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10-26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赵琳琳刘娟徐秀静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赵琳琳 刘娟 徐秀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进行时间在2016年9月~2018年3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共83例,根据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分为1组(n=42)与2组(n=41)。1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43.51±1.74)岁,发病至送院时间1.5~6h,平均(3.59±1.21)h。2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7~66岁,平均(43.53±1.72)岁,发病至送院时间1.5~5.5h,平均(3.52±1.23)h。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2组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待患者送院后,护理人员迅速对其分诊至急诊内科,接诊医师对其病情进行初步评估,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相关护理干预,包括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急救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护理人员完善相关护理记录,最后将患者转移至相关科室。
1组行在此基础上行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见下:①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护士长及责任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制定合理的急救护理路径图,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技能。合理分配成员工作任务,严格按路径表执行相关急救护理措施。②病情评估分诊。接到急诊电话后,5分钟内准备好相关急救设备,做好出发准备。待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进行评估,确诊后先对患者进行急救在挂号,并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③急救措施。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给予补液、保护肾小管、止痛、碱化尿液等急救措施。对急性肾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安排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快速连接透析仪,制作好透析液,并启动床边血液透析治疗,尽量缩短抢救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抢救时间进行记录比较。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待患者病情稳定可独立作答后,向其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其对本次急救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分值分别为>90分、60~89分、<60分,统计两组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诊、转诊、抢救时间分析 观察附表可知,1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抢救时间与2组相比,均相对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比较两组分诊、转诊、抢救时间差异()
附表 比较两组分诊、转诊、抢救时间差异()
分组 分诊时间(min) 转诊时间(min) 抢救时间(min)1组(42) 2.95±1.25 41.25±6.74 43.76±7.13 2组(41) 4.36±1.46 63.59±9.48 75.49±9.12 t 4.730 12.397 17.682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 1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2组为78.05%,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1组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主要采取去除诱因,碱化尿液、扩血容、适当使用抗氧化剂等手段治疗,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扩血容量为重要治疗手段,通常在受伤后6h进行治疗,因此抢救时机对提升抢救效果、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传统急诊护理包括接诊、挂号、分诊、转移、抢救等环节,容易浪费抢救时间,造成抢救时忙乱,耽误最佳扩血容量、血液透析等治疗的时间,降低抢救效果[1]。为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果,近年来,逐渐将急诊护理路径用于RM患者抢救护理中,并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制定急诊护理路径表,对急救人员专业培训,可提升其急救综合能力与护理质量,使急救工作更加系统、有秩序,利于顺利开展急救工作,争取抢救时间[2]。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后,其分诊、转诊、抢救时间均显著缩短,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升。提示急诊护理路径在RM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可最大程度争取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