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设计理念的道路设计
——以敦煌市景观大道沿线城市设计为例

2019-10-26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0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大道城市道路

杨 平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框架,是观察、了解城市最直观的通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城市道路的外在形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道路设计已经从单纯的满足交通功能设计阶段,进入了以满足交通功能为基础、具有完善设施的、与城市设计相协调的城市道路建设新时代。融入城市设计理念的道路设计,对于地区城市特色、发展定位、土地利用及空间组合形式都必须有较高的契合度。从编制范围来看,基于城市设计理念的道路设计摒弃了以往只关注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设计,而是将城市文化、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用地一并纳入设计范围综合考虑[1]。下文以敦煌市景观大道为例,对这种设计思路进行探讨研究。

1 项目概述

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文件,力争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打造成为内容体系完备、运转机制流畅、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普遍认可且广泛参与的国际性文化博览会。景观大道是敦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作为敦煌艺术的载体,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平台,对敦煌文化的传播发展、丝路文化的交流合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敦煌市景观大道工程项目位于敦煌市区南部,其主线起点位于敦煌火车站前,省道314南侧区域,自东向西沿鸣沙山北侧途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会址、雷音寺、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跨党河后继续西行,经万亩葡萄园、敦煌古城至国道215线(见图1),道路全长32.098 km。

图1敦煌景观大道线位图

2 设计思路

2.1 横断面设计

景观大道作为旅游观光通道,应适当弱化交通功能,以文化感知、旅游、观光、骑行、徒步等功能为主要需求,故而考虑横断面设计时应与功能相匹配。本次横断面为单幅路型式,路幅组成为7 m车行道及两侧各4 m的慢行交通系统,道路总宽15 m,景观绿化控制范围为道路红线外40 m。路面颜色采用多种色彩组合,既展现敦煌艺术特色,又与周边大地景观和谐统一。道路横断面型式呈现经卷展开形式,成为体现敦煌艺术的大地景观(见图 2)。

图2 敦煌景观大道横断面设计图(单位:m)

2.2 线路与人文、艺术构思

借助独特的自然风貌,提取敦煌艺术文化元素,打造一条将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敦煌艺术之道,凸显“丝路展现荣耀、文化印证永恒”的核心理念。敦煌景观大道坚持文化性、地域性及时代性的三大设计原则,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貌及旅游资源分布,形成四区段、七节点的道路景观布局及架构。景观大道以现状自然风貌为基础,以天人乐舞、佛域洞天、霞珠瀚海、莫高印象四区段为主体构架,同时提取莫高窟元素,形成区段节点洞窟建筑,作为观景平台及休息驿站(见图3)。

图3 敦煌景观大道沿线构思图

天人乐舞,为景观大道的开启篇章。该区段以敦煌乐舞为艺术表现形式,借大漠戈壁之背景,形成礼迎四海宾客、彰显敦煌艺术的景观大道节奏。该篇章包括乐舞迎礼、三危远眺两个节点。乐舞迎礼,为景观大道起点,通过环抱的建筑布局形式,结合天人乐舞群雕的设置,形成礼迎八方游客的入口广场。三危远眺,以三危山和鸣沙山作为远山背景,以杨树、红柳、骆驼刺等大漠植物及小品组合为静景,交相呼应,展现大漠戈壁风光,绘成一幅美丽的长卷。

佛域洞天,为景观大道的第二篇章。该区段为文博会会址至党河段,抽取敦煌艺术的礼乐元素,通过雕塑壁画和小品将敦煌艺术融入鸣沙山的自然风光。该篇章主要包括梵乐禅音、鸣沙天衣两个景观节点。梵乐禅音,以景观大道两侧设置的乐器小品组团形成静景,借鸣沙山之背景,以北侧的文博会展建筑群形成一条由北至南的文化景观视觉通道。鸣沙天衣,以拟建党河大桥为核心,借党河沿线风光,以鸣沙山为背景,形成该景观节点,通过新颖的桥梁造型和玻璃长卷壁画,表现敦煌飞天与丝路文化,将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滨河景观空间。

霞珠瀚海,为景观大道的第三篇章。该篇章从党河西岸至万亩葡萄园示范区,借助万亩葡萄园体现田园风光,彰显农耕文化。该篇章设置紫霞映翠景观节点,万米葡萄廊架与水系相伴穿越葡萄园中,形成敦煌特色的田园风光及民俗风情。

莫高印象,为景观大道的第四篇章。该区段从葡萄园示范区至215国道,通过大地艺术体现莫高文化。该篇章包括莫高印象、畅想楼兰两个景观节点,利用现状自然沙坑,道路从沙坑底部穿过,通过裸露的岩层和地质机理展现景观大道沿线的地质风貌,提取莫高石窟造型与现状岩壁相结合,通过梳理形成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莫高印象。畅想楼兰节点与215国道相连,为景观大道的结束点。该处设置休息区,以风化的年轮石柱为创意,形成大地景观空间,展现岁月的沧桑,畅想远方的楼门古城。

3 新建道路城市设计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1)传统设计思维的制约,造成城市尺度失调。

对于新建道路,由于受到传统设计思维和习惯的制约,通常想到的是条条块块、面面俱到的规划控制成果。然而,对规划和现有成熟设计条件的过度依赖,往往限制了在人文、景观、艺术上的思维发散。很多道路设计都是“照搬现有”而忽视特性,盲目模仿,在实践中片面“求稳妥、求洋气”,造成道路设计与整个城市尺度失调,同时还割裂了城市功能、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联系,使城市失去了自身的特质,也使得原本宜人舒适的城市空间变得不伦不类,城市形象荡然无存[2]。

(2)标新立异思潮的影响,使城市丧失特色。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城镇地域差异巨大,不同地域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多样,因此,每个城市道路空间所呈现出来的应该是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城市风貌。但是,受到标新立异思潮的影响,生搬硬套和仿造的做法盛行一时,城市道路空间设计很多时候忽视了对地域历史文化和固有特征的传承和体现,使得道路空间失去了特色,丧失了体现城市风貌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走在一个陌生城市的街道上,往往很难体会到该城市与其他城市有何区别的原因。丧失城市特色的城市道路空间设计已日益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3)城市道路空间设计的标准和规范还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相关法律去界定,导致道路空间设计很难融入城市管控体系。

由于标准体系和法律界定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当规划设计者试图将城市道路空间设计的导控体系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以发挥其引导、控制作用时,却发现传统设计方法所突出的道路线形特征使道路空间设计很难融入城市管控体系。因为传统道路设计所关注的是道路长度和宽度所围合成的界面,而没有考虑区域的地块,虽然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对区块的开发指标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道路的一些相关指标进行了明确,但正是由于这些固化的指标导致城市道路设计不得不服从控规而放弃对道路空间形态的追求[3]。

4 结 语

城市道路空间设计具有大尺度、开放空间、设计要素繁多且复杂等特征,它是一种微观技巧,也是一种宏观策略,把道路两侧一定范围纳入设计考量之中,通过对交通特点、建筑特征、城市特色等要素进行归纳和提炼,并且将这些要素体现在道路设计空间上,从而使得道路线形空间和谐有机地融入到整个城市空间中,成为整个城市居民生活、交通的一道亮丽风情线。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大道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基于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研究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轨道交通疏解道路设计研究
美乃大道
幸福大道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