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区域一体化提升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水平

2019-10-24丁一

唯实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高质量区域

丁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区域一体化既是区域协调发展最显著的形式,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趋势、主引擎。

一、新时代注入新动能,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

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实现发展高质量的内在需要。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只有高度重视抢抓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区域一体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六个方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既定目标,在一个开放共享的市场体系中,单靠一地一域的单打独斗、闭门发展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人才、资金、要素、市场等互通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一体化发展,在推动一体化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分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高质量发展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途径的发展,意味着发展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一体化是实现集约化的有效途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一体化发展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迎来了加快推进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一体化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并進。一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单一主体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必然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要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因为一体化不是一样化,不是搞平均主义,应当是迈向高水平、高质量的一体化。坚定树立“一盘棋”思想,不能只看到本地区“一亩三分地”,要用大格局、大视野迎接一体化发展机遇,通过错位发展、补位发展、借位发展,让一体化区域的联系更紧密、发展更协调、水平更高端,从而以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引领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不平衡上,既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有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不充分上,既有动力转换不充分,也有潜力释放不充分。具体就区域发展而言,既要积极融入外部的一体化战略,还要加快内部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每个区域在一体化战略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不一样,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主动性也是参差不齐。正是由于意识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首次提升为统领性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整体性既是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更是着眼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树立大格局大视野,在推动一体化

战略实施中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域一体化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主动抉择,深刻把握、主动融入、积极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需要以全球化的大视野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更好地发挥“1+1>2”的效果,更强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紧盯高标准,加快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对加快一体化发展的多项机制做了原则安排,包括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等内容。认真落实中央各项部署,需要从政策机制方面全面发力,促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一是共性目标争先机制。对一体化发展中的共性任务要进一步细化研究,放在全国、全省的坐标系中找准自身位置,真正做强优势、补足短板、融为一体。一方面对优势项目要能担多担,另一方面对短板项目要补缺补软,加快推动一体化发展走在前列。二是个性任务提升机制。个性任务是各地有基础、有优势的工作,是在一体化进程中展现亮点和闪光点的地方,更是各地打破虹吸效应的有力方法。围绕这些重点工作,需要靶向发力,让发展的特色更鲜明、亮点更突出、优势更明显,推动更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一体化发展,从而实现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协同推进机制。一体化发展不能停留在口号和理念上,而是要切实付诸实践。一体化发展的成绩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推进一体化的每一项工作机制下都有若干个具体任务,这些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既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也需要各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更需要上级的顶层规划设计、高位统筹推进,多方合力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四是考核评价机制。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认真抓好一体化战略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加强督查督办,细化考核指标,用好考核结果,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通过考核达到鼓励激励的目的。坚持全面考量、综合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传导压力、提升动力、激发活力,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紧盯高质量,全面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坚持远近结合、统分结合,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九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在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制定了发展目标。顶层设计和上级要求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抓好贯彻落实。一是突出重点补短板。基本公共服务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每一项工作都不能忽视。逐一梳理对照国家和省工作要求,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发现当地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不足,加快做好补短补软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民生痛点,精准发力、抓好落实,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聚焦亮点增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省定的“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突出“基层”“基本”,针对乡镇、街道、建制村、城市社区、自然村、居住小区等不同区域进行按需配置,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上做文章,实现民生福祉的广覆盖、全覆盖。同时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打造公共服务的工作亮点,形成吸引人才聚集的发展优势。比如扬州近年来在城市书房、全民健身中心、颐养社区、气象预警等特色工作上持续发力,成为扬州融入一体化、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闪光点。三是围绕热点创特色。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要求,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兜底责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上,因地制宜研究制订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地方标准,探索开展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协作联动,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跨城乡、跨区域的流转衔接制度,加快资源整合与互联互通。比如扬州市开展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试点、生态体育休闲公园、社区口袋公园等建设,就是在民生实事上的大胆探索和积极创新。

紧盯高协同,合力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坚持站在区域协同发展、联动发展和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定位,强化发展理念上的协同、发展政策上的协调,加快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在龙头城市统筹和统领下的一体化发展。一是协同共建。空间布局上,做好交界地区的规划衔接,加强中心城区发展,做强做优中心城市,提升县城带动能力,规划发展符合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特色行业。交通建设上,抢抓交通强国建设机遇,积极对接国家高铁、高速等主干网络,拉近与区域一体化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融入“一小时”“半小时”都市圈,让高质量交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共建园区、共建重点实验室、发展飞地经济等合作形式,着力提升创新发展水平。文化繁荣上,借助各类文化载体和平台,丰富文化旅游朋友圈,打造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增强地方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协作共治。生态治理上,完善多元化橫向生态补偿机制,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不断深化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建设内涵,加快推进水土气等污染防治,进一步彰显生态优势。城市治理上,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打造平安城市。深化公园城市、书香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双修”试点,提升城市人文、生态、法治和规范化治理水平。发展环境治理上,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快推动人情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打造简洁高效规范的营商环境。三是协力共享。资源利用上,积极用好域外科教、人才、交通、产业等资源,最大化地承接龙头城市、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建立分工有序、协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产业布局上,做好与其他城市的错位竞争,在产业链上下游、细分行业上补位上位,努力从同质化竞争迈向多样化互补发展。吸引人才上,一方面是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另一方面是放大生态文化服务优势,塑造城市形象和口碑,增强城市向心力和感召力,打造人才集聚的洼地、创新发展的高地。

紧盯高目标,以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三农”工作迎来了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和窗口期。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又有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亟须加快突破。一是系统谋划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七个始终坚持”上聚焦聚力,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持续打造具有田园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二是动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与农业、旅游等特色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基地、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内优外美的“特色致富路”“平安放心路”“美丽乡村路”“美好生活路”“人文记忆路”,并且成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畅通之路。三是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实现全部低收入农户“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更多地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贫困学生完成全部学业等,真正实现低收入人口“生活能省钱”“医保不交钱”“治病少花钱”“上学不掏钱”“上班多挣钱”,让全体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大胆尝试,加快推动多领域创新。借鉴国外将硅谷建在郊区,将名校设在郊区的做法,吸引大型实验室、各类院校在乡村设点布局。吸引退休教师、医生回乡发挥余热,在荣誉上、待遇上进行倾斜和奖励。重视非农产业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扬长避短,谋划和规划一批适宜在农村发展的健康养老、乡村旅游、乡村体育赛事等产业。针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三权分置改革,在宅基地有偿退出上试点推进,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为农业发展、产业振兴提供要素支撑。

(作者系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高质量区域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分割区域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擦桌子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