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一环
2019-10-24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近年来,南京市栖霞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大力发挥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的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路径,搭建“霞科行”技术转移市场平台,建设集评估、发布、查询、撮合、交易、路演、中介、金融为一体的区域技术转移一站式服务综合体,并通过政策配套、机构引培、队伍组建等举措,初步构建起区域性的技术转移市场体系,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
一、科技成果转化显著成效
转化平台运转顺畅。“霞科行”——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于2018年上半年试运营,8月底正式对外运营。该市场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地方工作站、江苏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栖霞分中心、江苏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等荣誉和资格。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服务企业1348家,为高校和企业牵线搭桥,实现供需对接449次;举办产学研对接、金融路演、项目推介、培训辅导等各类专题活动38场。2018年运行短短几个月就签订在线交易合同55项,实现合同金额7760.6万元,推动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额达21.8亿元。
供需难题一键解锁。“霞科行”通过平台提供流程化服务,解决了信息搜寻、成果评估、谈判对接、签订合同、信誉保证等成果转化的共性需求。数据资源库实时动态更新,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线上线下产学研交流和技术转移活动,架起了技术供给方和技术需求方的有效沟通合作桥梁。目前,已收集科技成果信息4172项、高校科研平台107个、高校专家人才587名、企业技术需求152条;通过引入专业服务商提供的专项精准服务,解决了75家企业的个性化需求93条。教授不出校门,老总不出厂门,鼠标一点就实现了科技成果对接转化。
示范效应逐步显现。“霞科行”的运行成效受到了社会各方特别是高校技术转移部门、科技中小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一致肯定。2018年,栖霞区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入选“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案例”,“霞科行”的运营模式受到高度好评。南京多所高校依托“霞科行”技术转移平台,让高校更多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迎来共赢共生的良性互动局面。《科技日报》《中国科技产业》杂志、新华网、人民网、《南京日报》、南京电视台等媒体公开报道“霞科行”20余篇次。
二、多措并举促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搭台,集聚全要素资源。由政府牵头,第三方外包运营的“霞科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辅助工具,实现了“互联网+技术转移”的模式创新。全区依托“1+3+1”系列科技政策,“霞科行”由政府统筹组建并予以政策支持,聚焦技术转移体系的薄弱环节和转移转化中的关键症结,盘活以仙林大学城为代表的产学研资源。先后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等文件,明确了高校科技成果、高校科研产业化平台、科技转移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服务人员等各个环节、主体的奖励支持,从“支持单一项目”到“支持一个生态系统”。2018年,栖霞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增至2.7亿元,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创业人才争取兑现资金扶持2.1亿元,争取上级科技专项资金近7000万元。牵头组建栖霞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目前已有19所高校院所参与,市场内设立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1家高校技术转移分中心。充分集聚、统筹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库”“科技成果项目库”“高校院所专家库”和“科研平台库”四大数据库,努力打造校企双方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的“加速器”。
双线联动,优化全流程服务。“霞科行”构建线上互联网平台、线下服务大厅和市场运营体系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系统化、全流程技术转移服务架构,以平台搭建、环境营造为基本形式,充分调动广大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服务组织等技术转移各主体有效参与,高效互动。线上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PC端和手机移动端APP两个服务端口,实现从资源集聚与加工、技术供需多层次对接、技术交易价格快捷评估,到技术交易履行服务保障的各类网上交易服务,覆盖技术转移全过程。线下服务大厅位于仙林高创中心,总面积800多平方米,采取“共享展厅”的创新模式,设立企业创新活动区、高校成果转化区、中介服务集聚区、科技窗口服务区和对接洽谈区五大功能区域,提供多应用场景、多主体共享的展示、路演、接洽等活动空间和阵地。同时,“霞科行”作为“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地方工作站”以及“江苏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栖霞分中心”,同步提供技术合同登记、科技成果认定、项目申報、知识产权、高企培育、政策兑现等全方位服务。线上平台和线下大厅一体化运行,最大限度地集成评估、找寻、发布、交易、路演、中介、金融等各项功能,技术转移更加高效便捷。
一站集成,提供全链条支撑。着眼于服务科技研发链条,构建技术转移链条,切实提升“霞科行”平台运营实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智库——栖霞区产学研合作地图,可实现对成果、需求、专家等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分析自动匹配,大大提高了产学研对接的精准度。线上平台设有免费科技成果评估系统,并提供Qcount成果评估增值服务,可有效解决交易双方技术成果定价难问题。独有的在线技术交易系统“科易宝”,通过实名认证、第三方款项担保、存证云系统,解决了交易中大额资金分批次、安全支付问题。线下大厅设有“高企诊断室”,专家“坐诊”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指导,张榜定期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技术难题招标会,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嫁接知识产权,对接技术专家,提升创新能力。“霞科行”技术转移市场已探索形成从解决信息对称、精准对接,到有效撮合、金融嫁接,再到创业孵化的完整链条,实现了高校与企业、创新与创业、孵化与投资的无缝结合,做到了创新更便捷,创业更容易。
