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农业生产“一家两制”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2019-10-25郭亚军姚顺波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郭亚军 姚顺波

摘 要:在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状态下分析正向“一家两制”和反向“一家两制”现象出现的条件,并且对影响该条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并不必然导致农户农业生产中“一家两制”现象的出现,农产品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一家两制”现象的发生;信息对称环境下,由于农户收入的异质性以及要素成本变化的不对称性,农户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变化不同步,从而导致“一家两制”现象出现。因此,要消除农产品生产中的“一家两制”现象,首先要采用“纵向一体化”或者“品牌化”等手段尽量削弱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其次通过技术进步降低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等手段提高高质量农产品的价格;最后,要不断提高农户收入,实现农户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在高质量层次上的统一。

关键词:农户生产行为;一家两制;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9)05-0125-08

引 言

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农户对自用农产品少用或不用农药化肥,而对将要在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却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的行为。各级管理者和有关学者对此现象关注已久[1],徐立成、倪国华等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一家两制”,即一个农户家庭采取两种生产行为。他们认为这是农户在整个社会受到食品安全威胁时采取的自我保护,但这种自我保护行为无助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2-3]。因此,分析农户这种行为的产生机理,据此通过改变相关约束条件对该种行为进行控制,以改善整个社会食品生产的安全状况就显得尤为必要。

国内外关于农户生产“一家两制”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已有研究中,周立等人把这种有差别的农业生产总结为面向市场“为金钱而生产”的A模式和面向家庭“为生活而生产”的B模式[4];吴元元、张云华从信息基础和声誉机制方面分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5-6];倪国华等认为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农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的根本原因[3]。彭军等把农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扩展为“农户为市场生产低质量产品,为自己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正向“一家两制”和“农户为市场生产高质量产品,为自己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反向“一家两制”两类,并且认为农户收入差别是造成两类“一家两制”现象的主要原因[7]。方平等发现以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为特征的生存理性,支配了农户为确保自家消费安全而进行的差别化生产[8]。

上述分析对研究农户“一家两制”生产的行为机理提供了有益启示,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展开研究。首先,产品信息不对称属于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农业而且工业生产也存在,为什么唯独农业生产会出现“一家两制”的生产行为?其次,农产品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但农户生产“一家两制”现象只是这几年才被关注,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并不必然导致“一家两制”现象发生,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有可能仅仅是导致农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出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下才导致“一家两制”现象的发生。另外,如果能证明在信息对称条件下也存在“一家两制”的现象,就可以认为信息不对称并不是根本的原因。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拟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对称两个方面对农户“一家两制”现象的发生机理展开研究。

一、信息不对称视角下“一家两制”现象分析

(一)不同质量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同是导致“一家两制”的主要原因

假设农户有能力生产两种质量的农产品,一种是高质量的无公害产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以劳动力要素替代现代化的化学生产要素,例如用农家肥代替化肥,人工除草而不是喷洒化学除草剂;另一种是高农药残留的以化学要素投入为主的农产品,属于资金密集型产品,用化学要素替代劳动力。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存在差异且均为离散分布。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主要由现代化的生化要素投入构成,表现为资金成本构成比例大(单位成本为c1);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以传统有机生产要素为主,劳动力成本构成比例大(单位生产成本为c2)。假设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低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即c2>c1,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消费无法分辨两种产品的质量,愿意支付的价格依据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计算,最终导致高质量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不出去,只在农户家庭内部食用,“一家两制”现象出现。但如果假设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低于低质量农产品,即c2

以上两种状况在我国都出现过。20世纪80年代食品安全事件少有发生,也很少引起社会关注,几乎没有出现“一家两制”现象,至少没有引起社会关注[2]。当时农户劳动力成本低,如1985年农业劳动力一天净收入为1.52元[9],而现代化生产要素如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成本则相对较高,1985年尿素的计划价格是520元/吨[10],农户流动性约束较强,农民劳动大约17天才可以购买1袋50千克装的尿素。生产主要是用低价格的劳动力替代高价格的化学要素,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低于或等于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对农产品支付统一价格,高质量农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主流。

