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织锦图案研究刍议

2019-10-25刘彦飞

文物天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织锦侗族图案

文/刘彦飞

侗族织锦历史悠久,早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以至汉代,侗族的先民就已经开始纺织和使用织锦;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点;明清时期,侗族纺织业受到商品经济的刺激从而得到发展,同时侗民族的形成及其传统文化的日趋成熟,使侗锦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侗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侗锦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依然在使用。

侗锦分为素锦和彩锦,图案多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结构。素锦以白色棉纱为经、黑色或蓝色棉纱为纬,将棉纱互相垂直交织而成,正面以黑花或蓝花为主,背面以白花为主,正反两面互为阴阳;彩锦以白色棉纱为经、彩色丝线为纬相互交织而成,图案精细,色彩绚烂。侗锦主要用于衣服、被面、床单、背带等。

2008年侗锦被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三江县侗族织锦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由中国文化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的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精湛的编制工艺、民族特色的构成形式、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风格的织锦,成为侗族人民智慧、艺术和文化的象征,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

图一 侗锦“蜘蛛”纹图案

图二 “三鱼共首”图案

图三 侗锦“多耶”纹图案

一 侗族织锦图案的成因

(一)源于自然崇拜

侗族先民生产力低下,对生活环境中的自然现象缺乏理性的认识,于是那些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生存的自然变化与自然现象就被看成有人性的、有意志的实体,从而激发起侗族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

侗族人们对于大自然崇拜的内容很广泛,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都是崇拜的对象,常见的有鸟、鱼、蜘蛛、杉树等。侗族人民长期在大自然环境中生活生产,从而把自然现象以及息息相关的动物植物等以抽象化的图案形式表现在织锦上,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源于图腾崇拜

远古时期,侗族先民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有着某种联系的,大自然中万物有灵并庇佑种族,所以视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作为神来崇拜,侗族的图腾信仰有很多种,他们将其融入织锦图案中,并随时代传承至今。

在侗人的思想观念中,蜘蛛是本民族的祖先,生育繁衍了侗族人民,因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被侗族人民看作是智慧和吉祥的象征,至今在侗族地区仍有伤害蜘蛛的禁忌习俗。“蜘蛛”纹(图一)在侗族织锦图案中比较常见,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抽象的图形也有接近真实形象的图形。蜘蛛文化在侗族随处可见,小到小孩子身上的蜘蛛包或者背带上的“蜘蛛”纹,大到侗寨的建筑布局上,以鼓楼为中心形成放射状,犹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

鱼类是侗族及其先民崇拜的重要动物。侗族人民认为水中的鱼不仅作为食物养育了侗族儿女,而且因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力,是长寿和繁衍的象征,因此侗锦中也常见鱼纹图案,有长寿和繁衍的寓意。侗族主要的建筑上、石刻上都绘有鱼的符号,经常绘有“三鱼共首”的图案(图二),是侗族人民团结齐心的一种语言符号体现。

(三)源于祖先崇拜

侗族对祖先的崇拜在织锦图案中的形象表现就是“多耶”纹(图三),形象记录了祭萨活动人们手拉手一起载歌载舞的画面。表明祭萨不仅是一种祭祀活动同时还带有娱乐性,族人们用欢歌跳舞的形式传送祖先的功德,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

侗族对祖先的崇拜首先是为了寄托族人对先人的哀思,并祈求祖先的庇佑,其次为了增加族群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加强族人之间的团结和谐,从而教化子孙后代。通过人们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把这一活动场面与编织工艺相结合,并抽象化地记录在织锦上,成为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四)源于无字文化

侗族虽然有侗话,但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字。长期以来,民族文化、风俗主要靠世代口述传承,有的则借用汉字把传统民俗记录下来再加以传承,这种方式的脆弱性直接影响到了民族文化的准确顺利的传承。侗族织锦作为一种能够长期保存和使用的记载工具,其图案构成形式、色彩的运用以及制作工艺水平等形象地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图案纹样担负起了记录事迹的作用,并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记志符号体系,对于研究侗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 侗族织锦图案的分类

侗族织锦是侗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体现,是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不断认识和体验,逐渐对于那些与人们关系密切的自然现象以及动物植物产生崇拜和深入的审美情感,从而经过不断的提炼升华将其抽象并形成图案化,进而结合编织工艺反映在侗锦之上,成为反映侗族人民愿望、信仰、思想观念和文化的载体,也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侗族历史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动物图案

动物图案在侗族织锦中应用比较普遍,侗族妇女常用蜘蛛、鸟、鱼、蝴蝶等崇拜物作为织锦的主题,侗族织锦中动物图形应用的广泛主要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和对于图腾的崇拜。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产力低下,对于大自然的一些现象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就从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动物身上寻找答案,由此对动物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进而形成了侗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因为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落后,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繁衍率和成活率也很低。为了氏族的生存和发展,人们渴望生命力的强盛以及人丁的兴旺,于是自然界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和生殖能力强的动物逐渐成为氏族的崇拜,通过对这些动物图腾的崇拜以达到延长寿命、多子多孙的意愿,这样动物图腾成为侗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并世代传承。

侗族动物织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案构造原始化,与图腾符号紧密相连。历史上的侗族长期处于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中,民族文化相对保留比较完整,因而织锦图案也比较原始。

(二)植物图案

侗锦上的植物图案常见的有杉树纹、榕树纹、竹纹等等,是人们通过对大自然中联系密切的植物进行不断的观察和体验,进而将植物的形状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并抽象成图案将其反映在侗锦之上,非常自然雅致。植物图形反映了人民的勤劳和朴实,也表达了侗族人民美好的愿望、追求、信仰、思想观念和审美情感。

