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足“绣花功” 合力“拔穷根”

2019-10-25欧金昌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学校教育

欧金昌

“学校过去的房子是泥砖瓦房,现在变成两层的水泥楼房。听说老师们上课也都用上了电脑,现在学校的条件不知比过去的好多少倍了!”贺州市昭平县五将镇平水村村民左远柱感慨地说。年近六旬的他,见证了村里小学发生的变化。

坚固的教学楼、完善的教学设施、窗明几净的教室、宽阔平整的操场……如今走在八桂大地上,到处都能看到这样朝气蓬勃的校园,处处都能感受到教育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在教育脱贫攻坚进程中,我区紧密围绕“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工作目标,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下足“绣花功”,合力“拔穷根”。2018年以来,我区统筹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项目资金,累计向20个深度贫困县投入资金31.88億元,扎实帮扶深度贫困地区完成教育脱贫任务,向党和国家、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教育扶贫答卷。

精准建设:让贫困地区学校更漂亮

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城西村小学位于城乡接合部,过去的生源主要为周边村子的适龄儿童。但近几年,该校生源不断增加,人数由300多人逐渐上升至500多人。

是什么原因让该校生源不断增加?“是学校建得越来越好了。”该校校长庞爱军说,“几年前,学校教学楼低矮陈旧,教学设备落后,运动操场还是一座小山。如今,教学楼粉刷一新,校园变新变大了,还增添了许多现代教学设备。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们赞不绝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博白县博白镇城西村小学的变化,是我区深入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优先向贫困地区投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等教育专项经费,2018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6.78亿元,帮扶54个贫困县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及改扩建学校2 796所,新建校舍面积达111.46万平方米。

近两年,南宁市隆安县对许多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厨房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该县投入大量资金,对中小学校的厨房设备及燃料等进行升级改造,并安装了学校专用变压器,实现了中小学校食堂设备“电气化”,让中小学校彻底告别了“煤”时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干净、卫生、安全、健康的就餐环境。

据介绍,目前我区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达148万,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9%。为了解决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入学问题,我区在实施教育专项工程中,重点支持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办学条件。近三年,全区共投入资金74亿元,新增寄宿制学校校舍面积412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206万平方米,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在贺州市昭平县,教育成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的重要阵地。近年来,该县许多中小学校园的占地面积比原来的扩大了2—4倍,全县新增校舍面积23.4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面积40.3万平方米,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学校教学及教辅用房达标率达94%,累计新增学位10 800多个,有效实现了校园扩容增量,为教育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年,我们按标准化要求建设学校,配备各类教学仪器设备,都是为了把贫困山区的学校建设得更好,让孩子们的成长和活动空间更广阔。”昭平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不久前印发的《广西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未来两年我区将统筹各级各类专项计划,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放资金48亿元,改扩建学校3 600所,力争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将贫困山区学校建得更加漂亮。

精准控辍:入学“一个都不能少”

“真没想到,老师们会大老远跑到广东来劝我回去读书。”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初级中学学生韦敏(化名)说。

韦敏的家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她初中没毕业就跟随亲戚到广东佛山打工,希望能给家里减轻负担。今年开春后,大化当地成立了辍学学生劝返工作组,赶赴各地劝返辍学学生。

在广东佛山某宾馆,劝返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韦敏宣传助学政策,还从上学读书能学到更多知识和本领的角度,劝导她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些,通过努力读书改变人生命运。

经过劝导,韦敏同意返校读书,并决定初中毕业后读一所好的中专,学一门技术,为以后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收入做准备。看到孩子被成功劝返,韦敏的父亲也想开了:“还是读书好,小小年纪就去打工,不但受气也得不到什么钱。”

大化劝返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的做法,是我区强化控辍保学工作、保障教育脱贫攻坚顺利推进的体现。

近年来,我区明确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县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评估办法,将“无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辍学、无义务教育阶段后续教育因贫失学”和“整村无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等内容作为教育脱贫的新指标,贫困县“摘帽”同样要求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

具体工作中,我区各市县不断完善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体系和辍学监测、辍学报告、行政督促复学、司法督促复学等工作机制,精准排查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严格检查核准和比对“学籍系统”“国扶系统”的数据,广泛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和劝返。

与此同时,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地各校逐渐从“技术控辍”向“质量控辍”转变,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校吸引力,让学生们“爱上学”“乐读书”。

据自治区教育厅扶贫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区深度贫困地区共劝返辍学学生687人;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失学辍学人数降至6 678人,比3月初减少了1 580人,其中贫困户失学辍学人数降至1 094人。

“只要孩子能上学,未来就有希望。”大化劝返工作组工作人员如是说。

精准帮扶:粤桂协作见真情

在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有一所名叫深圳宝安红星小学的新建学校,这所学校的落成给这个偏远的乡镇增添了不少新意与活力。

这所小学的校名之所以要缀以“深圳宝安”的字样,是因为该校是由对口帮扶都安的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全资援建,学校现有学生近800人,其中540多人来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该校的建成为扶贫安置新区学生就近上学提供了保障。

与都安相隔不远的南宁市马山县,一所名叫马山县电白小学的新建学校,已于今年春季学期建成投入使用。该校同样属于粤桂扶贫协作重点项目,由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出资建设,目前招收新生1 000多名。