20世纪90年代后,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发生,“一家两制”现象开始出现萌芽,2001后,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一家两制”现象开始引起关注[2]。20世纪90年代,劳动力成本快速增加,加之农民大多外出打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削弱了劳动密集型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基础,高质量农产品成本上升;低质量农产品的现代生产要素的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赶不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加之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增加,缓解了农户的资金流动性约束(见图 1)。

从图 1可知,从1993到2000年,化肥价格指数增长了39.2%,农药及农药器械价格指数增长17.6%,农产品价格指数增长63.8%,劳动者工资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增长160.2%,超过化学投入价格的增长幅度,诱发了用化学投入替代劳动投入的动机。到2017年,化肥价格指数相对于1993年增长151.3%,农药及农药机械的价格指数增长46.9%,劳动者工资价格指数则增长2 093.1%,农产品价格指数增长256.7%。由于劳动者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化肥以及农药等化学投入要素的价格增长幅度,农业生产中用化学投入替代劳动投入的现象加剧,加之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增长幅度高于化肥和农药的价格增长幅度却远远低于劳动者工资价格指数,劳动力成为非常昂贵的投入要素,化学要素代替劳动投入的趋势进一步加大。

以上几种趋势相结合导致应用化学投入的低质量农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应用劳动投入的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最终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超过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高质量农产品被低质量农产品挤出市场,农户生产“一家两制”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可得如下两个命题:(1)信息不对称只是农户生产“一家两制”现象的必要条件,并不必然导致“一家两制”现象的出现;(2)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低于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综合作用导致“一家两制”现象发生。

根据这两个命题可以做出合理推断: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和资金成本下降,“一家两制”现象将会逐步加剧。

(二)技术进步倾向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模式的影响

根据微观经济理论,要素禀赋价格的变化是引致技术进步倾向的重要因子,而技术进步倾向也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产生影响,最终影响不同生产方式的成本,因而技术进步倾向也是影响农户“一家两制”现象的原因。

1.偏向生化要素的技术进步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对农户正向“一家两制”现象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技术进步倾向于提高化学要素投入以及降低化学要素例如农药、化肥的成本,使得以化学要素为主的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迅速下降,最终导致高质量农产品退出市场。但是农户本身对高质量农产品又有需求,因而会生产少量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限度是消费高质量农产品的边际效用等于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边际成本。

2.技术进步的高质量农产品偏向将会减弱正向的“一家两制”现象。现代农业生产的矛盾是:一方面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日趋提高,高质量农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既不符合经济上降低成本的要求也不能高效率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需求。因此,对于新型的技术进步倾向提出了要求,也为此种倾向提供了需求上的诱因。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人们消费偏好向高质量农产品的转化,未来技术进步倾向必然会向提高劳动力效率,降低劳动力投入和降低高质量农产品投入的方向转化,从而降低高质量产品的成本,使得农户供应市场和自己消费产品的质量逐渐趋同。

(三)农户劳动力成本提高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模式的收入效应影响

前文分析农户劳动力价格提高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模式的影响主要是从导致高质量农产品成本上升的角度展开分析,属于替代效应分析。农户劳动力价格上升使农户收入提高,必然对农户的农产品消费偏好产生影响,从而产生收入效应。

假设低质量农产品属于低档产品,初期其消費会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其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当收入增加到一定门槛后,人们会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高质量农产品属于正常商品,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其消费将会不断增加。

因此,当劳动力成本较低时,农户的收入水平也较低,农业生产以传统农家肥料模式为主,消费也属于低价格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一致,不存在“一家两制”现象,属于高质量的收敛;当劳动力成本升高,但农户的收入水平还较低时,此时农户生产模式已经变为以生化要素为主的低价格的低质量农产品,消费上却只能倾向于低价格和低质量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一致,同样不存在“一家两制”现象,即使偶尔出现也只是属于对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充分利用而不是有计划地这样做,此时属于低质量的收敛;当劳动力成本较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也较高时,农户的生产模式仍然是以化学要素为主的低质量农产品,但消费开始倾向于高质量农产品,只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户自身也无法在市场上购买到高质量农产品,农户开始利用自身耕地资源为自己生产高质量农产品,“一家两制”现象出现,属于典型的食品安全环境不利情况下的“个体自保”。

