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神器”

2019-10-25丁思引

健康人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电击老伯神器

丁思引

项美香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心脏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心内2病区主任兼滨江院区心内科主任。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心血管危重疑难患者的诊断和救治;从事心脏起搏器包括ICD、CRTD的植入等。

门诊时间:

解放路院区:每周一上午

浙二起搏器门诊(解放路院区):

周一至周五全天

要问心内科医生最怕遇见什么样的病人,答案十有八九是“心脏性猝死”。所谓心脏性猝死,就是心脏病导致的心脏骤停伴意识丧失,发病前可以没有任何先兆,如果不及时抢救,多于1小时内死亡。我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人,也就是说,每分钟都可能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猝死“盯上”了哪些人

心脏性猝死大多发生于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幸存者等患者,其猝死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增加5~10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发生过心肌梗死的病人猝死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4~6倍,75%的心脏性猝死患者都有心肌梗死的病史。但并非所有心肌梗死都会猝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晚期阶段,指心脏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这类患者如果心脏超声提示射血分数<35%(正常人射血分数>50%),就存在高危猝死风险,需要植入体内自动除颤仪。

心肌病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位心肌病患者有亲属发生心脏性猝死,那么他也属于猝死高危群体,需要及时就医干预。

发生过心脏骤停的患者,再次发生猝死的风险极大,尤其是老年心脏性猝死抢救成活的病人,一年内复发率达30%~40%。但是,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群发生猝死的风险极低,但少数情况下也会发生于既往无明显心脏病史的“健康”人群之中。

周老伯的“心病”

周老伯今年72岁,退休后闲居小区,每天养养花、遛遛狗,安享晚年。1年前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被家人送到急诊后还出现了严重心律失常,几乎一脚踏进了鬼门关。幸亏医生第一时间给他做了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使他恢复了正常心跳,经过后续治疗转危为安。但从那以后,周老伯就多了一桩“心病”——害怕哪一天脆弱的心脏就再次“罢工”。

根据周老伯的病情,项美香主任详细了解周老伯的病情和相关的检查结果后,确定他需要植入自动除颤仪来防治心脏性猝死,并为他施行了手术。她告诉周老伯:“如果你的心脏再出现心律失常,你体内的自动除颤仪就会检测到,并且进行自动电击除颤,保障你的生命。”

一天清晨,周老伯在小区楼下散步时突感一阵头晕、心慌,随后自行缓解。他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医院复诊,医生应用体外检测仪查看了体内自动除颤仪记录的心律情况——原来早晨的不舒服,是周老伯再次出现了致命性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除颤仪第一时间检测到了这种心律失常,并及时进行了电击除颤,将一场致命危机消弭于无形!

夜半惊魂:与死神擦肩而过

35岁的徐先生是一位IT精英,在他的家族里,曾有多人不明原因猝死。年初体检时,徐先生被查出“心脏病”。他立刻来到浙医二院心内科就诊,经过项美香主任评估,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并且有猝死家族史,属于猝死高危人群。项美香主任建议他植入体内自动除颤仪,然而徐先生对手术顾虑重重,觉得自己年纪轻轻、身体底子好,签字拒绝了除颤仪的安装。半年后,徐先生又回到了浙医二院起搏器门诊,“抱着侥幸心理总不是办法,生命赌不起万一,我决定听医生的”。

项美香主任为他成功植入了体内自动除颤仪。这个小机器具有远程监测功能,它会把异常的心跳和除颤治疗等信息传输到特定的服务器并报告医生,医生可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

植入除颤仪后的第3个月,远程监测系统记录到报警事件:体内除颤仪检测到了夜间睡眠中的他突发了室颤,立刻予以除颤,把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抢救黄金4分钟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维持我们血液循环的“泵”。各類心脏病之所以会导致猝死,大部分是由于心脏功能变化,引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导致的。这种心律失常极其危险,是令医生闻之色变的“恶魔”,会使心脏无法产生有效射血,就如同“水泵”出了故障——虽然在工作却不能泵水,如不进行抢救,患者将很快死亡。这种情况,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电击除颤,让心脏短时间内“重启”,恢复有效的跳动,并且越早进行电击除颤,抢救成功率越高。医学研究表明,除颤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击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9~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医学上有“黄金4分钟”之说。

然而,多数心脏停跳都发生在院外,这使得很多人错失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美国在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普及的情况下,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仅为 5%,而我国则不到1%。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神器”

既然影响生存率的最关键因素是抢救时间,那么我们就该与时间赛跑,针对高危心脏性猝死病人,在体内植入自动除颤仪,一旦心跳骤停立刻除颤。

体内自动除颤仪(ICD)是一种特殊的起搏器,埋在皮下,通过导线连接到心脏,可以检测心脏的跳动情况。它就像个随身携带自动除颤仪的“小医生”,当病人发生室速、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时,它能第一时间判断并给予电击除颤治疗,消除恶性心律失常,保障生命安全。此外,体内自动除颤仪可以远程监测,记录病人的心跳情况并及时传输到医院,医生可以尽早了解病人的心跳情况和除颤仪的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那么,哪些人需要体内自动除颤仪?

1.发生过室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而幸存的病人。

2.急性心肌梗死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

3.心脏增大、射血分数低于35%的心衰病人。

4.有猝死家族史的心肌病病人。

5.经医生评估认为存在高危猝死风险的其他情况。

如果您有上述情况,请前往医院心内科起搏器门诊,请专家评估,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电击老伯神器
准时到达
远程电击防暴器的实战应用
清洁神器了不起
电击手环
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靠谱吗?
付药费
美肌自拍神器 一拍就有大长腿
自拍神器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