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足球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研究

2019-10-24王珍

成才之路 2019年25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足球运动

王珍

摘 要:作为传统运动项目的足球运动逐步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如何让足球运动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当前高校广大体育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文章简述足球运动的价值与要求,分析足球运动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足球运动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并探讨体育教师在高校足球教学与训练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足球运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G8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008-3561(2019)25-0010-02

近年来,国家对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传统运动项目的足球运动逐步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何让足球运动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当前高校广大体育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攻守双方围绕控球权进行激烈的较量,通过精准的团队合作,以将足球射进对方球门得分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足球运动所展现的智谋战术的运用和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足球运动在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等方面的激烈较量是其他体育运动所不能相比的。以足球为中心、以集体对抗为灵魂的现代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足球运动的价值与要求

1.足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足球运动可以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得到有效提高,增强大学生的身体机能。通过平时的足球训练,学生可以在完成转身、加速跑、跳跃等动作的训练中不断提高机体的灵活性,增强自身的核心力量。数据显示,在正规的足球比赛中,参赛者的体能在两小时内被大量消耗,多达上百次的短距离冲刺、上万米的累计奔跑距离都使得参赛者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足球比赛也是一场真正的耐力角逐,对于提升人体的耐受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2.足球运动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

足球运动具有对抗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赛场瞬息万变等特点,所以足球比赛具有相当高的观赏性,这也是足球运动风靡全球的主要原因。但运动项目都具有消耗身体大量能量等特点,足球运动同样如此。足球比赛有着激烈的身体对抗、战术变化等特征,使得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在竞争中不断地被大量消耗,这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非常之高。同时,足球运动还需要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养,其中教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运动员,能够自觉参加足球训练,努力提高足球技能。如果不了解足球文化,不能正确领会教练的意图,不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扬长避短,不善于与同伴紧密配合,是难以取得理想成绩的。

二、足球运动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1.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的传统教育很少涉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把学生看成学科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通常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开放的思维能力,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这些只靠“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是很难培养出来的,而足球运动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足球运动是对抗性激烈的运动,考验一个人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大学生通过参加足球运动可以不断提高足球技术运用能力和战术运用水平,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2.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足球运动中丰富的战术运用是至关重要的。足球场上的参赛人员多,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的变化更是数不胜数,因此,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足球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要求运动员不断根据眼前的状况去选择合适的进攻路线、防守路线,迅速判断如何传球、如何更好地与队友配合等,这都需要运动员具有创造性思维。同时,教练也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要对赛场上的形势进行准确把握,适时改变战术等。因此,无论是对场上运动员还是对场下教练来说,足球运动都是一项极具创造性思维的运动。通过参加足球比赛,大学生的临场判断力可以得到增强,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足球运动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1.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面对有“小社会”之称的大学校园,部分大学生往往忽视集体的作用,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往往以个人发展为主要目标,缺乏为集体做贡献的精神。这样毫无疑问是不利于个体思想道德情操培养的,这也是当代高校亟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因为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个人生活在集体之中,个人的一言一行会影响集体的利益和发展,而美好的集体会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若损害集体利益最终必定损害个人利益。足球运动是一项非常讲究彼此配合的集体运动项目,单靠个人能力是无法带领队伍走向最终胜利的。所以,足球运动永远是将集体利益排在第一位的,个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集体取得最终的胜利。通过参加足球运动,大学生能够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和自我奉献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是以事业心为核心,以谦虚好学为基础,与其他人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种优良品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能力毕竟有限,所以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需要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团结协作意识较差。而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要求每个参赛队员团结一心,各展所长,各尽其责,共同取得比赛的胜利。因此,通过参加足球运动,大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团体意识,提高团结协作精神。

四、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应发挥的作用

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在开展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从吸引学生选课到开课后的训练、战术讲解等都要区别于传统教育。要多以其他地区成功的推广实例为参考基础来设计自己的课程教学方案,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训练并行,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

2.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足球运动是一项融集体性、多变性、对抗性、连续性于一体,涉及多种能力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足球运动以带球、传球、射门以及队友间的配合等为主,在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精心选择提升个人技术以及球队整体战术的方案,促进学生技战术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抗挫能力、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多方面能力共同提高,才能达到最终理想的效果。

3.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心态的变化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和指责,否则可能会对学生的自尊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降低學生的学习热情。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使学生心情舒畅,让学生充分感受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

综上所述,在目前高校学生综合体质达不到标准、集体观念和自我奉献精神比较缺乏的背景下,推广足球运动无疑是一种高效且具有很多益处的方式。当然,高校在推广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而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一样让学生被动地参加运动,这就考验体育教师能否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要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发展足球运动,提高高校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司允虎.新形势下足球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

[2]王旸,张永康.普通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

[3]酒华炜.“校园足球热”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与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01).

[4]滕占强,李吉成,王冠军.“新校园足球”视域下的高校足球教学新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0).

[5]王玮.试论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及优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05).

[6]沈雅雯.高校足球教学中足球意识的培养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足球运动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