(四)农产品价格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模式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提高必然对农产品供给产生影响,无论是低质量的农产品还是高质量的农产品。按照Akerlof的分析,当“柠檬市场”的质量分布为离散时,产品质量信息在出售者与买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柠檬市场”完全消失[11]。因此,当农产品的质量信息呈现离散分布时,高质量农产品从市场上完全消失,价格变化不会对高质量农产品的市场供给产生影响。

但是当农产品质量分布呈现连续分布时,面对市场上的单一价格,农户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原则进行决策,既生产低质量农产品,也生产适量的高质量农产品。当生产的高质量农产品等于农户自身需求量时,农户消费所有的高质量农产品,并不向市场提供,属于完全的“一家两制”。当农户生产的高质量农产品超出自身需要时,农户向市场供应少量的高质量农产品,属于不完全的“一家两制”。由于农户高质量农产品的供给随着市场价格的提升而提升,因而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农产品价格提升虽然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弱“一家两制”生产现象的强度。

二、信息对称视角下的“一家两制”现象分析

根据传统分析,在买卖双方信息对称条件下,消费者可以准确区分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并给出相应价格,因而不存在农户为市场生产一种产品而自己消费另一种产品的“一家两制”现象。如果市场可以准确区分农产品质量,低收入农户无法采取投机性的策略获利,此时往往为市场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而自己消费低质量的农产品,也会导致反向的“一家两制”现象出现。

因此,传统分析认为在信息对称环境下不存在农户“一家两制”现象是因为传统分析持有农户同质性的假设,如果放宽这一假设,考虑到农户在资金、劳动力、耕地以及市场条件方面的差异性,传统分析的结论就值得商榷。下面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3,7]的基础上,建立农户异质性的研究框架。

(一)基本假设

1.消费者和生产者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可以准确区分高质量和低质量农产品并给出相应的价格。

2.完全竞争假设,农户所面对的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给定,农户是价格的接受者。

3.农户的生产要素中,代表生化投入的现代化要素需要在市场上购买,用K表示,主要用于低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其数量可以改变;劳动力和耕地属于农户自己拥有的生活要素,不需要购买,并且不存在劳动力和耕地市场,但假设其总体数量不变,即L=Lg+Ld,D=Dg+Dd,其中L和D分别表示农户自身拥有的劳动力禀赋和耕地禀赋,Dg 、Dd 、Lg 和 Ld 分别表示投入于高质量和低质量农产品生产的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4.农户异质性假设,假设农户分高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两种,高收入农户不受资金流动性的约束,可以自由选择投入生产中的现代化生产要素,低收入农户受资金流动性的约束。

5.农户生产模式的要素偏好假设,低质量农业生产模式以现代化的生化要素投入为主,属于资金偏好型的生产模式,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和现代化生产要素生产方面的技术进步,该生产模式的成本长期而言呈现相对下降的趋势;高质量农业生产模式以传统的有机生产要素为主,更多通过劳动力投入来获得,属于劳动力偏好型的生产模式,随着农户收入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该生产模式成本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当然,如果长期内能够实现对劳动力投入的替代或者生态化的生产要素投入成本可以降下来,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下来。

6.农户消费模式偏好假设,同等条件下,农户更偏好于消费高质量农产品。当农户收入较低时,农户对低质量农产品的收入弹性高于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收入弹性;随着收入提高,对低质量农产品的收入弹性降低,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收入弹性提高。当农户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根据恩格尔定理,农户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收入弹性降低但为正,而低质量农产品的收入弹性降低,甚至可以假设为负。

