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格模式”本土化,创新技工人才培养模式

2019-10-24叶星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本土化陶行知人才培养模式

叶星

摘 要:新形势下,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现阶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技工教育人才的培养,这对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本文以“中德合作机械制造专业胡格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的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在进行“胡格模式”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教师理念能力不足、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模式滞后、软硬件配备差异等问题,阐述了把“胡格模式”纳入陶行知的思想框架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从而实现“胡格模式”本土化,创新技工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陶行知;“胡格模式”;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对技工教育的愈加重视,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教育正在迅速发展。技工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目前教育界有种强烈的声音,那就是要求教育回归其自身,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建设在广泛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的同时应当紧贴国内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来展开。然而现阶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中外合作型技工人才的培养,使得人才培养模式仍然不能贴近工作实际,不能满足个人、企业、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合作型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直接动因。如何把国外成功实践经验与国内教育思想和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即国外模式在国内教育思想框架下本土化,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一、“胡格模式”简介

众所周知,德国拥有世界上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巴登符腾堡州更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在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上一直走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前列。该州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独创的“能力模型、课程大纲、方法大纲三位一体的课程和教学模式-郝博模式”更是代表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最高水平和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是以行动导向为基本教学原则,逐步实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有计划的工作与实施,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在完整职业行动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在这个完整的工作行动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自主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通过这个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职业工作能力和水平。用胡格教授的话说就是:“能力是教不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

二、“胡格模式”本土化遇到的问题

(一)理念相對落后,知识、能力结构不能满足新型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理念是教学模式的先导,部分技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不能树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胡格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非常强调跨专业能力培养,因此,它要求教师不再是按学科组织教学地,而是以一个实际项目为载体,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的综合性要求较高。而目前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上和能力结构上还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封闭、被动,不符合新型教育教学。

(二)课程体系改革还不符合学生学习实际

一方面,国内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只是某几门专业特性较强的课程改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或者项目化课程等,而基于项目的课程体系构建也只是把原来的课程做些整合,没有完全结合职业活动岗位或企业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内容的组合和课程模块建设。另一方面,德国的“胡格模式”课程体系中一年一个大项目、一学期一门专业的专业综合课教学要求也超出学生专业基础问题,并且德方只提供第一年的德语教材。

(三)教学模式滞后,学习动机不强、能力和方法单一

虽然部分学校也尝试进行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忽视职业学校学生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差异,教学模式与方法重理论知识,轻技能能力和职业能力,大部分学生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自我管控等方面都比较弱。因此,客观存在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不强、转岗能力较差、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四)实际教学软硬条件与德国存在差异

“胡格模式”对师资要求较高,除了师资知识能力要求外,在数量上要求3-5名的专业教师,还有其他文化课教师和选修课教师,师资数量远远超过我们国内师资配备。在教学硬件配备上,授课区和技能训练区融合一起,专业设备普通车床、普通铣床、台式钻床、六工位钳工工作台必须按要求配置。这与国内传统专业基础课在教室教学,实习在实训车间教学有本质区别。

三、“胡格模式”本土化的具体举措

(一)思想+实验班+课题,提高师资水平

把“胡格模式”纳入陶行知思想框架,通过试验班形式,结合省级课题研究,结合地区人才需求调研,并通过系列培训和试验班实践来促进理念的更新。同时,根据专业教师实际情况,跨跃原有的课程体系,分别挑选了3名车工、钳工、数控加工实训教师,和2名机械制造专业理论教师,组建跨界焦点小组,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同时启动由胡格教授设计的项目培训模块,分3年进行18次系列培训,通过培训—实验—反馈—再培训,实现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保证行动导向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构建了本土化的课程体系

根据教学试验班实践情况,每年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增加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人文选修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引入可行的小项目,解决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拓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人文选修课程内容根据“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来选择。并以德方教材为借鉴,第一阶段参与德方课程汉化编辑,对胡格先生的“手动冲压机”教学项目进行本土化改造,转化学习材料。第二阶段结合本校情况独立开发项目课程。完成“单工序冲压模”和“复合冲压模”两个项目的课程开发。

(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动手、善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动态匹配“能力、课程与方法”,灵活组织教学实施。把“胡格模式”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结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学员们围坐在一起,每隔一时间就要让学员们有事做,或独立学习,或伙伴合作、或小组扩展,或卡片复习法、小制作……学习可以变得可视性,学习站教学法让小组活动变得紧张有序,旋转木马谈话法,可以让班级任意两个人都有交流碰撞的可能,实践“做中学、学后教、错后学”,每位学生都成为陶行知所说的“小先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课前、课中、课后”的连贯性和可视性,提高教学效率。

(四)构建新型教学场景,合理安排师资

一方面,发挥实训基地优势,构建新型教学场景,除了调整实训基地的布局,授课区和技能训练区融合一起,专门设置胡格模式的教学场所外,还提供了三坐标测量仪、加工中心、高性能电脑等先进设备供学生拓展知识使用。另一方面,在具体授课中,我们摸索出合理安排焦点小组的办法:即每节课由三位老师共同实施,既分工明确,又能面向所有学生共同开展教学工作,每周在试验班授课只要2至3天,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解决了师资不足问题。并且与传统的教研组相比,焦点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同一班级的授课工作,在小组中的地位平等但所领受的任务和职责有所差异,教师的工作都指向特定的能力培养,是一种既分工又合作的培养方式,从而能更有效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应势而变,把“胡格模式”纳入陶行知的思想框架,探索出“复制—转换—创新”路径。“复制”德国模式后根据实际“转换”,改德国课程为中国课程,改德国课堂教学为中国课堂教学,“创新”即分析外来模式在本土化中的得失,总结出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国外经验中国化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姜晓霞.浅议胡格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04.

[2] 高淑红.胡格教学模式:高职课堂教学生态的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39-42.

猜你喜欢

本土化陶行知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