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投融资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优化
2019-10-24刘雪雷芳
刘雪 雷芳
摘 要: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其铺设建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铁路投融资面临着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匮乏、融资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铁路的进一步发展。[1]在阐释铁路投融资对国民经济发展、铁路企业和铁路产业繁荣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铁路投融资模式存在的弊病,针对铁路投融资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出响应对策。
关键词:铁路 基础设施 投融资
一、铁路提高投融资能力的重要性
(一)对铁路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资本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企业投融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够获取资本的多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需求,我国铁路企业需要不断发展壮大,这就需要依靠资金的大量投入来推动,而巨量的建设资金仅仅依靠铁路企业自身的有限积累和政府性融资是远远不够的[2]。因此,资金短缺将是铁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投融资能力的提高以及融资行为的有效合理,将有助于铁路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合理调整,而狭隘的融资渠道和不合理的融资行为必然导致资本结构的失衡以及融资费用或债务风险的提高。我国铁路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因素形成了目前较高的负债水平,这种高负债与铁路企业目前相对薄弱的赢利能力相比,不仅不能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反而会使铁路企業面临巨大债务危机。因此,铁路企业应努力提高投融资能力,加速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尽快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以缓解资金紧张的现状。[2]
(二)对铁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铁路作为我国支柱性基础设施,面临着全国各地巨大的运输需求,而铁路建设一直存在着运输能力短缺、铺设水平不足、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产业发展严重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十多年来我国铁路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扩大,大量的资金投入也给铁路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融资还是保留了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在2013年改制前,铁道部对铁路建设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集资筹建,在改制后由铁路局和铁路总公司共同规划和实施铁路建设。铁路总公司下属有18个铁路局,作为一个大型央企,其首要目标应是盈利以及建设铁路网造福于民,但改制后的国家铁路总公司仍然缺乏内在的投资控制机制和资金滚动发展机制,无法改变铁路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筹资渠道单一以及筹资结构失衡等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金的准入以及国有资本的良性引导作用。
(三)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铁路投融资活动有利于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因此铁路投融资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表现形式,国民经济拉动效应可分为传递效应、波及效应和开发效应。[2]传递效应是指通过产业链的传递关系,使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其他产业需求也因铁路的建设而相应增加,从而拉动经济的整体增长。波及效应是指铁路建设对其他产业的波及影响,比如铁路建成后,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当地客运货运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投资机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降低运输成本等。开发效应的影响更为深远,是指铁路建成对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当地城镇化进程的综合影响。良好的交通基础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铁路投融资模式主要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我国铁路企业进行了多元化渠道筹集资金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资金筹集活动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突出问题
1.投融资的主体仍然过于集中。铁路政企分开后组建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这一企业法人,铁路总公司负责铁路项目的融资决策以及债务的清偿责任,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于组建的铁路运输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绝对控股,这些公司的投融资决策等重大事项一般都需股东大会决议批准。由于中国铁路总公司是第一大股东且持有绝对比例,所以投融资决议的决定权以及债务的连带偿还责任都集中于铁路总公司。过于集权使得企业难以与资本市场无缝对接。[3]
2.投融资的渠道窄、范围小。目前,铁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国家财政拨款以及铁路建设基金等,其中向银行融资的比例非常大。由表1可看出我国为铁路建设工程借入了大量借款,银行借款负债占总负债绝大部分比例。铁路公司的银行贷款多为信用借贷,在政企改革前,原铁道部为政府机构,有国家扶持,偿还风险很小,银行往往会放心的放贷;但政企分开后,借款主体由政府机构变为企业法人,借贷风险自然提高,放贷时银行会审慎进行项目风险评估,也可能会实施抵押或质押的方式进行贷款[4]。因此,铁路项目进行商业银行贷款的难度和门槛会进一步提高,继续过多的依赖银行贷款,有可能影响建设资金的正常运转。
