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猫枕浅探
—— 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瓷猫枕为例

2019-10-25何剑仪

文物天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窑口养猫民国

文/何剑仪

图一 清光绪至民国 褐彩青花猫形陶枕

图二 清光绪至民国 磁州窑猫形瓷枕 褐彩青花猫形陶枕

瓷枕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夏日纳凉的寝具,因其具有“清凉沁肤,爽身安神”的作用,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且在南北方诸多窑系都有烧制。瓷猫枕是瓷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宋朝诗人杨万里《新暑追凉》有“朝慵午倦谁相伴,瓷猫枕桃笙苦竹床”的诗句。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瓷猫枕。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瓷猫枕共25件,以下选取其中较有特色的几件略作介绍。

褐彩青花猫形陶枕(图一),清光绪至民国,北方窑口。造型生动优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双目炯炯有神,俏皮可爱,身上绘有褐色斑点,背上绘以青色花草纹。

磁州窑猫形瓷枕(图二,左),清光绪至民国,北方窑口,猫耳釉剥落,透气孔在底部。釉有细开片。磁州窑猫形瓷枕(图二,右),民国初期,北方窑口,猫左耳釉磨损,釉有细开片。底部有一透气孔。这两件磁州窑猫形瓷枕,造型流畅生动,眼神灵动,除底座外,通体施白色化妆土,外施透明玻璃釉,洁白无瑕。猫周身绘有圆形黑褐色斑块,此工艺属铁锈花,每个黑斑块内都有不规则的露胎斑花,为施釉时故意漏施的艺术效果。深圈足,圈足外侧又施黑釉一道。

兰花酱釉猫形陶枕(图三),民国,北方窑口,釉有磨损,釉有细开片。猫右耳为透气孔。

黑釉猫形陶枕(图四),民国,北方窑口,基本完整。猫右耳为透气孔。

黄釉猫形陶枕(图五),民国,北方窑口,釉有磨损,釉有细开片。猫右耳为透气孔。

根据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瓷猫枕所见,并考察其他相关资料后,笔者发现瓷猫枕大多为清末民国时期的作品。为何猫造型的瓷枕在清末民国时期大量出现,瓷猫枕又有何文化内涵,本文将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图三 民国 兰花酱釉猫形陶枕

图四 民国 黑釉猫形陶枕

图五 民国 黄釉猫形陶枕

一 中国古代瓷枕的象形与像生传统

古代陶瓷工匠有制作象形枕与像生枕的传统。古人认为人在睡觉时,很容易被邪魅所惑,所以把枕头加入虎、豹、狮等动物图腾,可以保护睡眠。在唐宋时期,就有用动物来装饰瓷枕的习惯,甚至直接把瓷枕制作成各种动物的形状。瓷猫枕应当也是其中的一种。

1.兽形枕

犀牛枕。犀牛在《战国策》中有骇鸡之说,《晋书·温峤传》记载犀角可以使怪物现出原形,南朝刘恂《岭表录闻》记有避尘犀、辟水犀、光明犀等多种神犀。这些神异作用应该就是工匠们以犀为原型制作犀枕的原因。

虎枕。《风俗通义》:“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治博挫锐,噬食鬼魅。”虎的驱邪功效是显而易见的。

狮枕。佛教将狮子比喻成人群中出类拔萃的智者、能者、圣者,能驱妖除魔,奖善佑福,因此狮子有辟邪镇宅之用。出现于北宋,宋金时期较为流行,有单狮和双狮两种。

兔枕。兔子是一种吉祥温和的动物,在很早以前就与月亮联系在一起,屈原在《天问》中就发出“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的疑问。到了晋代出现了玉兔捣药的传说,因此玉兔也被认为像是嫦娥一样的月中之仙。

象枕。大象性格温和,以象驾车被认为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龙枕。汉代开始用龙形装饰枕头,推测应为皇家统治阶级使用,民间窑口没有制作。

猫枕。猫与“耄”谐音,民间常见的猫蝶图即谐音“耄耋”,有长寿的寓意,寄托了人们祈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2.人形枕

初现于北宋,流行于宋金,直至明清仍有制作,是为迎合广大老百姓需求的产物。

童子枕。多为胖墩墩的婴孩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卧女枕。一般为美妇人侧卧托腮于睡榻之上,形态优美。

