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史话
2019-10-25王荣华
王荣华
刷牙是一种健康保健好习惯,也是一种文明与智慧的象征。
人类祖先早有漱口、刷牙的习惯。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人乌尔城邦的国王墓穴中,就曾发现过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用动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礼记》中有云:“鸡初鸣,咸盥嗽。”说明那时的人们已有了漱口的习惯。
人类使用牙刷来刷牙由来已久。古代印度人曾经用杨枝来刷牙,取用新鲜的杨柳枝,把它的一端或两端砸扁,使其木质纤维散开像小扫帚一样来刷牙,这便是最早的牙刷。
古代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齿木”。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晨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归纳嚼杨枝有10大好处:消宿食、除痰疾、解众毒、去齿垢、发口香、明目、润泽喉咙、唇无皱裂、增益声气、食不爽味。
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并非只限于杨枝。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刷牙在我国始于何年,很难考证。在敦煌壁画之中可见用手指揩齿的图:一个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拿着漱口的水瓶,右手中指在揩他的前齿。据文字记载唐代有用柳枝进行揩齿的:把柳枝的一端咬成刷状,蘸药揩齿。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其著作中曾说:“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将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牙刷一词的出现,在我国始于元代。当时只在上层社会中使用,产地大都在南方,价钱昂贵,用的药物主要是盐,还加其余几味药物研制而成。1954年,我国考古学家们在内蒙古赤峰大营子村,清理距今1000多年的辽代古墓时,发现墓葬中有两把古代骨制牙刷。牙刷头部有两排共8个植毛孔,与现在的儿童保健牙刷十分相似,比欧洲同类牙刷要早700年。
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引《金丹全书》说:“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每晚刷洗,则垢污尽去,齿自不坏。”可见古人已认识到了刷牙的好处,并倡导每晚刷牙以清除污垢,保护牙齿。现代科学认为刷牙是清洁口腔、保护牙齿的最好方法。正确地刷牙能够清除口腔内的污垢、食物残渣和部分牙面菌斑,并能防止一部分牙龈上牙石的产生,起到按摩牙龈的作用,从而减少口腔的致病因素,促进牙周组织健康,增强其抗御疾病的能力。
时至今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牙刷。作为清洁牙齿、保持口腔卫生的专用工具,牙刷的选择是否得当,对牙齿的健康至关重要。目前通用的成人保健牙刷为三行七排,儿童牙刷为两行六排。选择牙刷的标准刷头不宜过大,刷毛不宜过密,不能过硬,要富有弹性。选择一把好的牙刷,辅以正确的刷法,就会让你在健康和愉悦中轻松地获得牙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