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山理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9-10-24王晓东

唯实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泗洪县基地生态

王晓东

2017年9月,江苏省泗洪县被列入全国首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泗洪县坚持把“两山”基地建设作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路径,作为推动泗洪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作为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有效手段。

一、高点定位、統筹推进,把“两山”基地建设作为统揽县域发展的系统性工程

在规划编制上追求高标准、高定位。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按照“生态优先、特色发展、全面统筹、以人为本、共享宜居、改革创新、示范引领”的基本原则,以打造全国“两山”基地建设的“试验田”和江苏省生态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为目标,高标准编制“两山”基地建设规划。2017年9月,邀请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咨询中心牵头,联合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共同编制基地建设的远景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于2018年顺利通过江苏省生态环境规划评审,在全国首批“两山”基地中第一个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得到国家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认可。

在具体实施上强调系统性、全民性。坚持把“两山”基地建设作为统揽县域发展的总抓手,把基地建设融入全县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系统谋划打造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引领区、水韵江苏核心展示区、生态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绿色宜居幸福家园样板区、“两山”文化传承弘扬先导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六区”发展定位,目前共设立7大类33个“两山”基地示范点。同时,全面加强“两山”基地建设宣传发动和向下延伸,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泗洪发展我担当”专题演讲、“绿色发展大讨论”、基地建设专题文艺汇演等活动,充分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建设“两山”基地的广泛共识,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的生动局面,并涌现出“护鸟达人”黄元国、生态文明义务宣传员张连华等一批先进典型。

在组织领导上突出责任制、专业化。泗洪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泗洪县“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重大政策制定和重点改革任务推进,下设理论研究办公室,加强对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大政方针的研究落实。组建了泗洪县绿色发展指挥部,下设农村造林绿化工程指挥部、城区园林绿化工程指挥部、交通道路绿化工程指挥部、百河千渠环境整治连通工程指挥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指挥部、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指挥部、洪泽湖退渔还湿工程指挥部等七个分指挥部,全面推进全县生态经济发展工作,全方位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二、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把“两山”基地建设作为拓宽发展空间的基础性工程

系统推进“洪泽湖保护工程”。泗洪因湖得名、依湖扬名、靠湖而兴,为此泗洪县把加强“母亲湖”——洪泽湖的保护作为守护生态环境的头等大事,先后累计投入14亿元用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护,建立“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害、谁买单”的生态损害赔偿机制,推进洪泽湖保护的制度化、常态化。大力推进退渔还湖,累计退渔还湖21万亩,溧河洼3.8万亩非法圈圩全部清理,建成“湿地自然修复水上生态牧场”13.85万亩;铁腕打击非法采砂,2017年以来,共出动巡查执法人员7650余次,拆毁采砂设备7680台套,抓获采砂违法犯罪人员223人,县域河湖非法采砂全面禁绝;全面完成渔民上岸,泗洪县共有以船为家渔民户8676户,占全省约40%、占全国约10%,目前已全部完成上岸安置工作;率先开展生态搬迁,结合农房改善工作,按照“只出不进、只减不增”的原则,积极推进沿洪泽湖周边地区生态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对保护区范围内的2296户、9608名居民进行生态搬迁,统一制定搬迁规划,分步分期全部搬离保护区范围。

系统推进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工程。泗洪县在推进“两山”基地建设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排查环保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围绕“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目标,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一是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和监测监控体系,全面开展燃煤锅炉整治、热水替代、施工管理和煤改清洁能源工作,整治“散乱污”企业305家,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居宿迁全市第一。二是深入实施“碧水工程”,投入12.6亿元系统推进“绿水青山专项行动”,疏浚整治县级河道11条、乡级河道160条、中小沟4171条,共4288公里,完善入河排污口审批手续。在2018年11月30日召开的全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会上,泗洪作为唯一的县级代表,就“河长制”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三是深入实施“绿地工程”,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开工建设36.3公里环县城生态绿廊和130公里环洪泽湖生态绿廊,精心构建和完善县域生态系统,近两年来新增城区公共绿地108.33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4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2.52%、41.29%,处处都是“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苏北水乡美景。

系统推进环境容量提升工程。坚持项目化、工程化推进“两山”基地建设,全方位提升污染物收集能力、污染物处理能力、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和碳汇能力。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4亿元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效解决垃圾处理老大难问题;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投入2.3亿元新建城南污水处理厂,投入5.6亿元新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投入1.3亿元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建成后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12.5万吨/日,超前布局解决污水处理问题;投入6.1亿元实施城区雨污分流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投入2.7亿元实现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铺设管网487公里,处理规模达到3.85万吨/日,构筑起全县污染治理总体格局。