市场运营,打造专业化队伍。立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栖霞区将“霞科行”交由国内技术转移专业运营商“科易网”来具体运作,组建了规模近500人的“企业科技专员”“企业科技副总”“高校科技联络员”“专业技术经理人”四支专业技术转移队伍。引进优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首批择优入驻47家,涵盖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金融、法律财务等专业服务各个方面。此外,江苏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南京财经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中国银行栖霞支行、麦腾众创空间、天使投资俱乐部等科技金融和创业孵化机构陆续加盟,进一步强化了“霞科行”为科技成果持有人、创业者、中小微企业等主体提供技术转移、资源嫁接和创新服务的能力。依托四支专业队伍和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先后与南京大学联合举办“南创汇·霞科行”生物医药项目路演,组织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联盟高校开展“高校企业行”及“企业高校行”技术对接会,举办“创融栖霞”投融资项目路演等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学研对接活动,让企业更高效率地寻找到技术成果,让高校教授科技研发更符合市场方向。
三、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还需做到“四个突出”
当前,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低,产学研结合的层次不高,范围较窄,成果不明显,在已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中,解决技术难题和合作技术创新的占大多数,开发核心产品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一方面科研评价偏差导致科技成果转化观念淡薄。高校以学术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科研评价主要考核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情况,成果转化产生的价值并没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导致高校科研人员缺乏成果转化的意愿和动力。另一方面,科研探索和市场化应用衔接不够。由于院校科研与市场开发应用目标追求不同,高校院所形成的科研成果通常只是理论形态或实验室技术,缺少“熟化”过程,难以满足产业化要求。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复杂,除成果研发方与转化实施方企业紧密合作外,还要有科技成果评估、科技金融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协同参与,而当下这些机构分布不均衡,资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真正专业化、高水平的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十分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果转化效率。栖霞区的实践和探索值得借鉴。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四個“突出”。
突出政策导向,精准制定科技政策。政府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要更加精准化。在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中,要杜绝大水漫灌、庸政懒政,杜绝走过场、撒“花露水”。应通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找准成果转化中的卡壳环节,并结合市场运作要求,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支持性措施。政策的出台要有助于提高科研成果吸收和引进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能够激发辖区内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等各方创新动力和活力,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氛围。
突出主体作用,激活企业创新动力。对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提供精细化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自给率;对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企业,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中介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进行补贴,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企业对接市场需求。同时,要强化合作创新,加大对骨干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等有条件的市场主体合作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区域内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共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联合研发,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着力解决科技资源重复分散问题,围绕区域内重点产业,利用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平台等载体集聚创新要素,构建完善创新生态圈,力争形成一批百亿、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突出协同合作,发挥高校科研优势。由政府牵头,联合区域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共同成立“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盟”,在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双向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并逐步引导高校完善体现市场化原则、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推进高校双创载体建设,按照“大学校区、双创园区、人才社区”三区联动模式,为高校院所建设双创载体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持高校在区域内建设产业技术实验室及技术转移分中心。用好用足高校各类资源,大力促成重点院校校友会常设机构在区域内落地,利用知名高校校友会等人脉资源,探索推进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教授经济。
突出专业运营,升级转移服务体系。引育专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积极引进资质优异、在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区域现有科技服务机构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取得专业资质,加快成长为行业内素质高、认可度高、美誉度高的优秀企业。推动科技服务集成化运营,通过引入专业服务商,从供需两端发力集成式改革,充分挖掘高校科研人才、设备、成果资源,充分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再以健全的服务体系实现精准匹配。提供覆盖技术交易、合同认定、政策兑现、金融等技术转移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不断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
〔调研组成员:吴国玖、章燕璐、于珺建(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徐宁、石韡、邹世奇(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