心,有机地整合信息哲学、技术哲学、学习理论的合理因素,推动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理论。

人是与技术合二为一的人,人的生存是技术性的生存。从人的历史发展角度看,尊重技术有利于人的发展,服务于人的发展,技术应该回归人性,承载文化,以人为本,为教育服务。

五、教育变革与教学改革问题

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金奇教授指出在高校进行红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是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并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介绍了其立足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的一些举措。学校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红色薪传”育人品牌。“红色薪传”即“黄冈红色基因、薪火代代相传”。学校以“红色薪传”育人品牌为依托,将黄冈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探索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让思政课“接地气、活起来”。

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则强调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开展生命教育要以“学生睡好觉、吃好饭、做运动”为底线,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中线,以“为学生成长提供无限可能,让他成为他自己”为高标。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康翠萍教授强调了民族文化教育进校园的重大意义,指出民族文化教育不仅是一项教育政策、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动。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副所长杨国金针对如何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转换落地问题提出对策。他认为,首先要在修订课程标准中融入核心素养,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相融合,使得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具体化、可操作化。其次,制定质量标准体系要体现核心素养。一要体现核心素养,规范教材编写;二要分级规定标高,指导课程教学;三要对应相关考试,明确命题要求;四要加强质量监测,落实课程目标。最后,构建评价体系引导核心素养。

参会代表中有大量优秀的一线教师,他们就如何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猜你喜欢

教育者教师队伍教育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