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诊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
2019-10-26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0赵倩倩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0)赵倩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前563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355例,女性208例,平均年龄(43.6±2.7)岁;选取2017年1月后5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351例,女性212例,平均年龄(43.9±2.4)岁。一般资料对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根据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风险因素及诱发原因,通过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应用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总结,诱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因素、护理因素及患方因素几个方面,从不良事件发生率来看,应用风险防范措施后,观察组各因素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3.1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急诊科存在的主要护理风险因素包含三方面:(1)客观因素:①人员缺乏。由于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强,不稳定因素较多,且患者病情均比较危重。所以,急诊护士工作繁重、压力较大,长期超负荷工作下,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加之科室内新进护士对工作熟练度不足,也是人员缺乏导致风险增加的因素之一。②环境因素。急诊科因素患者多数为突发疾病,且病情紧急,尤其是很多患者夜间入院,可能存在床位不足、临时加床等情况,病区环境嘈杂,对护理人员会带来一定影响。且社会环境因素存在特殊性,存在医患双方信任度降低,容易引起医患纠纷。③制度因素。目前,我国急诊管理制度发展还不完善,仍在探索阶段,因制度存在疏漏,在制度的监督、执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也存在潜在隐患风险。(2)护理因素:①护理技术水平有限。急诊科病种多,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要求非常高,要求护理人员对不同疾病都要学会观察病情,对各种医疗仪器能够熟练操作,所以护理人员需花费较长时间去学习,才能逐渐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②护患沟通不畅。患者救治期间容易出现突发事件,期间家属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沟通不畅容易引起医患纠纷。(3)患方因素。因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知识、治疗的复杂性、个体差异性的不了解,一旦治疗效果不佳时,对医护人员可能产生不信任情绪,埋下潜在风险。
3.2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以下防范措施:①应用风险防范管理技术。为了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防范管理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如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以团队工作模式,彼此之间相互帮助,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②提高护理人员理论及实践水平。一方面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护理理论知识方面,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医疗知识,另一方面在护理操作技术上也要不断实践,能够熟练操作。因此科室可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见疾病知识培训,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③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为保证护理工作有序开展,首选要确保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保持良好,所以在工作量的分配方面尽量做到恰到好处。要求科室按照患者流量趋势,对护理人员进行分配;如在6~9月及就诊高峰时段,增加护士班次,满足护理工作需求。④提高护患沟通水平。临床中,护患纠纷占比较高,要求在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应以和蔼、诚恳的态度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也应尽量进行解决,使护患彼此之间的信任度提升。
对于急诊护理工作而言,风险比较高,患者的生命安全与风险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急诊护理工作中,必须做到不断总结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和改进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