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贵州省第三产业的影响分析
2019-10-24许义梅
许义梅
摘 要:“营改增”首先在上海北京等试点城市开始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13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其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推行以来,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减税效果较明显。这一减税政策,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税负,给予企业更广的发展空间,促进第三产业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促进许多新兴企业的诞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贵州省为分析对象,客观说明“营改增”对其第三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贵州省;第三产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4-0072-02
“营改增”的实施是我国税制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我国加快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国情。“营改增”的推进,对于税收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入融合、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以及产业的优化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对税率的合理设置和优惠政策安排,重复征税问题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对深化产业分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了积极效应。
一、“营改增”的原因及范围
“营改增”未实行之前,服务业的税负较高,重复征税现象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服务行业实行营业税所产生弊端越来越突出,某些服务业的税负很高,像娱乐业的税率高达20%,与制造业相比,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相对于当时的宏观环境而言,算是较为完善的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步细化和专业化,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为了谋求新的发展之路,则会进行混合销售和兼营销售行为,增大税收的征收难度。以餐饮业为例,主要是以营业额来征收营业税,对于其中的米饭、烟酒以及饮料等,本来在其批发和零售环节就已经缴纳过增值税,而当其随着餐饮业再次卖出时,又构成了营业额,则需缴纳营业税,这就导致了重复征税情况的产生。为了使自己保本或盈利,多级运输中,前一级运输给下一级时,一般会将自己缴纳的营业税算进运输费用里,这样就会像“滚雪球”一样,重复征税越来越多,税费最终会被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简单地说就是变相地提升物价。
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主要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征收,而营业税是对销售不动产、无形资产、加工修理修配以外的劳务征收。“营改增”通俗理解,即是把之前缴纳营業税的部分行业现在改缴纳增值税。2012年起,“营改增”便在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实施,于2013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营改增”主要是对第三产业实行改革,这一减税政策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步伐,整体看,营业税的总数值是呈上升趋势的,但其直接影响地方财政的核心营业税这一要素,进而影响着地方财政,因而其增长的速率越来越慢,地方财政遭受“营改增”的冲击还是较明显的。
二、“营改增”对贵州第三产业的影响分析
2013年,贵州省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着力推进“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重点平台建设,经济发展呈现出运行平稳、增速较快、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为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参与“营改增”的大部分企业所缴纳的税额基本都是降低的,除小部分交通运输业和个别现代服务业中一般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额有不同程度增加外,试点小规模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额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全省服务业的进程呈现出增速实现进位、增加值快速扩张、现代服务业占比小幅提升、现代新兴行业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占比略有下降、服务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服务业相关行业协调发展,以及主要指标数据实现较快增长的特点。2014年全年贵州省服务业增加值4 128.5亿元,在该年全省生产总值中服务业所产生的贡献率超过46%,拉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个百分点。金融业是所有服务行业中增速最高的,而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除了服务业外,非营利性的贡献率为12.55%,拉动经济增长近1.5个百分点。其实施以后,截至2015年9月,贵州省服务业增加值3 141.43亿元,其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4%,比上年同期提高4.62%,拉动贵州省经济增长5.31个百分点。服务业贡献率比第二产业贡献率高2.81%,跃居第一,第三产业亦成为贵州省发展的重点对象,呈现了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趋势。