(二)目标函数

依据上述分析,建立农户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目标函数,由于劳动力和耕地属于农户自身拥有的生产要素,本文没有考虑其价格,只对现代化的生化要素投入的成本予以考虑,因此利润函数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收入最大化函数。效用和利润目标函数如下:

U(Cg,Cd)

π=pg F(Lg,Dg)+pd G(Ld,K,Dd)-rK

其中,Cg 、Cd 、pg 、pd 和r分别表示高质量农产品消费量、低质量农产品消费量、以及高质量农产品、低质量农产品和现代生化要素投入的价格。假设消费函数U、高质量和低质量生产函数F和G,以及利润函数π为凹函数,存在效用和利润最大化解。

(三)约束条件

根据假设,下面对消费者高质量农产品和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量、劳动力和耕地投入设置约束条件,至于农户分为高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异质性,在数理模型中不设置,但在具体分析中加以考虑。

pg Cg+pd Cd=π

L=Lg+Ld;D=Dg+Dd

(四)均衡分析

根据Fisher分离定理,同时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农户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可以分开计算,即农户首先追求利润最大化,然后以利润最大化为约束条件追求效用最大化。根据上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并求解一阶偏导数得下述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优化必要条件:

Ug=pg λ0;Ud=pd λ0;pg Cg+pd Cd=π;

pgδFδLg=λ1;pgδFδDg=λ2;pdδGδLd=λ1;pdδGδDd=λ2;pdδFδK=r;

L=Lg+Ld;D=Dg+Dd

根據上述最化优条件,在信息对称环境下,农户首先根据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价值等于要素价格或要素影子价格的原则决策每种要素的投入量以及应该投入到何种质量农产品的生产中去,以获得最优化的收入;其次,农户在利润给定的条件下按照单位货币支出边际效用相等的原则配置两种产品的消费。

(五)比较静态分析

对均衡状态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主要是分析当外生参数发生变化时,最优解如何发生变化,主要分析结果如下:

F(Lg,Dg)pg>0;G(Ld,K,Dd)pg<0;Dgpg>0;Ddpg<0;F(Lg,Dg)pd<0;

G(Ld,K,Dd)pd>0;Dgpd<0;Ddpd>0;F(Lg,Dg)r>0;G(Ld,K,Dd)r<0;

Cgpg,Cdpg,Cgpd,Cdpd,Cgr,Cdr的符号则不确定。

可以看出,与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农户的生产消费决策不同,农户此时同时生产和消费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外生参数变化对生产决策的影响确定,对于消费的影响则不确定,需要从农户收入异质性的角度具体展开分析。至于是否存在“一家两制”现象,主要取决于不同收入农户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是否存在矛盾,以及矛盾的方向和程度。

下面利用比较静态分析结果具体分析外生参数变化如何对农户的生产消费模式和生产决策产生影响,并对是否会产生“一家两制”现象做出判断。

1.高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时的影响。生产模式方面,高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无论高收入农户还是低收入农户基于利润最大化都会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和减少低质量农产品的生产。

消费模式方面,依据斯拉茨基公式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当农户属于高收入农户时,高质量农产品价格提升一方面导致其收入提高,另一方面提高了其消费高质量产品的机会成本,所以同时存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导致其减少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和增加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但依据其消费模式偏好假设,禀赋价格提高的收入效应以及其较高的收入弹性导致其对高质量农产品消费的增加量大于减少量,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对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变化则相反。因此高收入农户会增加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而减少对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不存在“一家两制”现象。

当农户属于低收入农户时,同样受到高质量农产品价格提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替代效应同样导致其提高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而减少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但收入效应的影响则不同于高收入农户,高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的收入增加效应促使其同时提高对两类产品的消费,但由于其收入较低,根据前述的消费模式偏好和收入弹性,对低质量农产品消费的增加幅度高于对高质量农产品消费的增加幅度,替代效应高于收入效应。因此低收入农户会增加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而减少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反向的“一家两制”现象发生。

