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职业教育思考

2019-10-25彭玉玲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7期
关键词:双创职业院校职业

彭玉玲

摘 要:进入“十三?五”之后,我国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回应。文章明确了“双创”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要求,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在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和“创业”的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思考。

前言

时代的飞速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国家“十三?五”规划把“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重点任务来抓。作为承担着育人功能的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已经积极回应,迅速行动起来了。然而,笔者以为,目前,由于对“双创”教育理论的理解不甚到位,在职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或不够恰当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双创”教育理论,全面审视当今职业教育,构建真正适合国家“创新”、“创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则是当前乃至今后必须做好的工作。

1“双创”教育的内涵

“双创”即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双创”教育。“双创”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新”、“创业”。“双创”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业教育”则是以培养人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职业院校顺应国家这一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双创”教育,努力探索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培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必由之路,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2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迫切和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世界经济强国相比较,与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和教育强国战略的要求相比较,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创”教育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2.1从学生层面来看

首先,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不强。中国几千年的“中庸”文化熏陶和长期的应试教育经历,使得稳妥、安定等思想在学生中成为主流,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的创新发展,致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不足、能力欠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尽管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加上大学生年龄不大,阅历较浅,学识欠丰,所以,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机遇把控能力、风险驾驭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应对挑战能力等等实战技能都呈现出明显的欠缺或不足。

2.2从学校层面看

“双创”教育定位不够明确。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就业的重要抓手。但许多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创业就业指导等同起来,甚至把学生在校园开设奶茶店、淘宝店等和专业毫无联系的小微店的创业行为归结为创新教育的成果。显然,这是片面地理解了“双创”及“双创教育”的意涵,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此外,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双创”教育起步较晚,高资质的教师较少。现有的“双创”教师,大多是学校的普通教师,其自身本就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经历,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教学过程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缺乏切实可行的实践环节,教学方式方法也较为陈旧。再者,“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一般都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属于“两张皮”的关系。或者仅仅只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做简单的课程调整,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课程体系,可操作性也不强。所以,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来说基本停留在形式上,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3从社会层面看

企业参与度不够。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和强国之策,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

3我国“双创”背景下职业教育思考

基于以上事实,笔者以为有必要对“双创”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相关问题进行梳理,逐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便于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壮大。

3.1创新与创业融合问题

“创业”和“创新”二者是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但二者的着眼点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创新”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和行为结果。“创业”是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和行为,是在人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条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创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向现实的创业行动的转化和创业精神的培育,而创新则是创业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创新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动能的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可见,创新和创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将二者融合起来开展教育教学,才能避免“双创”教育实践陷入误区,影响教育质量和效果。

3.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拥有一支创业品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重要保障。对于现有的“双创”教育教师,学校可以“送出去”培养。一是选派教师参加相应课程的学习,提升能力和水平;二是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3.3与专业教育融合问题

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的補充和必要的完善。在内容上,专业教师要密切关注行业或产业新动态,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及时融入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拓宽学生视野。同时,依据专业需求和课程特点,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项目任务当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重点关注相关规范走向重点关注工艺的改进、流程的优化等,从规范化完成任务走向创造性完成任务。职业教育只有真正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相融相合,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3.4实践平台的搭建问题

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创新”、“创业”文化知识,是必须经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才能逐步转化为技能或能力的。职业院校要积极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实践平台,丰富第二课堂,如校园创业园区、创新试验区、创办创新创业社团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相关能力。

3.5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职业院校的单打独斗是难以实现目标的,也是不可能长期、有效推进和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又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进行的,需要怎样的人才,只有企业有发言权。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强调指出,要“发挥企业重要的办学主体作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业院校要主动联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和建设、教学实践设计和实施等核心教育教学工作。管理部门则要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激励和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人员、设施设备、场地场所等资源的共享及互补,把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4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职业院校要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出发,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双创”教育的内涵,遵循新形势下创新型劳动者成长和成才的规律和特点,创新方式,多渠道打造一支“双创”教师队伍,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和优势,有效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

猜你喜欢

双创职业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双新双创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