(三)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就是以点、线、面等抽象元素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案形式,侗族织锦图案主要是以几何图形为特征。形成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侗族的先民经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逐渐形成一种对几何纹的审美观念,并经过长时期的不断实践和完善,使其在图案种类和构图形式上有了进步和发展,使织锦图案内容丰富,色彩搭配合理,构图方式和谐。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编织工艺水平的局限和织布机的工艺特性(图四),决定了侗族织锦图案多数都是抽象化后的几何图形。在侗族织锦图案中常见的几何图案是“菱”形纹(图五),通常将菱形作为织锦图案的构成形式,在菱形中设计适合的图案并按照一定规律进行上下或者左右连续反复的排列,不断延续,从而形成菱形连缀的面状图案,使织锦图案结构严谨、层次丰富。

三 侗族织锦图案的艺术特点

(一)抽象与具象

侗族织锦上的图案样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侗族妇女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一定的图案构成规律,二方、四方连续运用自如,点、线、面按照不同的方向进行排列、交错、重叠、连续等构成几何图样,这种技法很适合当时的制作工艺技术手法的实现。

侗锦上的图案同时具有高度的具象性。具象是指摆脱纯自然的束缚,用归纳手法来获取自然形态。织锦上的图案大多数取材于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是侗族人们从具象的自然形态中美化、提炼和创造出来的,在保持对自然形态相对形似的基础上反映人民心中较为定型化的形象,是对自然、生活中具体物象进行一种模仿性的表达。

(二)简洁与丰富

简洁与丰富是侗族织锦图案的另一个艺术特色。主要是指侗族人们善于以自然生动的技法描画物象的特征,几何图案简洁不单调,丰富有序,经常以一种花纹为中心,周围装饰其他花纹以衬托,采用疏密的变化和面积大小的安排使二方连续的形式不断衔接,形成四方连续。例如侗锦中人与人拉手的“多耶”纹,这是描绘侗族“祭萨”的活动,是数百人手拉手肩并肩对歌跳舞吹芦笙的场面,以简洁的人物图形重复穿插排列的技法高度概括了这一丰富壮观的画面,产生了单纯的节奏和秩序美感。这种简洁与丰富的艺术特色使得侗族织锦更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是侗族人们对祖先以及大自然朴实的情感寄托与表达。

图四 织布机

图五 侗锦“菱”形纹图案

(三)装饰与内涵

侗族织锦上的图案不仅有装饰性的视觉效果,而且具体的图形图案还寓意民族的情感,而不同情感内涵的图案又丰富着侗族织锦的装饰效果,相辅相成。侗族人民对于大自然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美好的期盼,以谐音、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人们的情意。如表达美好生活愿望的龙凤呈祥、鸳鸯戏水、五谷丰登、双龙夺珠、福禄喜寿等,也有描述生活场景的,如月夜行歌图、斗鸡图、斗牛图等。另外,还有刻画祭祀祖先活动场景的多耶图、娱神图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侗族文化受到外来的汉文化的影响,逐渐融入了新时代的审美和寓意,成为新时代的民族文化特色。

四 侗族织锦图案的功能

(一)民族文化记载与传承

侗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歌舞、戏剧、口述和图志等形式。传承的方式长时间受到人为的因素影响,难免造成信息上的偏差和遗失。相对而言,侗族织锦的经久耐用以至于织锦上的图案、符号长久的保留下来,成为民族记忆的活化石。侗族织锦上的图案、色彩以及构成形式都反映着侗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也反映了侗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历史轨迹,是侗族民族文化反映的载体,对于侗族历史文化研究与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侗族织锦长期运用于侗族服饰及生活中,最终成为本民族独有的特色服饰文化传承至今,成为区别其他民族的最有视觉表达力的代表之一。

(二)装饰与审美

侗族织锦作为侗族服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侗族文化物化形式的代表之一。纤细流畅、复杂多变的几何纹和各种大自然抽象图案相结合,运用二方、四方连续的构图方式,使侗族织锦简洁凝练、美观别致。同时侗族织锦图案构图严谨,具有对称呼应、主次分明、繁而不杂的特色,主题图案一般编织在中心的位置,起到点缀作用的图形图案有序地排列在主题图案的四周。这些图案是侗族先民日常劳作的实践与感悟,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是侗族人民的审美从对大自然一般的认识提升到对大自然艺术的创造的活化石,无一不体现着侗族人民内心深处对于美的理解、对于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侗族织锦图案记录了其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是侗族物质生活的产物,它不会突然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它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发展紧密相连。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侗族地区与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冲击逐渐瓦解了原本自给自足的社会结构,侗族人们的民族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随之侗族织锦图案也不断地更新变化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部分民族文化的流逝和变迁,也必然会发生新的碰撞与交融,我们须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侗族织锦图案的更新与变化。对于侗族织锦图案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不能刻意地去保护起来,不能以对待传统观念的认同为标准,需要通过对这一传统图案的形成原因、艺术特色、功能寓意等分析总结,不断激发人们艺术设计创作的激情和热情,从而为创造出具有超越时间、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国际性的艺术形态创造条件,探寻出一条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1]赵屹、田源:《织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第154页。

[2]刘彦飞:《侗族织锦图案的构成形式分析》,《文物天地》2018年第11期。

[3]粟可可:《侗锦传统图案初探》,《民族艺术》1994年第3期。

[4]宋倩倩、陈晓玲:《侗族织锦的图案艺术特色》,《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5]石霞峰:《侗锦的文化意义初探》,《民族论坛》2010年第8期。

[6]吴传仪:《侗锦浅析》,《民族论坛》199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织锦侗族图案
瑶族织锦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织锦古韵(七绝)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
贴近大地:侗族栖居之所的智慧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