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运用“责任教育”内涵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2019-10-24熊薇娟
熊薇娟
摘 要: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我国现代的音乐课堂教学还存在欠缺,比较单一、古板,只要求学生去机械地学会一些歌曲,或者只是播放一些音乐给孩子听,根本没办法与歌者产生共鸣。因此,要求老师能够运用“责任教育”的内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本文主要从“责任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这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责任教育;传统音乐教学;丰富多彩;音乐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学生全方面的培养,音乐也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有很多的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培养一门有关于乐器的兴趣爱好,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重视音乐课,而其目的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一些歌,教会学生一些乐器的使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其审美和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一、“责任教育”在音乐教学课程中的体现
责任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要学生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就不能让他们逃避或者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包庇。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想要改变傳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首先,要有责任意识,只有老师愿意为学校音乐的发展做出努力,内心有着浓厚的责任意识,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情,这样音乐教学模式才有可能得到创新,学校的音乐教学才会得到发展,音乐才会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其次,音乐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教育”是所有老师都应该注重的一个问题,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负责[1]。而对于音乐老师来说,在教学中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个体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失的那份责任。例如:给一些歌曲编配合唱,同学们在进行歌曲合唱时,不能像独唱一样自由,要与其他同学的演唱不光在节奏,速度上保持一致还要在音色上情绪上相互融合,得到和谐的声音效果。从中体现对艺术表现的那份执着和责任。当然亦可营造相关的情境和形象体验,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情境感受和体验。比如选一些有关责任的歌曲,《男儿当自强》《疼你的责任》之类的歌曲,让音乐的情境和所表达的内涵渗透给同学们,寓意同学们能像歌词里面所说的那样“誓奋发自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往往这些歌曲比老师说教来得更有用,更能让同学们印象深刻。最后,责任教育反作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当老师富有责任感,致力于研究如何提升音乐教学课堂,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当学生们都有责任意识,会对每一节课负责,会对自己学过的东西都负责,并且积极配合老师,那么“责任教育”与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学生们既能培养责任意思,音乐课堂教学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二、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与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的不同之处
我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大多都是比较单一、封闭的。过分强调了老师的地位,课堂中大多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更有甚者,一些学校的音乐课会被主课所取代,老师和同学都不重视这一门课,就算有的学校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但是音乐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责任意识,只是在机械地教同学们唱歌,或者干脆运用多媒体播放几首歌曲给同学们自己听。虽然有少数学校会教乐器,或者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但是主要教学生模仿已有的艺术作品,缺少创新,也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多数音乐老师只关注结果,把学生是否学会唱这首歌作为好坏的标准。但是音乐是需要天赋的,有的同学天生五音不全,这种制度无疑给这些孩子很大的压力,更不要谈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而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则是舞蹈、动作、语言的结合,这和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相一致。它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感受音乐,参与音乐,不是被动的去听、去学该如何唱这首歌,而是作为演奏者享受这个过程[2]。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通过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出专心致志的美好品质,它以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音乐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信心、合作意识等等的美好品质。
三、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的具体体现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会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并且学会勇于释放自己的情感。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将情景式教学融入音乐课堂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唱歌,还可以通过表演、舞蹈、游戏等。音乐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首歌的内涵,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将这首歌演绎出来,共同感受这首曲目想要向我们表达的情感。因为音乐是多种多样的,或欢快、活泼,或哀婉、可惜,或慷慨激昂,学生要做的就是从歌中走进唱歌人的内心,去充分地感受他所想要抒发的情感。而利用情景式教学就是将学生们带进歌者内心的过程,在课上,老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舞蹈演绎的形式帮助同学们欣赏音乐[3]。比如“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主要向同学们展现了傣族舞的魅力。老师可以先通过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一些傣族舞,然后教一些最简单基本的动作,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同学们去编小段舞蹈,最后大家互相交流并展示。老师帮助同学以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从肢体动作中感受到歌词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在教《丰收之歌》时,可以让学生们表演丰收的场景,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农民的喜悦之情,还可以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营造热闹喜悦的氛围,并且要求同学们模仿其动作,引导同学们在歌曲中体会到农民的喜悦。首先,调动了课堂的氛围,其次,让同学们感受到农民的辛苦以及劳动所带来的喜悦以及成就感,帮助学生培养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达到绝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广场舞的兴起,说明了舞蹈与音乐的完美融合。音乐还有其他的适用领域,比如说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寓教于乐,往往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成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是《丢手绢》,这是大部分孩子童年的回忆,同时几乎也是所有人都会这首歌。老师要注重根据歌曲的情感不同来调整课堂氛围,要努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幸福拍手歌》《健康歌》这样的曲目,就是要带着学生们一起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并联系生活实际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中融入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形象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而音乐也离不开生活实践,它产生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比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包含着雨声、风声、雷声、流水声,这些声音都来源于生活实践,作曲家将大自然通过声音来表现出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声音向同学们展示,让同学们从音乐中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黄河大合唱》这首歌主要通过描写黄河的气势磅礴来表现出中国人抗日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心。
(三)利用合唱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来丰富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中,增加合唱艺术训练,来丰富音乐课堂。合唱艺术在训练和演出过程中,可以让人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更使人感悟到个人对集体、社会、人生的责任和价值。因为演唱合唱歌曲时,不但要演唱自己的声部,还要兼顾其它声部以协调自身与整体的关系。比如演唱《保卫黄河》这首合唱时,孩子们通过多声部的歌唱表现,来体会个体的重要性。不光要学好歌曲的音准节奏,掌握歌曲演唱的情绪,还能在演唱過程中,协调其他人演唱达到高度协调、谐和统一。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大家的情感共鸣。利用合唱的艺术魅力来丰富音乐课堂,从而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责任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同时,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借助于多种教学策略和媒体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让学生们在平时枯燥乏味的学习中增添一些乐趣,也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简单快乐的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静.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6.
[2] 陶李.打造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J].江西教育,2017(30):91.
[3] 马云.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音乐大观,2013(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