近两年,我区各地深度贫困地区有不少上述新建学校项目,这是我区积极与广东开展教育扶贫协作结出的硕果。2018年以来,我区各有关市县引入广东方面的帮扶资金达3.14亿元,援建小学16所、结对学校189所。

“这所学校(马山县电白小学)的建成,将有效解决我县板伏、合作两个搬迁点搬迁群众子女就近上学的问题。”马山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实现搬迁群众子女都能接受优质教育的目标,马山县为电白小学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运动场所,学校的师资配备达到了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

同时,茂名市电白区派出5名教师在马山县电白小学支教,有力地充实了该校的师资力量。“相比其他村镇一级的中小学校,电白小学的课程设置更丰富、办学条件更优越,让入住搬迁点的孩子们都能上好学。”马山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我区与广东开展的教育扶贫协作,远不止建设学校一项,而是涉及了教育的多个方面。据统计,目前广东向我区派出支教教师376名,组织巡回讲学459人次,在百色、河池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学校援建”“校长培训”“教师培训”“支教行动”等活动,培训贫困地区校长96名。此外,我区也派出了1 005名教师到广东的学校跟岗学习。目前,我区共有33所普通高中、18所职业院校同广东的优质学校结成对子。

“这种深度帮扶协作模式,能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引入我区,对提高我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说。

精准资助:上得起学并能充分就业

防城港市东兴中学高一学生邓红梅已在该校顺利就读一个学期。让她十分感激的是,当地政府免除了她的高中学费,为她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学校还为像她这样的家庭贫困学生减免了住宿费。

邓红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高中每学年学费为1 140元,每学期住宿费为350元,这些学校都免除了,再加上获得国家助学金1 750元,这样算下来,每年至少给家里减少了3 000多元的支出,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邓红梅说,家里的经济负担减轻了,她在学校读书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更能集中精力学习了。

目前,我区已经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无缝衔接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辍学。仅2018年,我区就下达资助资金48.97亿元,受助学生多达311.21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资助资金约18.7亿元,受助人数达100.17万人次。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是一个与贵州交界的偏远乡镇,该乡的高马村是一个贫困村,村里有一对姐弟是留守儿童,姐姐叫贾雯倩,弟弟叫贾仁圣,目前都在村里的小学就读,但她家所在的归马屯距离学校有4公里远,上学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像这种情况,午饭如何解决是一个难题。但现在,姐弟俩在学校享受到了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每天中午都能吃上热腾腾的营养餐。姐弟俩的父亲说,感谢政府有这么的一个好政策,让他能安心外出打工。

这些年,像上述姐弟俩能享受到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农村学生全区累计超过200万人。仅2018年,我区就投入膳食补助资金13.26亿元,在区内63个县(市、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170万人。

每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都会为找工作而忙碌,不少毕业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犯愁。但对于我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找工作则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我区已连续几年为这一群体举办专场招聘会,并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每人发放400元的求职补贴。

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高校要深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对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就业岗位的建档立卡毕业生,至少为其提供3个以上工作岗位信息,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帮助他们充分就业。

据自治区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区2018届建档立卡贫困户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达34 849人,总体就业率为95.95%,超过同期全区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3.5个百分点。

精准培养:寒门学子搭上“职教快车”

两年前,家住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勤兰村的卢天宇来到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就读,开启了新的求学历程。卢天宇家境贫困,父亲因病几乎无法劳动,全家生计靠母亲一人操持。

卢天宇能够进入大城市的中专学校念书,得益于我区推行的职业教育“圆梦班”政策。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设置的从初中直升中专的职业教育培养制度,以校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虚拟编班,由学校在思想教育、学业帮扶、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服务,实现“精准培养”,让寒门学子搭上“职教快车”。

在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卢天宇学的是汽修专业,他特别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校也对“圆梦班”的学生们特别关照,安排优秀专业教师给他们授课。如今,卢天宇学有所成,已顺利完成了学业。他表示,要利用所学技能找一份好工作,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近三年,我区共组建职业教育“圆梦班”1 306个,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超过5万人,切实帮助贫苦学子“学得起技能”“学到好技能”,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吴天秘,来自三江的贫困家庭,在学校里她努力学习,毕业后不仅当上了茶艺师,还入股贸易公司、承包自动螺蛳粉售卖机,月收入在8 000元以上,有效印证了“知识改变命运”“扶贫先扶智”的正确理念。

据自治区教育厅扶贫办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区55所县级中专共有贫困生3 607人,其中2018年毕业的贫困生有1 874人,实现就业的有1 849人,就业率约98.7%,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高校毕业生全部就业。

为了增强对農村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拓宽寒门学子的求学路,我区还开展“2+3”“3+2”中高职对口招生,为贫困家庭中职学生提供升学深造的机会。2018年以来,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从贫困地区招生12.2万人,占全区中职招生总数的53.23%。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通过推广普通话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突出成效。2018年以来,我区安排专项工作经费70万元,开展县域普通话普及调查工作,制作“推普脱贫乡村行——跟我学说普通话”手册,向深度贫困县发放3万册,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人人通”“小手拉大手”推普脱贫培训,并在贫困县举办农民推普夜校、“职业+普通话”培训班,有效消除了阻滞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语言障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