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2019-10-24祝秀芝
祝秀芝
摘要:《土地资源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明确课程性质的前提下,以“土地”、“资源”、“学”为线索,明确了“土地”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基础理论地位,“资源”的专业构架作用以及“学(科)”的拓展延伸意义;并针对不同部分提出了对应的学习方法,为同类专业中该课程的讲授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学;课程性质;内容构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222-02
一、《土地资源学》的课程性质及学习要求
《土地资源学》是本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是该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差异、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以及土地和土地资源的类型;熟悉土地调查的程序与方法,理解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方法和步驟、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应用领域;并能借助GIS等工具进行简单的土地类型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单项区域承载力计算,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了解国内外土地资源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对土地科学、土地管理等工作有一个较完整的概括性认识,为后续《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法学》等专业课程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二、《土地资源学》的主要内容及在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土地资源学》课程的主体内容框架如图1,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1.储备专业基础知识。“土地”是客观实体,与其他实体一样,需要掌握它是什么、由什么组成、有哪些性质、如何进行分类等基础知识,对应教材的1—4章,是本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是达成专业共识的基本条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首先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界定概念是课程学习的基础,土地概念的界定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从日常所看到的土地循序渐进引入专业“土地”的含义、概念、发展历程等相关内容。然后,根据土地的概念,引申出土地的组成:自然组成和社会经济组成。这些成分如何作用共同构成土地?相互之间关系如何?如何影响土地的性状?再次,详细讲解土地类型的划分及组成。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区域内的土地分成适合的土地类型,并详细讲解每种类型的典型特征应如何表述,类型与类型的界限应如何划定,区域内类型结构特点、功能等内容。
2.搭建专业知识构架,树立专业整体意识。“资源”是课程的核心。《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是财富的源泉,土地资源更是一切财富之母。土地资源学是一个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实现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其来源、数量、质量、利用程度及产生效益的过程即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的初衷。其主体内容包括土地资源调查(查清数量)、土地评价(评定质量)、土地利用、土地开发与整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等几大模块,各模块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交错有序地组成土地资源管理这幢大楼,是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对应教材的5—14章。
清查土地资源数量,评定土地资源质量的方法、程序及技术要点在教材的第五、第六两章,对应专业的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资源评价模块,是掌握土地资源状况和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的基础;土地利用系统分析、优化配置,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在教材的第7—11章,对应专业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开发整理模块;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在教材的第12—14章,是对我国及世界土地资源现状的盘点,是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是土地信息系统模块主要的数据来源。
通过《土地资源学》的学习,知道“土地管理”这栋高楼有几层、有哪些是承重墙(模块)。告诉学生本专业到底学什么,由哪些知识模块组成,各自包括哪些内容,彼此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对应未来考研或就业哪些部门、哪些具体的工作。为本专业的学生搭建起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构架,树立整体专业意识。
3.拓宽学生视野。图1中“学(科)”是以学科的高度探索专业及课程的发展历程、成就、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视野。教材书面内容较少,仅在绪论部分讨论了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简略的发展概况,但该部分内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每一部分内容的前搭后连都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书面内容展示稍欠缺,授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应予以适时地穿插讲解,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拓宽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素质。
三、实现《土地资源学》作用的途径
1.以教师讲授为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知识是讨论专业问题的共同基础。无论是从事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开发还是土地学术研究,思路、方向都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引。土地既是一般的自然物质,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作为人类和其他自然物存在的基础和环境,其自然特征包含了天然的垄断性质,其位置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作为生产要素,不同的用途会有不同的价值,这又是其他物质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对其概念的界定、特性的表述是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对该部分基础理论的学习,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设计了“土地类型划分”、“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转换”等实验及习题配合理论讲授,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2.以“学生实践+理论讲授”的形式完成“资源”部分的学习。5—14章既是《土地资源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映射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知识构架。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做到虚实结合、点面照应。对于有后续课程详细讲解的部分,如土地评价、土地整理等,只需明确其在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概略内容即可;对无后续课程的部分,应点面结合,深入讲解;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还应结合实际,加深理解。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和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都是以实际动手操作为主的内容,对于该部分的学习,采用“以教学实习及实验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配合学生自己总结”的教学模式。学时分配以土地资源调查为主:2周的“××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课程实习+若干实验+课堂理论讲授+学生实习、实验总结、汇报。多层次多途径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及理解。做到实践知识实际操作,从操作中建立起完整的调查、评价知识体系。第7—14章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分区等内容是《土地资源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全面了解土地资源分布、数量、质量、利用与保护等状况,是专业常识部分,难度不大。单纯的课堂讲授较为枯燥,采用“教师引导+自主作业”的形式,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借助教材、文献、网络等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梳理知识脉络,完成相关作业;作业批改后对优秀部分进行总结,对欠缺部分给予补充,对错误部分删减修改,既可避免课堂教授的乏味无趣,又可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印象。
3.多種方式结合,完成对课程学习的考核。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理论以闭卷形式进行(50%),实践部分包括平时成绩和实习报告成绩(30%),对《土地资源学》课程及专业的整体认识以结业论文的形式体现(20%)。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互为补充,学习与考试互相促进,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喻燕,卢新海.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建设现存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9,(07):55-57.
[2]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02):30-33.
The Role of Land Resources Science in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the Way to Achieve It
ZHU Xiu-zh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China)
Abstract:Land Resource Science is the one compulsory and main course,i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On the premise of defining the nature of curriculum,the paper clarify the basic theoretical position of "land"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the framework-role of "resources" and the extended meaning of "science".And the corresponding learn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for different parts,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course in the same specialty.
Key words:Land Resource Science;curriculum nature;content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