贵州省是一个起步较晚,发展空间很大的城市。一直以来,贵州省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贵州省经济的主力支柱,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全省总值中的占比均超过40%,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几年,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健康发展景象,对本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越来越突出,甚至超过第二产业,位居榜首,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其发展而忽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服务业,由于“营改增”的实行,突然改变征税的渠道和计税依据,其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可忽视。所以,在“营改增”的推进过程中,应尤其关注“营改增”政策对不同行业的不同作用,落实并完善有关规定,加强全面推开“营改增”的宣传工作,切实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保持稳中有增的模式,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步伐相应跟上,使服务业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为贵州省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例如贵州省的广播服务业,“营改增”之后则是可以享受更新设备带来的固定资产抵扣,加快专业设备的更新,也促进企业自身产业升级。税收改革使得重复征税问题得到解决,推动了企业经营专业化,促进了企业主辅经营的分离,营业税改增值税使企业一改之前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将主要业务的物流辅助、仓储、研发设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功能与其他功能分开,成立新公司进行运作,促进辅业的做大做强。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不仅对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着积极影响,对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也有正面作用。中央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创业创新的行列中,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自“营改增”政策实施起,服务业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截至2014年9月,全省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数为215 357户,同比增长了6.2%。增加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住宿餐饮业。2014年12月,贵州省全部城乡就业人员1 909.68万人,相对于2013年来说涨了45.48万,增幅为2.44%。其中,第一产业1 171.02万人,在全省就业人员中占比为61.32%;第二产业291.42万人,占15.26%;第三产业447.25万人,占23.42%。其中,全省城镇就业人员为690.28万人,相比于2013年来说涨了50.61万人,增幅为7.91%。服务业在“营改增”政策的助推作用下得到了比以前更好的发展。这一政策下,大批的新生企业兴起,创造了新的劳动力需求,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就业岗位随之增加,失业群体可能拥有重新就业的机会,生产总值得到相应提高。此外,还增加了税收收入,为财政税收做出了贡献,也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尽份力,加快了贵州省向“十二五”规划目标前进,走上全面建成小康道路的步伐。
三、建议与总结
目前,增值税的税率档次很多,主要分为17%、13%、11%、6%,征收率为3%。一方面,于政府而言,多档税率不利于对税收的征管;另一方面,于企业而言,税率的多档性也自然而然地给纳税人提供了更多的税收筹划的空间,有漏洞便会有人钻洞,不仅因此减少了对相关税收的征收,而且间接性减少财政的收入,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简化增值税税率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在税收过程中浑水摸鱼现象的发生,也利于相关部门对税收的征管工作。地方享受的增值税比例是中央的1/3,而且其起初所独享的营业税如今变成了与中央的共享税。共享比例地方仅占较小部分,对地方政府提出更严峻挑战,地方政府将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五月份关于全面推开“营改增”的过渡性政策给出,中央地方分享比例为五五分享,这一举措给了地方缓冲的时间,尽力保证地方财力格局不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这一过渡方案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可以考虑将它作为长期的政策。适当增大地方的分享比例,增加地方税收收入。不仅是中央简政放权的表现,也是对地方财政的支持推进“营改增”平稳进行的重要举措。使地方政府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聚焦于公共设施建设和民生的保障工作,促进当地经济更好的发展。
在未全面实施“营改增“之前,地方政府最主要的税收种类仍然是营业税,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仍旧是营业税,既然宽度变窄了,那么就努力增加其高度。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优势产业,扩大税收的基数,增加税收收入。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吸引社会就业力量的最佳土壤,所以政府应给予第三产业相应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对于贵州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可观的,近几年省内的旅游业欣欣向荣。以飞灵山旅游景点为例,前几年去旅游的人寥寥无几。近几年,新修上山的公路,增加了一些旅游景点以及特色商品等,带动开发了周边景点,像周边的花海、水库、草海等,连成一条旅游带,一路的指示牌不仅方便了前来挑战的登山和骑车爱好者,也受到了不少游客的青睐。国家提倡建设天蓝、水绿的宜居城市,贵州有着山清水秀的先天地理优势,隐藏着较大的发展引擎力,可以好好利用此优势,发展旅游业以及其副业,加大景点宣传力度,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营业税改增值税实施以来,贵州省参与“营改增”的行业减税效果明显,服务业的发展亦是蒸蒸日上。“营改增”不仅促进了第三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催生了部分新兴企业,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拉动了本省的就业率。但是,“营改增”在带来福利的同时,也会给财政带来相应的冲击,地方财政所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