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宿州市乡村旅游扶贫研究
2019-10-24蔡雪洁段阳阳朱陈陈
蔡雪洁,段阳阳,孟 莉,朱陈陈
(宿州学院 管理学院,宿州 234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新时期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引擎,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扶贫,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就近从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乡村振兴战略起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扶贫的概念最初是在1991年提出的,国内学者关注的是旅游扶贫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理论上,学者的研究主要在旅游扶贫和精准扶贫的模式、战略、机制、效应等方面;实践上,学者大多结合西“丝绸之路经济带”、云黔鄂川等地民族村寨进行扶贫研究,对中部地区研究较少[1-4]。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端,总面积9 7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54.1万人,有“奇石之城”、“马戏之乡”、“酥梨之都”、“果海粮仓”之称的美誉。宿州市所辖四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仍有50万人生活贫困,扶贫任务在省内第一,最为艰巨。贫困基数大,扶贫难度大,脱贫攻坚任务尤为严峻。对宿州市进行旅游扶贫问题研究,结合当地乡村旅游资源提出建设性意见,能为广大的中西部落后地区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二、宿州市旅游扶贫的现状
(一)宿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现状
宿州市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宿州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休闲旅游量质提升,2018年,宿州市乡村旅游实现接待游客6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7亿元,现拥有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六个省级示范区,19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省级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8家;4个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5](表1)。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283家、位居安徽省第一。宿州市发展家庭农场5 909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05家,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如何利用这些乡村旅游资源,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表1 乡村旅游资源
(二)宿州市乡村旅游扶贫现状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宿州市的贫困村从2013年的359个减至2018年底的8个,贫困率从11.79%降至1.22%,兜底保障扶贫将符合条件的17.3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低保范围,确保能够如期实现脱贫的目标。 2016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全省33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宿州市有泗县刘圩镇秦场村等44个村入选省级以上重点旅游扶贫村。目前,宿州市乡村旅游扶贫主要采取社区旅游扶贫和景区带村扶贫两种模式。
在乡村旅游扶贫政策上,宿州市出台 “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宏观上作出了旅游扶贫工作指导性意见,并对政府在资金扶持上提出具体要求,最大程度上支持乡村旅游扶贫,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乡村扶贫旅游品牌的创建上,灵璧县“三元文化”、泗县“运河文化”、萧县“书画文化”、砀山“农业文化”、埇桥“马戏文化”“孝贤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宿州市各县区积极打造特色商品品牌,参评“宿州市十佳特色旅游商品”,将各地最有特色扶贫户的农产品、土特产品推向市场。同时,积极争创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四星级以上农家乐等。
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打造上,宿州市实施 “八个一”工程项目,围绕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如集散中心、旅游公厕、公共停车场、民宿、景区标识、景区导服等,来完善宿州市整体的乡村游整体环境。
在乡村旅游扶贫的人才培训上,宿州市先后组织省级旅游扶贫村的主要负责人、致富带头人等参加乡村旅游专题培训,让乡村旅游扶贫策划和参与人员拓宽视野、理清思路。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乡村旅游扶贫配套设施不足
由于宿州市县两级政府财政资金匮乏,财政基本上保工资保“吃饭”,缺乏持续高额的资金投入旅游扶贫项目,仅仅依靠当地企业在宿州市投资资本是远远不足的。此外,宿州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居民人均收入较低,贫富差距较大,导致民间资金投入较少。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成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中的最大制约因素,尤其体现在节假日游客出游交通道路不畅,节假日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公共场所拥堵现象。
(二)旅游扶贫产业结构单一
