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独角兽”企业创业生态环境研究
2019-10-24任声策李天宇
任声策 李天宇
摘 要:我国“双创”发展战略需要创业生态环境的支持,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培育创业生态环境的号召。然而目前东三省的创业前景不容乐观,仅沈阳市培育出一家“独角兽”企业。通过分析沈阳市“独角兽”企业及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发现沈阳市应建设适合本地的创业生态环境,重视培养本地人才,制订沈阳“独角兽”培育计划,鼓励二次创业的当地企业家投资创业。
关键词:“独角兽”;创业生态系统;创业生态环境;沈阳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4-0007-03
引言
当前,我国正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各地政府纷纷着手创业生态环境的培育,学术界也正在积极开展创业生态环境研究。然而,当前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及构成要素等方面[1~3],结合案例分析的研究大多关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4],对于研究东北城市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东北城市缺少培育创业生态环境的标杆。
创业生态环境的研究为培育出“独角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新经济时代,“独角兽”企业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等创新实现了与传统企业模式截然不同的华丽蜕变,是创业生态环境的一种效果反映。在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显示,我国“独角兽”企业共有164家,然而东三省只有沈阳市存在1家“独角兽”企业。本文希望运用创业生态系统基本要素,提出沈阳乃至东北城市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创业生态环境对策建议。
一、创业生态系统文献综述
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和创业学的整合[5~8],Hannan和Freeman提出了组织生态和企业种群等概念,强调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外部环境良好结合[9]。最早提出创业生态系统概念的是Spilling,他首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入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认为在一片区域中经济的发展具有复杂性,与众多变量相互联系[10]。众多学者对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进行了总结归纳。Isenbergd认为,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创业者、创业所需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基础设备以及相关制度构成的环境[11]。Spigel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属性包括三个方面,即文化属性、社会属性、物质属性,并相信创业生态系统可以由多种可能的属性组合[12]。本文沿用世界经济论坛所发布的创业生态系统八大支柱及构成要素。该报告较为全面地评价了地区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对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创业生态环境具有战略性指引作用(如下表所示)。
二、沈阳市创业现状及“独角兽”企业案例分析
1.沈阳市创业环境现状分析。沈阳,辽宁省省会,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在全球INS大会研究院所公布的2018中国城市创新创业活力50强榜单中,沈阳排在全国第18名,活跃指数19.92。其活力指数由创业热度、创新活力和平台支持三部分组成,沈阳市在创业热度上仅为2.59分,是除东三省城市外前30名中最低的城市[13]。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沈阳近七成企业成立超过十年,而五年内成立的企业仅占5%,创业企业数量稀少。
2.蓝卡健康案例分析。蓝卡健康是东三省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创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互联网、大数据、AI技术、云平台与实体诊所于一体的智慧医疗创新企业。蓝卡健康的创始人于浩波,1964年11月份出生于辽宁沈阳,毕业于天津大学,早在2009年于浩波时任辽宁蔚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为创办蓝卡健康积累了个人财富。2011年初,学医出身的于浩波选择二次创业,2012年,蓝卡健康成立,运用移动互联网、云平台、物联网等技术和手段,实现了互联网与医疗社区的融合。
三、沈阳市创业生态环境剖析
1.可达市场。一个地区的可达市场可以通过购买力标准和人口规模来体现[14],2016年沈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 995元,同比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 985.9亿元,同比增长2.64%。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企业面向本地消费群体的服务提供了基础,长期来看有着利于发展的经营环境。随着企业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竞争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15]。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传统行业,在腾讯研究院所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中,沈阳在“互联网+”总指数排名20,得分0.68,低于青岛、郑州等城市,在细分行业中,沈阳仅在“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基础”两个行业中均列位第20名[16],其主要输出点也是蓝卡健康的“互联网+健康”。
2.人力资本。在一个稳定的创业生态系统中,多样化的、有技能的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7]。目前,辽宁省科技活动人员总计25.3万人,占总人口的0.58%,科技人才比例偏低[18]。沈阳市2016年R&D经费支出138.9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1.03%;而在科技成果方面,2016年科技成果总数191项,同比去年减少4.5%[19],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服务项目逐渐完善,创新的难度不断加大,导致沈阳市创新科技成果与投资支出不成正比,这也是沈阳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体现。综上所述,沈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模仿性、渐进性的创新,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偏少。
3.基金和金融。风险投资是“独角兽”企业迅速壮大的加速器。天使、VC等创新资本是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的强大动力,80%以上的独角兽企业都经历了两轮以上的融资[20]。沈阳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沈阳市最早的风投公司,主要从事高科技项目投资、投资咨询和中介服务。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在中国50个大中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排名中,沈阳市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各方面分列第39位、第38位、第34位、第40位[21]。因此,沈阳应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结合政府政策引导,建设金融与科技融合的综合功能区,配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改善区域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
4.支持系统和导师。有效的支持服务可以减小城市创业的阻力[22],对于资金短缺的创业项目,良好的孵化器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2016年沈阳市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的数据显示,沈阳市创业孵化器总数已达221个,吸纳入驻企业3 464家,主要为医疗研发、“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行业企业。从社会层面上看,沈阳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创业孵化器达到50余家,吸纳入驻企业1 250个。然而,目前的孵化器大多是由政府投资,带有公益性质,从孵化器长远发展来看,应该更多地引入民营资本,走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提高创业成功率。
