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小医院里的“大智慧”

2019-10-25樊伟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7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基层

樊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普及应用的发展,我们可喜地看到医疗信息逐渐由纸质档案管理,逐步向计算机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仅仅是电子病历一项,大大降低的医院档案管理的物资和人员管理成本,不仅是为医疗机构带来了便捷的服务,也为患者带了便利,其他应用功能更是数不胜数。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医疗机构迎来了新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医院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正在从一般的信息化建设逐步迈向智慧医疗建设。什么是智慧医疗呢?我们可以轻松的从百度上搜寻到这样一条,“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120,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智慧医疗=信息化+互联网+物联网。

一、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

1.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

各个城市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受城市发展程度的影响略有不同,以北京、上海、浙江为先头发展团队,带动了我国其他各个城市进入了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时期。

以天津基层医疗机构为例,从2004年以来我国提倡全民健康档案管理开始,同时实现门诊医疗信息系统HIS的建立,初步形成门诊诊疗与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基本的挂号、诊疗、药品、检验、医保联网为一体的医院诊疗信息化管理。2007年扩展为全部社区居民建档,并逐步将纸质记录向电子记录转化,具备HIS、LIS、社区卫生系统三大主要信息系统。2008年将三大主要信息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做到数据实时信息交换。并同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从局端管理平台可以简单的统计出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和社区卫生数据。2014年全市建立三级医疗管理平台,基层医疗机构——区级管理平台——市级管理平台。近几年根据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情况,部分医院统一配备了院内挂号收费为主业务的自助一体机。

截止目前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仅仅止步于信息的收集,简单的统计分析,信息数据互通层面,距离互联网+的概念尚有差距,更谈不上智慧医疗。

2.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与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差距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逐步应用,多数三甲医院及大型民营医院都开始引进了相对先进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以网上预约为代表的,自助挂号、自动排队、自助缴费等一系列便民服务系统,从人员配备上,大大降低了非医专业人员的配比,节约人员支出和管理费用。在管理方面,财务物资管理、医疗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医院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为医院管理带来了便捷的服务。在疾病管理方面,通过就诊疾病分类、用药情况分析,能有效的控制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目前与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大差距,从基础硬件投入,远没有大医院的资金充分,且受到采购申请的限制。院内信息管理软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库房管理、社区卫生管理、死亡证管理、妇幼管理等多个软件平台,形成软件接口不同,每个系统都形成“信息孤岛”效应,同时存在同一份信息多次录入不同管理平台,造成工作重复,信息冗余。业务管理方面,仅能从各个软件中提取汇总统计数据,无法为管理层提供具有数据发掘和分析技术的经营决策数据。

3.城市之间的差距

以和仁科技为代表,为浙江省邵逸夫医院开发以微信平台为主导开发建设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从经营管理角度,根据医院及各科室的需求建立网上预约、在线诊疗、流程审批、会议管理、工资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管理平台,充分融合各个多系统平台应用,并在后台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有效的管理数据,评估管理水平,为预测和设置管理方向提供有效方法。从移动办公角度,使用员工达到2500+,流程应用150+,完成流程53000+,平均流程时间为4.5天;医患互动方面,日均服务病人700+,共服务病人420000+,电子处方40000+,医生平均增收5000-30000元/月,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提供医疗服务的主动性。

以阿里医疗团队为浙江省人民医院开发的以员工工作为核心“浙人医钉医”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块化、自主建设理念,为医院信息系统的特性化服务模块和统一接口技术、标准化开放平台,流程上线数量200+,月均流程量8000+,院内应用30+,节省时间“数万”小时。

相比较而言,我们清楚的看到,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与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差距,城市之间同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之间的差距。整体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与全国领先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之间存在天壤之别。随着大数据背景下,5G时代的来临,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延伸将会持续进行,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裹足不前,必将加大信息化建设进度的鸿沟。

二、大数据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

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累计了很多数据,但没能真正灵活应用起来,主要医疗大数据技术服务的主体对其认知不足。其主体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患者等信息的提供和使用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愿意主动运用大数据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前提,较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延伸建设的概念,仅停留在完成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汇总诊疗信息等简单的信息收集阶段。其次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提供医疗记录数据。医护和患者都没有意识到信息采集分析的重要性。

2.信息化人员团队建设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加大硬件、软件、资金投入,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尤为基础。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持续的、复杂的、专业性强的工作。与以往我们认知的网络管理员不同,单兵作战——硬件维护与网络调试为主要工作内容。大数据时代需要一只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团队,需要专业的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多种信息处理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管理、开发和设计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的技术,从而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高效执行、有效运维。充分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

3.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手段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决定了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是现下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提高数据管理和系统架构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团队,运用大规模的数据统计、数据共享、非结构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高度整合有效数据,充分分析与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模型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决策。

4.信息安全风险隐患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持续进行,数据量不断增加,数据备份与容灾机制技术等技术层面有待提高,升级相关杀毒软件,建立专用网络管理平台,设置数据安全访问权限、数字认证等管理方法。制度管理方面必须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制度应与时俱进,采取定期更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实施标准化模式。同时提高医护技等数据应用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三、大数据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大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已患病的患者,专科医院病种相对单一,综合性医院疑难病、重症患者占据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提供医疗数据相对比较有偏向性。基层医疗机构在近年的发展中,逐步对辖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从健康人体检到慢性病防治均设置了档案管理信息,相对数据大、数据信息提供广泛,各相关软件管理平台孤立,更加需要统一接口和大数据技术的介入,串联“信息孤岛”,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

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居民信息大数据的齐全性,决定基層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应在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健康理念逐步从看病就医,到疾病预防的转换。相对大医院的受众人群具有更大更全的信息采集量。服务的辖区居民通过几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对基层医疗机构有更高的配合度,随着穿戴型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基层医疗机构所能采集的疾病样本将更全更详细,为未来医学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数据。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医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走基层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