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际吸引规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2019-10-25张奇

关键词:受教育者

张奇

摘 要:人际吸引规律的建立是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从而产生的相对具有定律化的结论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教育者自身必须要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和特色,才能更好地对受教育者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借鉴和运用心理学中关于人际吸引的规律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人际吸引中的邻近规律、个人特质吸引规律,以及相似和互补规律进行介绍,然后对人际吸引规律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的问题,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缺乏良性的沟通、教育者对于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缺乏,以及教育方法的落后等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得出人际吸引规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关键词:人际吸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8-0103-04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所持有的积极态度[1]。人际吸引规律的建立是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从而产生的相对具有定律化的结论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主要职能是根据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不断地进行思想反思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目的,实现受教育者的思想提升[2]。从人际吸引的这一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等联系过程,都与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吸引力密切相关,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通过借鉴人际吸引的相关规律的特点,来提升教育者自身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教育关系和氛围,从而在整体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当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人际吸引规律

(一)邻近规律

邻近规律主要是指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空间地理位置相对接着,彼此交往的频率也会越高,越容易形成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从而会增强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例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对西威斯特哥特同一楼层里彼此成为亲密朋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印证了邻近规律的正确性,实验表明,人们交往的次数与居住距离的远近成正比关系,两个人住的越近,越容易成为朋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邻近规律中发生作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人情绪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个人情绪体验的不同,对于接近者的评价也是不同的,即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产生的是积极的情绪体验,那么对接近者的评价也会是积极的,从而有利于人际吸引的产生;反之,如果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容易对接近者产生消极的评价,从而不利于人际吸引的产生。

(二)个人特质吸引规律

个人特质吸引规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表现在个人的外貌方面,在初次交往时,人们总会对外貌相对漂亮的人产生相对积极的评价,对外貌普通的人产生消极的评价,但是随着交往频率的不断提高,以及交往深度的不断加大,外貌在人际吸引中所产生的作用也会不断缩小。其次,表现在个人的能力方面,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比较聪明的人容易受到喜爱,一个人的能力越高,受喜爱的程度也会越高。最后,表现在个人的性格品性方面,安德森通过555个描绘人的个性形容词对人进行测试时,结果表明,被评价最高的是真诚和真实,而评价最低的时说谎和虚伪。在个人特质吸引的规律中,个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力是最具有突出性的,在对个人的外貌和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补充性,通过对个人能力和外貌不足的弥补,使自身产生吸引力。

(三)相似与互补规律

相似规律主要是指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容易被对方与自身相似或者一致的因素所吸引,如:共同的兴趣爱好、地域文化以及社会地位等,特别是在认知态度上的相似性,更容易产生相互吸引;而互补规律主要是指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性格或者需要上能够互补,从而在彼此之间容易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如: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之间由于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满足并弥补对方的需求和不足,从而容易产生吸引力。相似规律和互补规律虽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规律,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具有矛盾性,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虽然容易由于个性或者需要上的互补而产生吸引,但是只有在价值观上具有相似性或者一致性,才能产生真正持久性的人际吸引。

二、人际吸引规律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良性沟通

在人际吸引的邻近规律中所强调的是,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其空间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其交往的频率会随之不断得以提高,从而会容易在彼此之间产生吸引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主要集中表现在课堂提问的环节中,而课堂提问并不等于良性的沟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由于受到课程设置的课时限制,彼此之间的交往的次数存在有限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常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人際吸引规律中的邻近规律强调的不只是空间距离的接近性,以及彼此之间交往的频率性,还要强调个体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更多的是专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讲授,而不注重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没有从现实层面出发,使受教育者更好的接受所教授的内容,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大大降低。

(二)教育者缺乏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观念

人际吸引规律中的个人特质吸引规律强调的是,个人的外貌,良好的品性以及优异的才能会使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对他人产生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人的外貌特征对于受教育者虽然会起到一定的吸引作用,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并不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个人品性与专业能力方面。但是目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于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观念还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于提升自身学术能力的观念相对缺乏,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关注的是自身在职称方面的提升,而不在意学术成果的质量,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现象不容;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于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观念相对缺乏,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相对死板,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好地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授方法相对落后

人际吸引规律中的相似规律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地域文化等,在彼此之间产生吸引力。互补规律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容易基于性格或者是需求上的互补而产生吸引力。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所使用的教授方法都相对落后,不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良好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多使用的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显得相对死板,不能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也就不能起到互补规律中的互补作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不高;第二,由于网络课堂的兴起,如:慕课(MOOCs)和微课(Micro-lecture)等课程设置比较有针对性问题的讲授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授方式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年龄方面的跨度较大,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从相似规律的角度看,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很难基于相似性规律对受教育者产生吸引力的。

三、人际吸引规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大学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而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传播者与教授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和沟通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在两者之间实现良性的互补关系,以及教育者的教授方式是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依据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规律和特点,将人际吸引规律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大情感投入,拉近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

近几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倡导下,出台了针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进行明确化和针对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提高与受教育者的良性沟通,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之一,根据人际吸引规律中的邻近规律的距离、交往频率以及情绪体验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一方面,只有不断加大对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在课堂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在课堂教育之外的时间,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加大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次数,增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不但可以拉近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改变自身观念,提升职业素质

根据人际吸引规律中的个人特质吸引规律,个人能力和优秀的个人品质对人际吸引产生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来提升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自身学科的特色,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言传身教,因此,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转变自身只注重提升职称的发展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科研、教学彼此带动结合,注重对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储备。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成为知识最好的表达窗口,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受教育者在学习方面产生质变的升华。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鉴个人品性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来提升自身的个人的师德品性,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产生吸引力的同时,对受教育者也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从而推动受教育者产生学习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积极性。

(三)适应时代发展,推动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人际吸引的互补规律中,强调人与人在需求上的互补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互补规律的这一特性来提升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要改变以往相对死板的讲授方式,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学生互换角色,或者在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在课程中引入慕课和微课等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评价机制,不但可以拓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关技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产生吸引力的程度;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教授的过程中,要将教授的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进行具体而充分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生活更加贴切,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四、结语

虽然人际吸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已在现实生活中得以相关论证,但是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自身的性格、思维模式等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对受教育者时,对于人际吸引规律的运用,要具有灵活性,要对受教育者以及自身的特点进行充分认识,将人际吸引理论灵活的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使人际吸引规律充分发挥作用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良好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正向化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余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83-39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4-125.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1-238.

〔4〕彭国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杨芷英.浅谈人际吸引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5,(07):31-43.

(责任编辑 赛罕其其格)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理互动
农村中学“中层生”英语学习潜能激发的策略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