3.借债还债恶性循环。铁路总公司资产负债率近年来都保持在60%这一较高水平上,虽然目前尚处于可控状态,但其中暗含的隐患不可忽视。由表2可以看出,2017年铁路过半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并且资金49%的流出都是为了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基建设施的投入也不及借款偿还金额,铁路企业目前无法打破借债→投资→还债→借债→投资的不良模式。[4]铁路建设有着投资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特点,现阶段的经营利润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投资建设支出,比如2017年铁路总公司的税后利润仅为18.19亿,对于当年度基建投入的4916.18亿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远不能支撑起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若投资项目由于投资决策失误或者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建成后经营效益较差,那么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为偿还债务铁路总公司的有息债务金额也会持续扩大,这必将导致企业信用级别大大下降,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积极性降低,最终可能形成不良贷款。这样的恶性循环无疑会损害铁路总公司、商业银行和投资者等多方利益。
(二)形成原因
1.中央财政投入不足。铁路总公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近三年对于铁路基建的投资约为6090亿、5850亿和4916亿,而近三年国家铁路建设收到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为4亿元左右。在2012年中央下拨了约300亿预算资金作为建设投资,但对于当年基建投入的4060亿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中央财政对于铁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小,使得铁路建设项目仍然需要通过多方渠道大量融资。
2.政府企业界限模糊。经过2013年政企分开改革后的铁路行业系统仍然封闭垄断,铁路行业中的铁路总公司一家独大,拥有绝对垄断地位。[5]铁路行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引入社会资本,根本无法彻底打消投资主体的顾虑,也无法实现大规模吸引社会民间资本投资,拓展融资渠道的目的。
3.缺乏政府的支持政策体系。铁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不仅可以促进铁路产业的发展,更可以通过产业带动促进相关产业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铁路项目的建设运营,需要政府的统一协调指导和多方面多环节的支持,而现阶段这类政策扶持体系还未发展完善。
三、优化铁路投融资模式的建议
(一)深化铁路投融资市场化改革,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
1.深化铁路行业改革,整改铁路总公司。铁路等公共基础实施的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力量,铁路总公司应着重铁路主干道路网的铺设,对于不影响铁路整体网络运营,不影响规模效应的线路,尽量减少政府的把控,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性的积极性。[6]
2.完善铁路准入的配套政策。国家应对社会资本进入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鼓励,给予有资质的民间资本足够的市场机会,向国内有条件提供铁路运输服务的企业开放路网。[7]
(二)营造良好的鐵路投融资环境
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铁路法律体系,明确和规范各方关系行为,为铁路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严格完善的法律规范有利于铁路运输行业的公平竞争。
2.构建健全的金融支撑体系。一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支持铁路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创新项目融资模式,统筹各类资源,进行项目间的有机结合,提高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借助互联网科技,大力支持铁路融资方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
(三)完善政府对铁路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1.加大政府对铁路的支持力度。铁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按铁路建设的公益性分类并相应的给予资金支持,对公益性强的项目给予较多的财政支持和补贴。政府明确的支持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民间资本的流入。
2.建立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铁路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建立科学的财政补贴机制,尝试运用创新的财政补贴方式,克服以往补贴方式的弊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铁路。
(四)强化铁路自身建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1.优化资本结构。铁路企业现今的资本结构不甚合理,银行借款等债务性筹资过多,偿债压力和风险过大,易使得市场投资者望而却步,故企业应重视资本结构的优化。
2.加快企业制度改革。我国铁路企业应当转变观念,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改革,做好多元化和市场化经营,充分利用好各项资源,有效盘活和深度开发铁路沿线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
(五)实现资金合理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科学进行路网规划。在进行铁路铺设时应做好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合理有序的进行铁路铺设规划和施工。在保障公益性建设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预期效益好以及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的线路。[8]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铁路的建设环节和运营环节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铁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需经常对在建和运营的铁路进行资金分配,企业应处理好分配结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参考文献:
[1]梁涛. 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及其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杨砚峰. 我国铁路融资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贺俊.铁路投融资体制的现状及改革路径选择[J].中国铁路,2013(08):5-8.
[4]赵庆国. 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5]亐道远.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舒剑秋.对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探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4(04):86-87.
[7]孔竞成. 铁路投融资风险问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6.
[8]张梦龙. 基于公共物品属性视角的铁路改革结构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