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活动改革
2019-10-25李捷
李 捷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将“互联网+”引入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活动改革的方向。多年来,国家针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在高校的认真贯彻落实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参与兴趣并不太高,迫切需要互联网+创新体育活动模式,帮助高校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且受大学生欢迎的高校体育活动模式。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高校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构建高校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运动量,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缓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同时,降低了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电脑等不健康的休闲方式。但是高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尤其是首次开展的活动项目,经常因为前期调研不足,直到活动开始后才发现喜欢该运动项目的大学生少,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让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高校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制大学生进行某项体育活动,如“阳光晨跑”让大学生集体跑步,或是设定跑步区间,通过指纹打卡让大学生进行折返跑,并与期末成绩挂钩等一系列措施。这种强制大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引起了大量学生的反感,甚至还让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讨厌体育活动的逆反心理,同时也催生出了骑车打卡、通过指纹套代跑打卡、装病不跑的现象。不但没有达到强身健体、积极参与的效果,反而使大学生产生了厌烦、抗拒的心理。程序化、任务化的运动模式,不但未能满足大学生的健身需求,反而成了大学生认为的负担,限制了大学生的运动自由度,与高校体育文化背道而驰。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活动的平台构建
2.1 “互联网+”的内涵
从2012年,于扬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使“互联网+”进入公众视线,再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7提“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那什么是“互联网+”?现将有关“互联网+”的代表性定义汇总,见表1。
通过表1可以发现,“互联网+”是通过互联网作为一种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技术平台,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不同产业以及虚拟和显示的跨界融合;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有效活动,通过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使行业的发展有了高效的形态。“互联网+”高校体育活动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与高校体育活动相结合,以促进高校体育活动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技术应用。
表1 “互联网+”的代表性定义
2.2 构建运动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发布校内通知、网上办理校内业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平台。通过购买优质体育资源,上传教师的精品微课、优质课等教学信息,打造具有丰富体育内容的信息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平台使用习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信息服务平台查看感兴趣的体育内容,不仅可以提高信息平台的使用率,也增加了大学生对信息平台的黏性,同时也为平台的数据采集打好基础。
2.3 构建高校与大学生互动平台。
对于高校而言,和大学生建立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高校及时地了解到大学生对于校园体育活动的需求,在活动结束后又能够把大学生对活动的体验和建议及时反馈给高校。高校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了解大学生不同时间段的运动爱好和运动习惯,推出受大学生欢迎的体育活动,同时根据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改进。大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了解学校的活动要求和目的,提高大学生对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积极性。
2.4 构建高校间数据共享平台。
合作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核心。高校在数据共享平台上开展合作,分享数据、体育活动注意事项以及成功、失败经验,实现查漏补缺、优势互补。在具体实践方面要强化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使数据在高校间能够得到及时、无障碍的交换。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活动的策略
“互联网+”高校体育活动的新模式,及时、准确、精准的反映了大学生的运动需求。在传统的体育活动模式中,由于收集大学生运动需求的成本大、准确度低、信息滞后,高校缺乏精确的活动前预判机制,往往举办一些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运动需求的活动,有的高校体育活动千篇一律、年年相同。为了解决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弱势地位,需要把大学生的运动需求提前纳入体育活动管理中来。可以根据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段,分为体育活动准备阶段、体育活动阶段和体育活动结束后的反馈阶段。
3.1 体育活动准备阶段
该阶段要重点关注大学生运动需求,如喜欢什么运动项目,近期想通过哪些运动项目达到哪些身体诉求,最近经常关注哪些运动项目等。高校根据大学生的运动需求举办体育活动项目,制定活动方案。在“互联网+”的策略设计中,应该让大学生了解将要举办什么样体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活动方案的制定中来。
3.2 体育活动阶段
该阶段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也是移动数据的收集者。大学生在全身心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喜欢通过互联网工具把自己的参与过程和心得分享给周围的人。高校要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并通过移动应用的定位功能对大学生的运动痕迹进行跟踪记录。
3.3 体育活动后的反馈阶段
高校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大学生交流本次体育活动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把大学生的参与感受和运动痕迹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将来体育活动的设计和举办提供依据。
综合来看,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活动前了解所要参加运动项目的活动方案,并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把对体育活动的感受和建议表达出来,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和大学生之间因信息不对等而导致活动效果差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全程参与,他们对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着全面充分的认识,以及非常高的认同度。
4 结 语
“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平台搭建,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拓展了高校师生的沟通途径,帮助高校建立大学生运动偏好管理机制,精确定位大学生的运动需求,为成功举办受大学生欢迎的体育活动给予了技术和数据支持。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活动改革中,强调了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整合了高校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大学生的运动需求,促进了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其结果必然提升大学生的运动体验,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