二 中国古代猫文化

中国人爱猫养猫古已有之。中国史前考古专家吴汝祚曾撰文提到,在河南汤阴县城东白营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曾挖掘出一块猫骨,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60年。吴汝祚推测,中国人试图饲养家猫,最早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1]《礼记·郊特牲》中就有对猫的记载,“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2]。明确指出古代天子每年腊月的祭天仪式中皆有迎猫的环节,便足以说明当时的猫已有一定地位。

俗话有云“穷养狗,富养猫”。大唐盛世时,古人开始大量豢养猫,对它的认识也比较细致了,唐代笔记《酉阳杂俎续集·卷八》中记载,“猫目睛暮圆,及午竖敛如綖,其鼻端常冷”[3]。说明猫睛可知时辰,子午卯酉如一线,寅申己亥如满月,辰戌丑未圆如枣核,由此可见唐朝的人们已经开始对猫进行了仔细地观察,不再仅仅是作为捕鼠工具来使用。

图六 宋 毛益 蜀葵戏猫图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图七 宋 李迪 蜻蜓花狸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图八 宋 苏汉臣冬日婴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九 明 朱瞻基花下狸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时期诗人陆游的《赠猫》诗曰:“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狸奴”,是南宋人对猫的“爱称”,陆游还在前面加个“小”字,可见不是一般的喜欢。南宋人养猫是一种时尚,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和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都记述了同一个故事,“桧女孙崇国夫人者,方六七岁,爱一狮猫。亡之,限令临安府访索。逮捕数百人,致猫百计,皆非也。乃图形百本,张茶坊、酒肆,竟不可得”[4]。这个故事说明,在当时的临安,猫咪已经从捕鼠工具晋升为宠物,而且养猫是件极为时髦的事儿。因此,陆游养猫,多半说明他也时尚,爱紧跟潮流,不做落伍之人。

宋人养猫,要用“聘”,亲戚、朋友、邻居哪家的母猫生了小猫,他人想领养一只,就必须要准备一份“聘礼”,上门“礼聘”回来。“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或者一袋子盐,又或者是一尾鱼,用柳条穿着的。黄庭坚有《乞猫》诗写道:“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陆游的一首《赠猫》诗也说:“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在宋朝人的观念中,猫就如一名新过门的家庭成员,而不是一只畜生。有了文人雅士的积极带动,宋朝的养猫产业也极为发达,甚至后来还发展出“猫市一条街”。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就详细记录了临安“猫市”的盛况,经营项目里有“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5]等等。总之,猫的吃、穿、住等的衣食住行服务都齐全了。

猫不仅能入诗,在宋人笔下还经常入画。如毛益的《蜀葵戏猫图》(图六),画中的白黄色猫儿,短脸,长毛,很可能就是“不能捕鼠,以为美观”的狮猫。以及李迪的《蜻蜓花狸图》(图七)、《狸奴小影》及《秋葵山石图》,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图八)等画猫名作。画中的猫优雅而又有灵性,轻盈的体态、机警的神情,都深深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猫的作品不仅反映了文人墨客对猫的喜爱,而且宋人按照事死如生、阴宅仿阳宅的观念,在宋代墓葬中,猫也常常被画在壁画上。有时墓中壁画同时出现猫和蝶的形象,取其与耄耋谐音,再伴以牡丹花和孩童,寓意荫蔽子孙、富贵长寿。

写猫、画猫,不是唐宋的专利,明代的皇帝更是让养猫的风气达到了巅峰。下到平民布衣,上至贵人天子,都爱猫成痴,而且宫中养猫风气更盛。明代宫内养猫成群,皇上还给猫起了不少别致的名字,如“铁衣将军”“丹霞子”等。明仁宗朱高炽不光宠爱猫,还经常给猫画像,让大臣们对着题诗写文章。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明仁宗御笔宫猫画卷”中曾写道,朱高炽有一次亲笔画了一张有7只毛色不同、姿态各异的猫,命大臣杨士奇题跋文。有了父亲朱高炽的榜样在前,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喜欢养猫画猫也就顺理成章了,据说他一生中画猫无数,还被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花下狸奴图》(图九)。图中描绘两只在文石、野菊下面舔爪歇息的猫儿,干笔皴擦石块,细笔勾勒菊花,画面整体清新而优雅。