因此,可得如下命题:当高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时,无论高收入还是低收入农户都会提高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而减少低质量农产品的生产;由于价格提高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高质量农户会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而减少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不存在“一家两制”的现象;对于低质量农户而言,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模式变化相反,存在反向的“一家两制”现象。

根据上述命题,可以得出合理推断,随着农户收入水平提高,高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有利于减少农户生产中的反向“一家两制”现象,因而从根本上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2.低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时的影响。生产模式方面,低质量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导致农户提高低质量农产品而减少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农户收入的高低并不会对其决策产生影响。

消费模式方面,对高收入农户而言,低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的替代效应导致其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和减少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費;依据其消费模式偏好分析,价格提升的收入效应同替代效应的影响方向相同。因此对高收入农户而言,价格提高导致其增加低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而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正向“一家两制”现象出现。

当农户属于低收入农户时,低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的替代效应导致其同样减少低质量农产品和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但由于其消费模式偏好不同于高收入农户,价格提高的收入效应虽然导致其提高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但增加幅度不大,而低质量农产品消费幅度则会有大幅度增加,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低收入农户会大幅度增加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而少量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反向“一家两制”现象开始出现。

因此,可得如下命题:低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导致高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同时提高低质量农产品而减少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消费方面,高质量农户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而减少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存在正向的“一家两制”;低收入农户会大幅度增加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而小幅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存在反向的“一家两制”。

根据上述命题可以做出推断: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低质量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可能会加剧农户生产的正向“一家两制”现象,长期而言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3.现代生化要素投入价格提高的影响。根据比较静态分析结果,现代生化要素投入价格提高导致低质量农产品边际成本上升和生产中生化要素使用量减少,由于现代生化要素投入和耕地面积在提高低质量农产品产量方面具有互补性,因此现代生化要素投入减少会导致低质量农产品生产面积减少,从而导致低质量农产品产量减少和高质量农产品产量提高。

消费模式方面,低质量农产品边际成本上升会导致其价格提高和产量减少,对生产低质量农产品总收益的影响则不确定;高质量农产品的产量增多和价格相对降低,对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总收益的影响也不确定。为了分析简便,假设两类产品收入变化的影响相互抵消。结合农户收入状况,可以看出对高收入农户而言,高质量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和低质量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有利于其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不存在“一家两制”现象;对于低收入农户而言,现代生化要素投入价格提高减少了其生产低质量农产品的诱因,同时由于低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和高质量农产品价格相对减少导致其减少对低质量农产品的消费,因此低收入农户“一家两制”的生产现象减弱。

因此,可以得到下述命题:无论高收入农户还是低收入农户,现代生化投入要素价格提高有利于减少农户正向“一家两制”现象。

根据上述命题可以做出推断:如果通过征税等方法提高现代生化投入要素价格或者通过技术进步减少高质量农产品投入要素价格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减少“一家两制”现象。

4.劳动力价格提高的影响。在前述模型中,由于假设劳动力完全投入于农产品生产中,不存在劳动力市场,因而不能分析劳动力价格提高对高质量农产品生产和低质量农产品生产的影响,更无法分析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模式的影响。在此引入劳动力市场,即假设L=Lg+Ld+Lm,Lg 和Ld 涵义同前,Lm 表示农户劳动力市场转移部分。另外引入w表示农户劳动力市场价格。引入劳动力市场后,农户劳动力投入决策的原则由pgδFδLg=pdδGδLd变为pgδFδLg=pdδGδLd=w。

引入劳动力市场后,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农户会逐步减少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投入,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劳动市场上赚取工资收入。生产影响方面,根据前述农户生产要素投入模式偏好假设,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模式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投入,低质量农产品属于资金密集型投入,因而在劳动力减少幅度方面,劳动力价格上升对高质量农产品的影响超过对低质量农产品的影响,直接结果是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大幅度下降,低质量农产品的生产由于可用现代生化要素替代而生产数量上升;收入影响方面,由于高收入农户在资本禀赋方面有相对比较优势,低收入农户在劳动力方面有相对比较优势,所以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加但减少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对高收入农户的影响不大但同样更加偏好低质量农产品生产;价格影响方面,因为假设信息对称,由于两种生产要素投入密集度不同,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高质量农产品价格增加幅度超过低质量农产品。

