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职院校大一新生晚自习现状及对策

2019-10-24陆甜甜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一新生晚自习高职院校

陆甜甜

摘 要:新生晚自习在学生自我成长和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班风建设,提升班级凝聚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一新生晚自习现状着手,通过持续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晚自习的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究晚自习管理的新路径,提高晚自习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一新生;晚自习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为导向,是国家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学风建设是关系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而晚自习,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班级班风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据文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新生晚自习制度已成为全国各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新生管理制度。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根据学校《学生手册》规定,大一新生每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周日晚需按时在固定教室参加晚自习。但是,尽管大多数高校实行新生晚自习制度,随着近年来扩大招生范圍和数量,晚自习存在诸多问题,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本文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高职院校晚自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高职院校晚自习管理的新路径和对策。

一、大一新生实行晚自习的意义

(一)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对于大一新生,大一阶段是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高中的学习生活相对紧张而紧凑,进入大学,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业主要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到了大学,学习主要靠自主学习。因此,大部分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氛围。晚自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借助晚自习的机会调整自己,让自己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环境中,实现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

(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读书之风,治学之风,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因此,引导优良向上的学风,助力学风建设至关重要。晚自习是建立良好学风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定时晚自习的外化约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促进班级的学风班风建设。

(三)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

大学的班级不像高中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课程统一管理,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同学之间缺乏了解和交流。定时定期固定教室的晚自习给同学们提供互相了解和交流的平台,同学们通过特色晚自习活动等方式增强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力。

二、大一新生晚自习现状

(一)调查方法和内容设计

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抽样访谈法,对晚自习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的形式分为10道客观选择题和2道开放式问答题。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对晚自习的态度、上晚自习的动机、晚自习的安排、晚自习的效果、晚自习存在的问题、改善晚自习的建议等几个方面。

(二)调查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3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率为96.74%。同时,笔者对学生干部、班主任及个别任课老师进行抽样访谈和深入沟通,了解相关情况,获取相关信息。

(三)调查结果

1.新生对待晚自习的态度分化严重。问卷调查显示,晚自习的出勤率较高,92.55%的学生每次都参加晚自习,4.09%的学生经常去,0.72%学生偶尔去,其中2.64%学生几乎不参加晚自习。尽管如此,大一新生对晚自习的态度各异。如表2所示,47.6%的学生认为晚自习很有必要,意识到晚自习的重要性;36.7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参加晚自习,认为大学已经是成年人,应该自己安排学习,没必要统一规定时间去上晚自习,对上晚自习有抵触情绪;另外,有36.78%的学生对晚自习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基本能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上晚自习,但晚自习效率不高,上晚自习的效果不大。

2.晚自习动机不明确。根据问卷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对晚自习目标不明确。34.29%学生上晚自习是为了充实自己,30.7%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然而有近31.89%的学生上晚自习是为了应付点名,对晚自习没有合理的规划,学习动机不明确。

3.晚自习无故请假现象严重。根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手册》规定,学生请假必须按照学校规章制度。请病假必须出具学校医务室或医院诊断证明;请事假必须符合《学生手册》规定的合理事由。调查显示,晚自习无故请假现象严重,许多学生为了不上晚自习,以参加活动、身体不舒服等理由请假,特别是女生的身体不舒服的理由,真假难辨,加大了晚自习管理难度。甚至有学生为了请假,伪造医院诊断证明、擅自修改医院诊断时间、谎报请假事由等现象严重。

4.晚自习整体效率不高。关于晚自习的安排,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定项选择题“你晚自习期间一般会做什么”中,比例最高的选项分别为做作业、复习专业课和玩手机,分别占53.24%和43.16%。另外,学习英语四六级和看课外书分别占39.33%和49.84%;有20.38%的学生在晚自习期间沉迷于打游戏。除此之外,33.57%的学生自认为不能有效地利用晚自习,只有39.33%的学生认为能够有效地利用晚自习来学习,还有27.1%的学生表示不确定。由此可见,新生晚自习效率欠佳。

三、对于新生晚自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生源多元化,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参加普通高考统招的高中生;第二类是未参加高考的提前单招高中生;三是对口单招的中职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自我约束力差,适应能力较弱,刚进大学时面对大学学习环境和高中时期的巨大差异,感觉很不适应。到了大学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放松自我,加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难以抵挡手机、网络、游戏的诱惑。

(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高职院校有一部分学生为3+2类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大部分毕业于中职或中专,大部分在高中已经系统学过专业知识,并考取了相关的职业证书。如导游专业3+2班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已经取得了导游证书,因此,大学期间缺乏学习目标,学习意识薄弱。另外有些专业无需考证,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要拿到毕业证书即可,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导致学习散漫,晚自习效果不理想。

(三)传统的晚自习模式有待创新

传统的、强制的、看管式的晚自习模式在中学时期适用,但不适合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部分学生表面上坐在教室里,实际上在做跟学习无关的活动。传统的强制性的晚自习模式只会让学生更加排斥上晚自习,想方设法逃避晚自习,因此,效果事倍功半。

四、提升大一新生早晚自习管理的对策

(一)结合始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大一新生學习缺乏动力和目标是造成晚自习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懈怠,不重视学习,无视学校纪律,因此,帮助同学们建立学习目标,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强化学校纪律、了解专业方向和要求、做好职业规划至关重要。在开学初,学校组织新生始业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适应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纳入其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引导学生树立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强化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以学生为本,探索多元化的晚自习活动

晚自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并非流于形式的约束。传统的强制看管式的晚自习往往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创新晚自习模式至关重要。学校应根据相关专业,开展一系列有意义、多元化的晚自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班级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多元化的晚自习活动中来。

(三)发挥榜样作用,建立新生晚自习管理队伍

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学生的晚自习,因此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积极发挥党员、班干部、班主任助理的榜样作用,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班助和班干部为辅的晚自习管理队伍。将新生晚自习的管理纳入班主任和班助考核中,充分发挥其在班级晚自习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晓军.高校大一学生早晚自习的管理[J].科教导刊(下旬),2018(12):161-162.

[2] 谢贵勇,赵靓.浅谈当代大学生晚自习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99-200.

猜你喜欢

大一新生晚自习高职院校
脸上有光
我的心应该放在哪里
祸从口出
浅谈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内隐自恋大一新生恋爱态度研究
大一新生班委选拔与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