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罗马到长安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高足金、银杯解读

2019-10-25文/赵

文物天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金杯金银器拜占庭

文/赵 青

图一 唐 素面高足银杯

唐代是我国古代金银器制造最为成熟与发达的时期。强盛的国力、开放的心态、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唐代对外交往空前频繁。唐代金银器在制造上大量吸收了粟特、萨珊、罗马—拜占庭等金银器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造型及纹饰,其造型之别致、种类之齐全、纹饰之精美、工艺之高超、内涵之丰富,大大地超越大了前代。这些金银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我们认知当时的社会生活、精神风貌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陕西作为唐都长安所在地,是皇室贵族、达官显宦云集之地,所以也就成了唐代金银器制造、使用乃至出土最多的地方。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出土唐代金银器1000余件,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出自陕西。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唐代金银器最主要的收藏单位之一,在诸多馆藏唐代金银器中有几件西方风格的高足杯见证了“西风东渐”——罗马与长安两大文明中心文化的交融。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高足杯共4件,大致可分为A、B两种样式。

A式:杯体深,高大于宽,筒形腹,高足较细,中部有算盘珠式的结。

素面高足银杯(图一),高8、口径6.35厘米,重96克。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光素无纹。侈口、圆唇、深腹,腹底部略向内斜收为小平底,平底下连接一小平盘,盘下为喇叭形高足。杯口沿下有一周凸棱,高足上部较细,中间有一圈凸起的算盘珠式的结。

狩猎纹高足银杯(图二),高7、口径5.9、足径3.4厘米,重100.8克。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形制与素面高足银杯相同。锤揲而成,平錾花纹,通体以鱼子纹为地。杯腹为狩猎纹,画面刻有四个骑猎人物,均头戴幞头,身着窄袖长袍,乘马疾驰,或侧身后转,张弓待射;或回首四顾,搜索猎物;或命中目标,射中了一只小鹿。人物间衬有花草、树石等纹饰。口沿下及腹下部均为缠枝花纹。高足中部算盘珠式的结上錾刻一周联珠纹,下部的喇叭形底座表面饰四朵桃形花结。足底刻有“马舍”二字。关于“马舍”二字的含义,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1999年西安市南郊雁塔区发现一座葬于武周神功元年(679)的唐墓,墓主为姚无陂夫妇,墓中出土一件素面银杯,杯底錾刻“匠郑卿”三字,明确錾有工匠名,由此推测“马舍”为工匠名的可能性更大。

何家村出土的金银器被视为8世纪前半叶的标准器。另外,1985年临潼唐庆山寺塔基地宫出土的缠枝花高足银杯与上述两件高足杯形制相同,根据舍利记碑上载塔建成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从而也佐证了两件A式高足杯的年代不会晚于8世纪中叶。

B式:较之于A式,杯体略浅,宽大于高,弧腹或折腹,多数器体有花瓣形分区。

鎏金蔓草花鸟纹银高足杯(图三),高6、口径7.7、足径4厘米,重96克。1982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电车二场工地出土。多曲圆形杯体,口沿外侈,腹部有一折棱,下接细柄高足。高足上端为一圆形承盘,中间有一算盘珠式的节,下部外撇张开,足沿为花瓣形。杯身以折棱为界,上下各锤揲出略有差异的十株尖莲瓣纹,莲瓣边缘由两片忍冬叶片对卷而成。花瓣錾刻鸳鸯、鹊鸟、鸿雁、蝴蝶,或静立,或振翅飞翔于折枝萱草之间。圈足上饰以忍冬花纹。通体以鱼子纹衬地,纹饰鎏金。这件银杯画面布局严谨而活泼。祥禽瑞鸟,花草树木,合理组合,相互补充,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为唐代金银器中的佳作。这件银杯与1963年西安沙坡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莲瓣纹折腹银高足杯形制相同,该窖藏金银器时代定为8世纪前半叶,所以鎏金蔓草花鸟纹银高足杯年代也大致相当。