消费模式方面,高收入農户所受影响不大,高质量农产品价格和低质量农产品价格变化影响同前,因而高收入农户在扩大低质量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增大高质量产品的消费,正向“一家两制”现象出现;低收入农户由于劳动力转移收入大幅度提高,根据其消费模式偏好,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虽然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减少和价格提升会对其消费产生负向的替代效应影响,但根据斯拉茨基方程,由于低收入农户是高质量农产品的供应者,劳动价格提高产生的禀赋收入效应会超过高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的替代效应,并由于其对高质量农产品收入弹性提高,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在其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大于或等于所能生产的数量时,虽然同时生产高质量农产品和低质量农产品,但只向市场供应低质量农产品,正向的“一家两制”现象出现。

因此,得到下述命题:劳动力价格提高虽然会导致农户收入提高,但无论对高收入农户还是低收入农户而言,都会导致“一家两制”现象的加剧。

根据上述命题可以做出推断: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升,要想减少或者消除农户生产中的“一家两制”现象,必须致力于发展高质量农产品生产中的劳动替代性技术,实现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分别在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状态下分析正向一家两制和反向一家两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条件,并且对影响该条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信息不对称并不必然导致农户“一家两制”现象的出现;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低于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综合作用导致“一家两制”现象发生,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和资金成本下降,“一家两制”现象将会呈现加剧的现象。

2.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技术进步的高质量农产品倾向有助于削弱“一家两制”现象;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收入效应加剧了“一家两制”现象;农产品价格提升虽然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弱“一家两制”生产现象。

3.信息对称环境下农户同时生产和销售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至于是否存在“一家两制”现象,主要取决于农户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是否相同,当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相同时,不存在“一家两制”现象,当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不同时,“一家两制”现象出现。

4.信息对称环境下,随着农户收入水平提高,高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有利于减少农户生产中的反向“一家两制”现象,因而从根本上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低质量农产品价格提高可能会加剧农户生产的“一家两制”现象,长期而言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无论高收入农户还是低收入农户,现代生化投入要素价格提高有利于减少农户正向“一家两制”现象;劳动力价格提高虽然会导致农户收入提高,无论对高收入农户还是低收入农户而言,都会导致“一家两制”现象的加剧。

根据以上结论,为了削弱或消除农产品生产中的“一家两制”现象:首先要采用“纵向一体化”或者“品牌化”等手段尽量削弱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其次通过技术进步降低高质量农产品相对于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再次,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等手段提高高质量农产品相对于低质量农产品的价格;最后,持续不断提高农户收入,实现农户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在高质量层次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荞.王岐山谈食品安全连称责任大[N].京华时报,2011-03-06(15).

[2] 徐立成,周立,潘素梅.“一家两制”: 食品安全威胁下的社会自我保护[J].中国农村经济,2013 (5):32-44.

[3] 倪国华,郑风田.“一家两制”“纵向整合”与农产品安全——基于三个自然村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5):1-10.

[4] 周立,潘素梅,董小瑜.从“谁来养活中国”到“怎样养活中国”——粮食属性,AB模式与发展主义时代的食物主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0-33.

[5] 吴元元.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 2012(6):115-133.

[6] 张云华,孔祥智,杨晓艳,等.食品供给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4(11):23-26.

[7] 彭军,乔慧,郑风田.“一家两制”农业生产行为的农户模型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5(6):78-91.

[8] 方平,周立.生存理性如何影响农户的差别化生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24-130.

[9] 平新乔.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价格[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6):32-39.

[10] 姚业淼. 认真贯彻政策管好化肥价格[J]. 价格月刊,1987(9):26.

[11] Akerlof G A.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3):488-500.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从产地环境安全基础抓起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对我县农产品质量提升
信息不对称下企业投机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