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桩基础施工技术
2019-10-26王邦胜
王邦胜
摘 要:本文以当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过程当中的常用技术作为出发点,针对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桩基础的应用类别进行系统分析,并且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来针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不同桩基础自身的利弊,不同地质条件之下高层建筑建筑桩基础的应用形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利弊
一、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桩基础类型分析
1. 预制桩
预制桩,指的是首先按照深度的要求预制直径为150mm~300mm的钢管桩或者混凝土桩,把打桩机就位后,进行吊装钢丝绳的挂设,随后开始吊装。
2. 灌注桩
当前最为常用的灌注桩主要包括两种。沉管灌注桩以及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是借助于振动力来暂时将下端开口桩管堵住,待其沉入至地基以下的预定深度后,往桩管内吊放钢筋笼,之后往其中进行混凝土灌注,并且在动力的作用之下将桩管拔出,以此来促使钢筋以及混凝土留置在地面以下。
二、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桩基础的利弊分析
1. 预制桩的相关利弊分析
与灌注桩相对比,预制桩的优点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更低、比表面金更大、环保性能优良、直径相对较小、配筋率相对较低、节约钢材、施工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单方混凝土的整体承载能力明显更大,而且整体施工更加便捷。
2. 灌注樁的相关利弊分析
钻孔灌注桩的额整体适应性更广、装精选择的整体范围更大、单桩的整体承载能力相对较高、整体成本更低、桩长的选择范围相对较大、工程施工噪音相对较小而且整体成本较低等诸多优点,在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行各种地层施工其都较为合适。
三、案例分析
1.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宁德霞浦县松港街道塔山路(规划)北侧、空海大道(规划)西侧,场地周边交通便利,环境良好。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土,孔口标高最大值5.77m,最小值4.27m,地表相对高差1.50m。
2. 地质勘查
地貌单元主要为滨海相冲淤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纪的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淤泥、④含泥圆砾、④-1含泥卵石、④-2中砂、⑤含角砾粉质粘土、⑥残积粘性土及花岗岩风化岩层组成,基底为花岗岩。通过针对拟建场地展开现场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的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差,工程建设的整体适宜性也相对较差。从现在的技术和经济综合考虑,场地适宜拟建的建设。
3. 成桩的可行性及基础方案分析
1.预应力管桩拟建物可采用预应力管桩,以⑧-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基础持力层,该桩型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控制,单桩承载力高,静压时噪声小,工期短。但有明显的“挤土效应”,对周围及临近建筑物影响较大,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克服“挤土效应”及噪音与震动影响,以保证相邻建筑的安全及桩基质量。
2.冲(钻)孔灌注桩在诸多桩型中与其他桩型相比穿透能力强,能顺利达到预计持力层,可适用于任何岩土层的施工,不受地层限制承载力高。拟建1#楼、2#楼、3#楼、5#楼、6#楼、7#楼和8#楼可采用冲(钻)孔灌注桩,以⑨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桩基持力层。
4. 基础选型分析及确定
拟建物由7幢26层的住宅楼、1幢8层的住宅楼、1幢7层的住宅楼和1幢2-3层的综合楼及纯地下室组成,单柱最大荷重为500KN~13000KN的特征,同时综合考虑地基土结构特征、成桩可行性及对周边建筑影响、工期、经济费用及建筑安全性等因素:基础选型如下。
1. 预应力管桩拟建9#楼、10#楼、11#楼和纯地下室可采用预应力管桩。可采用桩径Φ500mm,同时桩型规格应满足省标《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3-86-2007)第5.3.3条规定。以⑧-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不宜少于2d,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应满足稳定性要求。拟建1#楼、2#楼、3#楼、5#楼、6#楼、7#楼和8#楼桩基承台以下存在12m以上的淤泥层,建筑结构有一层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60m(18层以上),不满足《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若干规定》要求,必须经过以下规定措施,方可使用。(a)在桩基施工前应对软弱层上部在建筑物范围场地采用固化处理,面积置换率(水泥搅拌桩面积与一根水泥搅拌桩分担的处理面积之比)m≥20%;(b)固化后桩基承台底以下软弱土的固化深度≥5m,剩下软弱土层的厚度不超过20m。经以上处理后,拟建1#楼、2#楼、3#楼、5#楼、6#楼、7#楼和8#楼可采用桩径Φ600mm,同时桩型规格应满足省标《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3-86-2007)第5.3.3条规定。以⑧-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不宜少于2d,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2. 冲(钻)孔灌注桩拟建1#楼、2#楼、3#楼、5#楼、6#楼、7#楼和8#楼可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桩径可采用Φ800mm,以⑨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⑨中风化花岗岩不少于1d,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结语
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高层建筑地质环境特点,综合考虑竖向承载力、水平向承载力、整体性、刚度等因素,结合实际施工经验,选择恰当的桩基形式,以便所选桩基形式符合既定地质条件下建筑上部结构稳定性要求,为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永伟.浅析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8(15):115-124.
[2]高军.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0):12-13.
[3]蔡小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7):120-121.
[4]赖华平.高层建筑桩基础静压桩施工技术探析[J].低碳世界,2016(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