图三 唐 金蔓草花鸟纹银高足杯

图二 唐 狩猎纹高足银杯

素面金杯坯(图四),高6.3、口径7厘米,重170克。1965年西安市南郊白庙村出土。浇铸成型。侈口,弧腹斜收向下,圜底,高足,足上部有一圆承盘与杯底连接,足中部有算盘珠式的节,足底为一圆盘。杯身中上部有弦纹一圈,似焊接而成。杯底与高足圆承盘之间无焊接痕迹,似一次铸造而成。杯腹和底座均有裂口一道。口沿不平,器壁厚薄不一,且有多处塌陷,应是浇铸失误形成的残次品或未经修饰的金杯坯。其出土地点白庙村位于唐长安城延康坊内,与这件金杯坯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团花纹带把金杯坯和4根总重529克并有明显切割痕迹的金条。金条与金杯坯同时出土,表明金条应为制作金杯的原料,出土金杯坯和金条的地方,应是一处唐代金银器作坊。这件金杯坯虽是一件半成品,但为我们了解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以及唐代金银器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线索。

以金、银制作的高足杯在唐代是皇室贵族拥有和使用的饮酒的用具。在唐房陵大长公主墓的壁画上绘有提壶持杯侍女图,侍女手中所持便是高足杯(图五)。但高足杯并非脱胎于中国的传统造型,从考古资料看,虽然中国商周至战国时期使用的豆类器物亦有高足,但是豆类器物与高足杯是完全不同功能的器物。

图四 唐 素面金杯坯

从渊源看,高足杯来源于西方。在公元1世纪的罗马,高足杯已出现并被广泛使用,在意大利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古城遗址出土过银高足杯,其时代被定为1世纪初中期,大英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纽约皮蓬·摩尔根图书馆均收藏有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时代的银高足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有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时代的釉陶高足杯。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形成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因建都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又被称作拜占庭帝国。在拜占廷帝国时期,仍然因袭了高足杯这一传统器物,并且与基督教相结合,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教意义。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10件出土于叙利亚南部Attaouthi拜占庭早期的“圣餐杯”就是高足杯的形式。随着与西亚、中亚地区的交往,罗马高足杯向周边地区传播开来,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有4件出土于黑海沿岸彼尔塔瓦市郊的高足杯,两件金杯的时代为7世纪,两件银杯的时代为7世纪初。