三、创新举措、深度融合,把“两山”基地建设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性工程

通过深化改革,为“两山”基地建设理顺体制。泗洪县始终把“两山”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综合性改革,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构建与“两山”基地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重点健全完善“三个体系”。一是健全县乡两级管理体系。在县级层面,组建全县绿色发展指挥部,整合优质资源和专业人才向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生态经济部门倾斜;在乡镇层面,按照城市功能类、田园综合体类、生态涵养类三类乡镇划分,明确全县10个生态涵养类乡镇,占比超过宿迁全市的一半。二是健全乡镇分类考核体系,对照“两山”指数评估指标,全面推进考核体系调整,出台乡镇生态发展分类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生态考核权重,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部门实绩考核比例不低于30%,更加突出对“绿色GDP”的考核,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全县的注意力和发展重心引导到“两山”基地建设上来。三是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管理”的网格化环境保护体系,将环境保护网格划分为县、乡、村党员和村干部四级。2018年3月编制完成全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2018年上半年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实绩考核、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和考核导向,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

通过融合发展,为“两山”基地建设找准路径。探索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把生态保护理念植根于产业发展之中,让产业凸显生态价值。一是推进生态与农业融合发展,在丘陵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碧根果、软籽石榴、桃果、蚕桑等经济林果14万亩,不仅提升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碳汇容量,而且有力增加和固化了生态资产;在平原上大力推进农业“三新工程”,打响魏营西瓜、四河蔬菜、石集稻米等农产品品牌,建成以石集、城头两个乡为主体的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在水面上利用洪泽湖湿地周边良好的水质条件,发展泗洪大闸蟹养殖20万亩、稻虾共作25.8万亩,“泗洪大闸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出口量连续13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泗洪县被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护第一县。通过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逐步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4.52千克、0.04千克,近两年来累计休耕轮作5万亩。二是推进生态与工业融合发展,以打造绿色园区为目标,全面实施企业生态化改造、园区循环式发展。全面制定“鼓励发展产业”和“禁止发展产业”两张清单,坚决杜绝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和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项目,近三年来累计劝退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430多家,全县13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创成宿迁市首家“无化县”,2018年泗洪县开发区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三是推进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洪泽湖湿地公园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将周边的柳山稻米小镇、临淮渔家风情古镇等沿湖景观串珠成链,逐步形成错落有致、功能互补的全域旅游格局,精心办好湿地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稻田半程马拉松赛、稻米文化节等系列赛会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7万多名选手乐跑大湿地、畅享深呼吸,近两年来旅游综合收入连续保持11%以上的增长,全县三产结构比例从2017年的15:42.6:42.4,优化为14.6:42.4:43,泗洪县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

通过项目建设,为“两山”基地建设夯实基础。坚持以项目化方式推进“两山”基地建设,系统编制《泗洪县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建立涵盖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普及等五个方面的“两山”基地建设主要目标体系。该行动方案涉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化、产业绿色化、滨水幸福宜居、“两山”文化弘扬、基础设施提升、空间格局优化等8大工程141个项目清单,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通过工作创新,为“两山”基地建设搭建平台。坚持把“两山”基地建设与全县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融会贯通、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基地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推进基地建设与城乡建设深度结合,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凸显“水”“绿”特色元素,全力打造生态优美、生活优雅的滨湖名城,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先后创成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生态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优秀管理城市等。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美丽新家园、家家爱整洁”“和谐乡镇、文明示范村居”等文明创建活动,相继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国家卫生乡镇4个,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乡镇9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6个,泗洪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试点县”,城头乡周台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二是推进基地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结合,在“兩山”基地建设中探索扶贫路径,找准生态修复与精准扶贫共生共赢新模式,在退渔还湖后的湖面滩涂投放野生菱角、莲藕、芡实以及各类水生动植物,把退渔还湖后的一片“死水”变成大湖活水,成立水上专业合作社带动近千户农民入社,其中贫困户近400户,实现湖面生态修复和群众脱贫增收的双重效益。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和风力发电产业,利用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项目1200万元的土地租金收益,为西南岗片区省定经济薄弱村购买标准化厂房,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近百万元。通过“生态+”发展模式的探索创新,不仅拓宽了发展空间、积聚了发展后劲,也有效带动了富民增收。三是推进基地建设与公共空间治理深度结合,深入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把加强镇村环境整治作为重要内容,清运垃圾6.4万吨,投入4500万元治理农村黑臭水体9条,疏浚河道1600公里,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累计整治旱厕2239个,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526家,拆除零散畜禽养殖圈舍37.7万平方米,深度改善了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收回被侵占集体土地2.9万亩、村级水体1.8万亩、水工用地3.8万亩,清理违规合同916份,盘活闲置工业用地1482亩,整治低价厂房近25.4万平方米,农村产权交易额1.8亿元,村集体经济增收6000余万元,为镇村推进“两山”基地建设整合了资源,拓展了空间,增强了后劲。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泗洪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泗洪县基地生态
统防统治促丰产
The Thirty-Six Stratagems in Primary English Classes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江苏泗洪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可爱的大白鹅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