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异质性

2019-10-24王聪慧张雨微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王聪慧 张雨微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关于加快进口贸易发展的政策意见不断被提出,加之贸易摩擦的发生,使得贸易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进口品中隐含的国外研发资本与国内产业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能够从进口贸易中获得技术正外部性,显著改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2)而在各地区效果有明显差异,东部最弱,中部反应强烈,西部在单一渠道下有显著效果。因此,我国应积极扩大进口,各地区分类施策,东部要鼓励自主创新和吸引的进口技术正外部性相结合,西部应以完善进口贸易渠道和平台为侧重点。

关键词: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区域异质性;全要素生产率;工业部门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106-02

引言

进一步扩大进口是新时代下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将促进外贸领域的平衡、高质量发展。自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进口贸易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关意见。比如,对重大技术装备等部分进口商品进行税收政策调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以及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开展等都体现着我国积极推动进口发展;在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中也再次肯定扩大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Grossman &Helpman(1991)最早看到了进口对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升的积极意义;之后,Coe &Helpman(1995)实证检验了进口贸易的溢出效应,指出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贸易的渠道实现技术引进的效果。Keller(2000),Lichtenberg &Potterie(1998)的研究也都支持了上述观点。关于其中的影响机制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理论:Bayoumi et al.(1999)认为进口可以间接达到技术引进效果;Goldberg et al.(2010)提出,在价格竞争下进口中间品将实现成本节约和更大的动态收益;Shepherd & Stone(2012)从提供技术学习和模仿创新的渠道促进企业创造新产品来解释。Halpern et al.(2015)认为国内外投入上的不完全替代形成了生产互补。但也有学者认为进口溢出效果并不显著,甚至是反向作用,如Augier等(2013),Biesebroeck(2003),Lederman(2010)等的研究。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同时,进口贸易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文献贡献着有方希桦等(2004)、赖明勇等(2005)、谢建国和周露昭(2009)、张建清和孙元元(2011)、张杰等(2015)、余淼杰和李晋(2015)、李小平与朱钟棣(2005)。虽然进口贸易是获得国际R&D技术溢出的渠道之一被诸多学者认可,但不同数据结果差异较大。例如,陈勇兵等(2012)认为进口对生产率的提升在西部企业更为明显,这意味着对外国技术溢出的吸收必然存在“门槛”条件;谢建国和周露昭(2009)认为是人力资本吸收能力所致;从进口贸易品用途角度,钱学峰等(2011)认为上游行业进口种类增加才会显著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在进口地来源结构方面,魏浩等(2017)指出同时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带来的提升效应最大;毛其淋和许家云(2015)则探讨了地区制度环境带来的影响;另外,魏浩等(2017)、张杰等(2015)、李淑云、慕绣如(2017)分别从企业出口行为、属性和进口品性质进行异质性研究。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如何发展进口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现有国内研究多用微观企业数据,样本就是进口主体。而按照Coe &Helpman(1995)最初定义,进口技术溢出的来源应该是蕴含在進口品中的国外研发资本。但区分地区异质性的这类国内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省份的发展差异,甄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更容易在进口中吸收技术正外部性。此外,中美贸易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内生产升级不足的困境,技术创新相对碎片化,供给体系质量有待提高。如何构建扩大进口的新格局才能顺应国家发展变化?本文进口来源国及变量设计考虑了美国以外国家,可识别出贸易伙伴多元化下新的技术正外部性增长点,为我国应对贸易摩擦提供参考。

本文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实证检验进口货物中隐含的国外研发资本与国内产业效率的关系并考察区域异质性成因,丰富国内的现有研究;二是在我国扩大进口和面对贸易风险的现实背景下,为形成多元化、均衡的进口结构的新时代开放战略提供准确而科学的理论与统计依据;三是细致探索了各省份吸收技术外部性的效果和提升路径,相关启示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三大战略的协同推进形成微观操控建议,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实证模型、变量处理与数据选择

(一)模型构建

结合引言所述,本文构建了半对数回归模型,以隐含的国外研发资本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模型如下:

其中,下标i和j分别表示是中国省份和进口来源国国家,t是年份,TFP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ln■(bijt×RDjt)简写为Fit,为主要进口来源国R&D资本存量的加权平均和,表示省份i得到外国的总体技术影响;rdit为省份i自身的R&D经费投入;X为一组其他控制变量,包括政府财政能力Gf(government finance)、人力资本积累程度Hc(human capital)、外商直接投资情况FDI和信息化程度Info(informatization);?着为随机干扰项。

(二)变量处理

1.被解释变量: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亿元)为产出变量,对2008年之后未直接统计分地区工业增加值的年份,按应交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的对应关系进行推算,并用定基的各地区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进行缩减,以剔除价格变化的因素。以永续盘存法测得的固定资产存量(亿元)为资本投入变量,其中基期年之后年份的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流量),用定基的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缩减。以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年均从业人员数(万人)作为劳动力投入变量。由Frontier4.1软件得到测算结果。

2.核心解释变量:进口品中隐含的外国研发资本F。其中,bijt为溢出权重指数,分别用(1)省份i从第j个来源国的进口额占我国当年从该国进口总额的比重,(2)省份i从第j个来源国的进口额占当年该省进口总额的比重表示;RDjt为来源国j的R&D经费投入,而对技术进步有作用的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存量,按照大多数文献的处理方法Griliches(1980)、Goto and Suzuki(1989)等。本文也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其存量,折旧率按5%;取各省进口额top5和top10的国家,以bijt为权重对RDjt加总。

3.控制变量。(1)各省自身研发投入rd,对于统计口径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年份,用各地区规模以上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比价来估算这些年份R&D经费流量,即当年rd流量(规模以上)=当年rd流量(大中型)×当年规上总产值/当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rd经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剔除价格膨胀因素后,同样用永续盘存法进行处理。(2)政府财政能力Gf,由于财政收支赤字管理的存在,财政支出更为真实地反映政府对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投入和影响,因此本文以财政支出在GDP中的占比来衡量。(3)人力资本积累Hc通过教育和干中学形成(Lucas,1988),对其测度目前尚未有统计的标准,张国强等(2011)、罗勇等(2013)较多学者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表示人力资本水平,颜鹏飞和王兵(2004),黄文正(2011)分别用在校大学生占比和中学生占比衡量,本文采用就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员占比。(4)外商投资情况FDI,Keller(2009)指出,FDI在一定程度上对东道国企业生产率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直接的资本投资和技术转移,理论上将带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因此本文將其作为影响因素之一,以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占该省份的GDP比重衡量。(5)信息化程度Info,许多研究表明信息化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韩先锋等,2014),一个省份能否充分吸收技术溢出,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关系,而东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尚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考虑其影响,本文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的自然对数值表示。

(三)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为各省和中国的分国别进口额、各省进口总额数据来源于国研网,①外国R&D经费投入数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省财政收入和GDP、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主要进口来源国的确定依据各省统计年鉴,各省研发经费投入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测算TFP所需的产出和投入变量、大中型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数据借助《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或《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就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员占比数据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年均汇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进口贸易在近些年才被高度重视,时间跨度为2002—2016年,样本区域为中国除港澳台和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猜你喜欢

全要素生产率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
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动漫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陕西经济增长分析
我国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