5.政府和管制情况。社会创业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对企业创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服务政策可以直接降低经营成本,间接提升竞争力;文化政策可以激发创业热情,间接提高创业绩效,从而培育出有利于创业的生态环境[23]。针对近年沈阳政府就创业颁布的相关政策可以得出,从文件内容来看,在经济转型期,实现了从针对就业问题到创新科技方面的转变,沈阳政府已经意识到創新科技对当今社会创业的重要性;从文件意义来看,政府与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共享区积极合作,进一步打造孵化服务平台、企业家交流平台等多种平台,为企业家创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6.主要大学作为催化剂的教育及培训。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一部分毕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高校的众创空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创业和培训的机会。2016年辽宁省教育支出643.9亿元[18],同比增长1.6%。在沈阳的42所高校中,本科院校23所,专科19所,有众创空间的高校12所,并且都为本科院校。目前,沈阳市共有70余家众创空间,数量上居东北第一,每年服务企业2 000家[24]。从整体分析,沈阳的众创空间发展较为完善,能够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创业实践,但由于资金、市场的限制,成功创业的案例并不多。
7.文化支持。充满生机的创业氛围有助于创造企业活力,迸发出更多“独角兽”企业。自2013年开始,沈阳市已举办四届“沈阳市创业文化周系列活动”,政府通过搭建大型免费公益创业平台,让创业者展示创意项目、创业产品,为创业投资人和创业者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助力创业项目对接资本,促进创业成果转化。然而,在沈阳创业的程序十分复杂,例如登记物权的流程,沈阳需要12步,而上海只需要4步;一场商业纠纷官司平均要消耗363天,极大地消磨了创业者精力。
四、沈阳市创业生态环境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1.建设适合本地的创业生态环境,不宜照本宣科。全面的创业生态系统诚然可以迸发出更多的“独角兽”企业[25],但沈阳市的创业生态指数较北京、上海相差甚远,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创业生态环境不能照本宣科。例如,随着中央“2030 年全面复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的提出,鼓励创新型制造企业的建设顺应国家政策,将“老工业基地”与互联网相结合,强化中心城市产业支持,推动产城融合,全力提升东北经济实力。
2.重视培养本地人才,珍惜人力资本。近几年,由于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就业者需求,高素质人才无法匹配合适的岗位,毕业生择业观发生改变,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在政府层面,加强人才建设的政策支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社会福利和创业政策;在高校层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高校学科水平,鼓励学生深造学业或出国学习,提高本地学生质量,为未来“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资源。
3.平衡构成要素比重,制订针对性培育计划。高成长性创新企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沈阳应深入分析目前已经积累的高新技术企业等入库信息,对申报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发布沈阳优秀企业的榜单,通过媒体的辅助宣传,激励更多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其次,根据国内外学者总结的创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要素,结合沈阳城市现状分析,平衡沈阳城市的各要素所占比重,并将重心放在效用值高的要素中。
4.鼓励二次创业的当地企业家投资创业。沈阳市的创业者主要为本地企业家或本地外出的企业家,留住有资本积累的当地二次创业者是沈阳市迸发出独角兽的源头。首先,对于当地优秀企业家,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告知新出台的优惠政策,尽最大努力鼓励企业家在本地进行二次创业;其次,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成功经验,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的同时,吸引其返乡创业;最后,加强本地创业者及本地外出创业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依据每个人敏锐的商业嗅觉、丰富的创业经历,在激烈的创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Malecki E.J.Connecting local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Open innovation,double networks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14):36-59.
[2] Mack E.,Mayer H.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J].Urban Studies Journal,2015:1-16.
[3] Stam E.Measuring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J].Utrecht School of Economics,2017.
[4] 陈强,肖雨桐,刘笑.京沪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比较研究——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视角[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6-114.
[5] Carroll G.R.,Khessina O.M.The ec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Acs Z J,Audretsch D B,Alvarez S A.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M].New York:Springer,2005.
[6] Neck H M,Meyer G D,Chen B,et al.An entrepreneurial system view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Journal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4,(2):190-208.
[7] 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58-62.
[8] Voelker A.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Evolutionary paths or differentiated system?[J].Business Studies Journal,2012,(2):43-62.
[9] Hannan T.,Freeman J.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5):929-964.
[10] Spilling R.The entrepreneurial system:On entrep reneurship in the context of a mega-even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1):91-103.
[11] Isenberg D.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0,(6):16.
[12] Spigel B.The relational organiz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7,(1),49-72.
[13] 独立第三方城市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联合全球INS大会研究院.2018中国城市创新创业活力50强[EB/OL].简书网,2018-05-25.
[14] Annoni P.,Kozovska K.EU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0.European Commission,Joint Research Centre,2010.
[15] 企业级服务市场,中国互联网的又一个黄金时代[EB/OL].百家号,2018-07-23.
[16] 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EB/OL].腾讯研究院网站,2016-06-16.
[17] Lee S.Y.,Florida R.,Acs Z.J.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a regional analysis of new firm formation[J].Regional Studies,2004,(8):879-891.
[18]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辽宁日报,2018-02-25.
[19] 沈阳市2017年统计年鉴[K].2017-12-31.
[20] Samuel K.,Lerner J.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venture capital to innovation[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4):674-692.
[21] 马源.沈阳市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及对策[J].消费导刊·学术要论,2009,(11):29.
[22] Zhang Y.,Li H.Innovation search of new ventures in a technology cluster:the role of ties with service intermediar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1):88-109.
[23] 張钢,彭学兵.创业政策对技术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3).
[24] 张泽凡.沈阳地区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6,(10):76-79.
[25] Moore J.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Harvard usiness Review,1993,(70):7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