嘉靖初年,有一只“宫猫”通体毛色淡青,唯有眉毛“莹白若雪”,性情温驯,不乱喊滥叫,不狂咬疯噬,尤其善解人意。经猫儿房推荐,这只叫“霜眉”的“宫猫”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喜爱,它日夜伴随皇帝左右。时间稍长,“霜眉” 就熟知了皇帝的日常习性。皇帝起身或外出,它必在前当向导;皇帝就寝入睡,它亦不离左右。如果它遇到饥渴或大小便,也一定要等到主人醒来方才离去……因此,皇帝愈加溺爱,并封它为“虬龙”。“虬龙”死后,嘉靖皇帝伤心不已,不仅下旨隆重礼葬,用金子制作了一个棺材,将它安葬在万寿山北坡,还为它御笔题碑,命名“虬龙墓”。

明神宗朱翊钧更是博爱的“猫奴”一名。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内廷豢养》[6]中记载,宫猫可以毫无禁忌地在各宫中撒欢游玩,遇到年幼的皇子皇女也不会被引开回避,反而径直扑上前,“相遘而争,相诱而嗥”,一扑一抓之间,娇生惯养的幼儿常受到惊吓,甚至“惊搐成疾”,可见这些宫猫有多么的飞扬跋扈。

明朝皇帝对猫的爱宠不仅体现在封官,还体现在伙食上。朱国祯所著的《涌幢小品·卷二·司牲所》中记述:“乾明门猫十二只,日支猪肉四斤七两,肝一副。”[7]《宛署杂记·卷十三·无字》中还记载了:“内府喂猫肉七百二十斤”[8],宛平县赋役,每年上缴喂猫肉就高达720斤,由此可见宫猫的伙食多么的丰盛。

清朝时,还出现了一本《猫苑》,这本书从种类、形象、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七个方面写猫,可以说是一本关于猫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收录了中国古代关于猫的许多有趣故事,还辑录了记载古代“相猫之术”的《相猫经》。

瓷猫枕多出现于清朝民国,这跟明清宫廷爱猫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窑口的工匠们也跟风的制作了各种各样形态可掬的瓷猫枕。

三 瓷猫枕与地方婚嫁习俗

磁州乡民从明清以来,姑娘出嫁时,娘家人选一对瓷猫枕或一男一女美人枕作陪嫁礼品已成习俗。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唐宋时期,人们就开始制作兽形枕头并赋予辟邪、宜男的功能,据《旧唐书·卷三七·五行志》记述:“韦庶人妹七姨嫁将军冯太和,权倾人主。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

虎为百兽之王,古人相信虎能辟邪,由于猫与虎形态相似,古人就将二者归为一族,相信猫也能有辟邪的作用。

另一方面,古代常以猫喻美人,古人对猫的雅称有“狸奴”“天子妃”“雪姑”“女奴”等较女性化的称谓。爱猫的也常给猫许多好名字。最雅的如唐贯休有猫名“焚虎”,宋林灵素字“金吼鲸”,明嘉靖大内的“霜眉”,清吴世璠的“锦衣娘”“银睡姑”“啸碧烟”,都有以猫拟美人的传统文化。现在流散在民间的瓷猫枕、美人枕、孩儿枕多为当年陪嫁之物,有祝愿寻得佳偶及婚姻美满之意。[9]

四 结语

瓷猫枕在明清时期大量出现并成为流行的陪嫁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猫从最早的捕鼠工具到豢养家宠,甚至发展到加官晋爵,这一切都与统治阶级文人雅士的喜好紧密关联,而上层统治者的喜好一直都受到广大老百姓的追捧,结合唐宋时期就已出现的制作兽形枕传统,工匠们也制作了大量形态可掬的瓷猫枕,成为当时受到追捧的热门货。其既是实用的寝具,也是赏心悦目的摆设,更是寓意美好的陪嫁之物。一个小小的瓷猫枕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猫文化,还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美好愿望。

[1]夏秋:《历史考据:猫与人结缘久矣》,《意林文汇》2016年第24期,第50-53页。

[2]戴圣:《礼记·郊特牲》,第56页。

[3](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31年,第242页。

[4](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69页。

[5](宋) 四水潜夫:《武林旧事》,西湖书社,1981年,第104页。

[6](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三十土司·内廷豢养》,中华书局,1959年2月,第812页。

[7](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中华书局,1959年,第39页。

[8](明) 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三•无字》,北京出版社,1961年,第117页。

[9]张子英:《生机无限磁州枕》,《中国文物报》2000年4月9日第三版。

猜你喜欢

窑口养猫民国
养猫还是养狗,这是个问题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明清鱼纹瓷器装饰研究
元代出土瓷器鱼纹装饰研究
浅谈延长窑口浇注料寿命的措施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宋代“窑系”概念考辨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