高足杯在南北朝至隋之际已传入中国,山西大同北魏平城遗址出土了3件鎏金铜高足杯,北魏景明二年(501)封和突墓、西安隋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均出土过银高足杯。此外,在北齐武平五年(574)范粹墓、隋开皇十七年(579)斛律彻墓均出土过陶瓷高足杯。到了唐代,高足杯风靡一时。从现有考古资料看,唐代不仅银高足杯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美。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大量仿金银器的铜、锡、石、陶瓷以及玻璃质地的高足杯。这些不同材质的高足杯,多出土于中、小型葬中。广西桂州窑址中还曾出土17件青瓷高足杯。这说明源于西方的高足杯不仅限于皇室贵族所好,还对唐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器物。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时密切的东西交往有着很大的关系。拜占庭帝国,在中国史籍中称之为拂菻。中国与拜占庭的交流主要发生在公元6世纪初到7世纪中叶。究其原因,主要是6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国力达到鼎盛,版图占有西亚、地中海东岸和北非,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帝国内部的繁荣使贵族阶层争豪竞奢,对东方奢侈品中国丝绸的需求尤为迫切,因而有着扩大贸易往来的愿望。此外,6世纪下半叶,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在中亚地区建立,控制了从蒙古高原到黑海沿海的广袤地区。为对付共同的敌人萨珊,拜占庭帝国与西突厥建立了联盟关系,从而大大地便利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的交流。在《旧唐书》卷一九八《西域传》记有,贞观十七年(643)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此后至天宝元年(742)的一百年间,拜占庭先后又六次遣使。从考古发现看,近几十年来,在新疆、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北等地相继发现有拜占庭金币,金币的年代也多为6世纪后期到7世纪中期所铸。这时期,拜占庭与中国交往的路线主要有中路与北路两条:中路从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地区进入中亚,然后从伊朗高原的北境到达地中海东岸;北路从新疆哈密经中亚河中地区西突厥汗国,绕黑海到拜占庭。在这些漫长的道路上活跃着众多族群,最主要的是萨珊波斯人、粟特人、突厥人,他们既与拜占庭有着政治、军事、贸易方面的密切联系,又与中国往来频繁,因而成为中国与拜占庭交往的中介,通过他们将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相距遥远的两大帝国间接地联系在一起。也是因为他们的介入,使源于罗马—拜占庭式的高足杯不可避免地与渗入了西亚、中亚地区的造型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高足杯。B式鎏金蔓草花鸟纹银高足杯上的折腹与莲瓣分区就受到中亚、西亚5-6世纪金银器作风影响。分区手法的运用在唐代金银器的早期器形装饰上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多采用任意等分装饰手法,装饰区间常在九瓣以上,以十二、十四瓣区间较为多见。装饰区间的形状为錾刻出的“S”形或“U”形瓣。到了武周至玄宗时期,任意等分的装饰手法已被简化和规范化,金银器装饰大量采用了六、八等分。这一时期分瓣多为莲瓣状,且多为双层结构,如同鎏金蔓草花鸟纹银高足杯杯身上的莲瓣纹。虽然它在器形及制作上仍保留了外来金银器的一些风格,但其装饰手法已摆脱了外来因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唐人在吸收外来因素的过程中逐渐将其改造,使之向中国化过渡。最为明显的是器物的装饰纹样。西方高足杯上的纹饰大多是凶猛的野兽和武士角斗场面,唐代工匠并未直接地全部仿造,而是以当时人们所习惯的审美情趣取而代之。像狩猎纹高足银杯上以狩猎为装饰题材的纹样在中国由来已久,在战国铜器、汉代画像石、魏晋画像砖上都有出现。唐代,由于统治者对狩猎活动的极其热衷与重视,狩猎纹也成为重要的艺术表现题材,在墓葬壁画、铜镜、金银器及陶俑上都有所体现。这些狩猎形象为我们了解唐代帝王贵族的生活、服饰、武备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鎏金蔓草花鸟纹银高足杯上錾刻的鸳鸯、鹊鸟、鸿雁、蝴蝶花草均为唐代金银器上最常见的纹饰。其中,鸳鸯,古称“匹鸟”,因其雌雄偶居不离,成双成对,用以喻夫妻恩爱,包含着百年偕好、永不分离的祝愿。雁为候鸟,先秦时期婚礼多用雁作婚贽,取其候时而行之意。之后演绎为雁“知避阴阳寒暑,似妇人之从夫”,“知取其和顺之意,上下和睦之家”。《汉书·苏武传》中有“雁足传书”的故事,因此,鸿雁又有了“信使”的美称。蝴蝶则表现了恋花的情趣。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效果,而且寄予一定的美好、吉祥含义,表现出唐人热烈地追求幸福喜庆的世俗文化的特点。

唐代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时代,同时其自身的高度文明对外来文化有很强的融合力,源于罗马而又被唐人创新的高足杯就为我们作了很好的阐释。

图五 唐 房陵大长公主墓《提壶持杯侍女图》

猜你喜欢

金杯金银器拜占庭
流动的金杯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及其多样性特征初探
「金」风吹开一池莲 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金杯银杯,不如养殖户的口碑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逻辑补充——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谈起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西夏金银器研究
内蒙古“金杯之声”草原琴韵音乐节
盛满香槟酒的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