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安全管理
2019-10-24周龙黄科廖肖依王美军庞立
周龙 黄科 廖肖依 王美军 庞立
摘要:高校实验室在开展实验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危险的固体废弃物,基于此,各个高等院校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参照执行国家有关危险固废物处理标准的同时,以安全、处理率高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加强危险固废物的安全管理工作,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016-02
实验室的固体废弃物不但会危及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同时也会严重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法则严重失衡。针对这一严峻问题,各个高校也制定出台了相关处理办法,旨在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使实验室的危险固废物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避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1]。
一、危险固废物的基本处理方法
国家对危险固废物的处理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对毒性大的固废物要做特别处理,对毒性小的固废物要经过无害化、无毒化处理后,方可作为一般垃圾进行常规处理。而对高校而言,自身没有处理危险固废物的资质或能力,就应该委托第三方负责危险固废物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高校的相关领导应实时进行跟踪,验证处理效果。
1.填埋法。填埋法是固废物处理中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具有处理资质的机构会针对固废物的属性及毒性,合理采用这种方法,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土地填埋法相对投入少,处置方法简单安全,而且它不受固废物种类的影响,可以同时处理大量的固废物,而进行土地填埋后,原有的场地亦可以作为其他用途,不过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缺点,最重要的是远离居民区,同时对填埋场地还要经常性地进行维修,而深埋在地下的固废物,经过长时间的分解,有可能会产生易燃、易爆的毒性气体,造成二次污染。
2.焚烧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有机性的固废物,它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减少固废物的容积,同时可以破坏其内部组织结构或者直接杀灭病原菌,达到除害、解毒的效果。可是固废物在燃烧时容易产生酸性气体以及一些有机的炉渣成分,如果直接排放到土地当中,势必会造成二次污染。另外,使用这种方法处理固废物,管理费用与后期维护费用高,经济性稍差[2]。
3.固化法。固化法就是将沥青、水泥等凝结剂与危险固废物加以混合进行固化密封处理,使固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浸出,从而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不过使用沥青固化法,往往会因为沥青温度过高,而发生额外的危险。
二、高校实验室对固废物的处理与安全管理
针对危险固废物的不同类别,高校实验室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减少其次生危害,同时,各个高校也严格了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旨在将危险固废物的危险指数降到最低点。
1.高校危险固废物处理现状。目前,多数高等院校都与社会上具有处理危险固废物资质的企业联手,对实验室的危险固废物进行集中处置,不过,有的高校由于资金不足、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实验室的危险固废物不做任何分类处理,甚至将其直接排放到生活垃圾当中,给师生及其他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虽然各高校相继制定了危险固废物的处理规定,但是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欠缺,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我行我素,不顾他人安危,不顾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将制度当成耳边风,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2.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1)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由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呈现出年轻化态势,有的管理人员甚至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工作中热情极高,却缺少经验和方法,接受安全教育的机会少、社会阅历浅,导致缺乏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借自身热情推进工作进程,对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置若罔闻、不管不顾。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危险固废物,这些管理人员大多按照一般垃圾进行处理,完全忽略了固废物的危险性,因为有的固废物毒性不是短时间内散发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蓄才能浸出毒性,为此,管理人员也认为自己的这种处理方式无关大局,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习惯。要彻底改善这种局面,就必须从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上抓起,由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同时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与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在工作中懂得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改变现有的工作作风和态度,防患于未然,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拓宽制度的辐射面,使全体师生都清醒地认识到危险固废物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全员行动起来,以制度框架为契合点,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固废物的处理方面,应明确实施细则,对固废物的分类、收集、填埋、焚烧进行严格规定,对违反规定的管理人员,学校应根据相关处罚条例对其进行行政与经济处罚,使其及时纠正错误,使安全管理理念植根于心底。(2)严格固废物的分类,灵活掌握处理方法。高校实验室的固废物种类多样,针对不同的固废物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些固废物如果混合到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严重后果,因此高校实验室必须制定严格的固废物分类标准。在标准中,对固废物的每一个大类再细分成若干个小类,针对每一个小类,对其收集、处置、运输、保管都要进行明确规定,使管理人员掌握每一个处理细节,避免工作失误。比如对有毒、有害的固废物,必须由专人进行看管,并建立危险固废物档案,对一些废弃的容器及标本,要及时予以标识,打上废弃的字样,对有毒、有害的固废物逐级进行分类,如果学校有能力处理固废物,就自行处理;如果没有能力处理,则必须由专业机构对危险固废物进行集中处置。不得随意放置、丢弃、掩埋、倾倒,將国家规定的一些放射性废物要及时装入容器进行密封处理,委派相关专业部门对其进行回收。对于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等一次性固废物,应使用专用的回收容器进行分类收集,统一集中处理,如果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的,必须经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然后再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理。(3)加强培训力度,提升职业素养。由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经常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将危险固废物的处理流程作为主要的培训内容,让管理人员心知肚明。学校对新入职的管理人员应点对点地进行岗前培训,说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应以学校大局为重,凡事不能站在个人角度,要以大局视角看待安全问题,将安全管理的细节工作做好、做实[3]。此外,学校对安全管理以及危险固废物的安全宣传必须做到位,在实验室的醒目位置张贴危险固废物的明细及危害,以及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确保每一位师生都能第一时间学习到安全知识,提升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4)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硬件条件。随着实验室固废物数量的与日俱增,原始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设备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实验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尽量选择先进的实验仪器,以减少固废物的产生。另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危险固废物的处理措施,应充实相应的处置器具及设施。随着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些高尖端的毒性监测、检测设备也应运而生,因此,学校应及时咨询和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议和意见,适时地引入一些先进的设备,对固废物实行全程有效监控,观察其毒性发散的时间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及时学习和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以此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学校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三、結束语
目前,高校实验室危险固废物的社会危害性严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任务艰巨。管理人员除了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外,还应在广大师生面前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将安全理念牢记于心,做好危险固废物的处理工作,实现危险固废物有效处置率100%、危险固废物发生安全事故与次生事故的概率为零的安全指标。
参考文献:
[1]张敏,刘俊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0):234-236.
[2]崔国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思考和模式创新[J].价值工程,2018,37(14):96-97.
[3]何凡.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现状分析[J].化工管理,2018,(28):130.
Disposal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Solid Wastes in Laborato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Long,HUANG Ke*,LIAO Xiao-yi,WANG Mei-jun,PANG Li
(Practice Teaching Center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College,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Abstract:Some dangerous solid wastes inevitably occur in laborato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out experiments.Based on thi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aken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solid wastes and achieve the expected results,taking safety and high treatment rate 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while implementing the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azardous solid wastes.
Key words:university laboratories;hazardous solid waste;treatment;safety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