宿州市的乡村旅游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扶贫旅游产品大多是初级旅游产品,宿州市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和自然地理旅游资源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深度的旅游产品开发和广泛的市场营销,旅游市场竞争力还很弱。对于旅游扶贫的发展,拥有自己的特色主导产业和主导景观是关键。根据对经营户的调查结果显示也表明宿州市的旅游产品结构也不够丰富,出售的土特产、服装、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雷同较多。如砀山县从2008年以来成功举办十一届梨花节,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其发展仍然停留在“春赏梨花、秋观果实”初级的观光乡村旅游产品阶段。如何将乡村旅游发展与体育、休闲、体验乡情等结合,将砀山县“花果经济”和“互联网+”融合,实现赏花果,住民宿、品民宿、享绿意,开发亲子游、研学游、生态体验游的旅游产业仍然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三)旅游扶贫意识不足,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想要快速发展,必须得到当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参与,而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型的行业需要更多的参与者才能取得很好的发展。因为贫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时不会有很多的外来人员参与进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这意味着旅游扶贫必需依靠当地居民的力量。而对于贫困乡村来说,大多数的青壮劳力都已经外出工作,剩下的老人幼童因知识水平有限,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对于老年人来说,根深蒂固的务农思想也没有办法轻易改变。这些原因导致宿州市农户对旅游扶贫工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缺乏
虽然所拥有的乡村旅游资源是景区主要吸引力的根源,但是旅游扶贫工作的水平或质量高低,旅游服务体系是否完善,也会相应地影响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想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人才是关键,旅游扶贫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影响着扶贫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要使旅游扶贫快速启动实施,推动乡村振兴,旅游扶贫的专业人才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专业的旅游扶贫人才对旅游业有着更深入的了解,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发展乡村旅游,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
旅游扶贫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是宿州市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改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拓宽资金的投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单设预算科目,整合各部门资金,鼓励扶贫重点村建档贫困户参与旅游扶贫项目。二是发展企业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是指在政府的引导下,依托宿州市现有的旅游资源,持续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业的收入,实行动态旅游扶贫。
同时,要用好用活国家关于旅游扶贫政策[6],积极申请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国家补助资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国家开发贷款,不断改善重点旅游扶贫村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重点用于村内旅游引导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扶持乡村旅游扶贫点的村和农家乐进行浴室、厨房、公共厕所、网络等进行改造。
(二)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商业化社会的形成,城市高强度的运转等原因导致现代人更加热爱追求宁静,而这正是宿州市所具有的最大的优势,同时,单一的旅游产品已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旅游产品,生产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经之路。
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将旅游与乡村农业、乡村文化和乡村体育结合起来。整合乡村农业景观资源,依托宿州丰富的乡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推进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创意化,大力扶持传统技艺创意园、民俗文化社区、乡村特色节庆活动建设[7]。依托黄河故道湿地、龙脊山、石龙湖湿地等山水环境,发展撑船、登山、露营、滑翔伞等康体运动,建设综合型乡村运动基地,打造具有宿州特色的乡村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如砀山良梨镇,可以充分利用“果海、美食、运河”的资源优势,凸显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特色产品,建设以休闲农业、度假庄园为主导,包括乡村运动、民俗体验、文化娱乐产品的乡村旅游产品新业态。
(三)提高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意识,鼓励自主创业脱贫
提高居民参与度,一要转变当地村民的思想,建议相关部门采用旅游扶贫宣讲进乡村等方式广泛宣传,让居民深入了解发展旅游扶贫的目的以及作用,同时培养一些优秀的旅游产品经营户,让这些优秀的经营户起模范作用。当然,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是不破坏当地居民固有的一些生活方式,在不违背当地居民意愿的情况下政府出面鼓励当地居民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二要鼓励旅游扶贫村的外出青壮劳力回乡自主创业,政府设立专项帮扶资金,无息提供给返乡青年作为从事旅游行业的启动资金,并制定相关奖励政策,评审出年度或季度优秀的旅游工作者,对于在旅游扶贫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回乡青年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以激励外出青壮年回乡帮助当地脱贫致富。
(四)完善发展旅游扶贫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分批组织旅游从业者考察学习苏浙沪等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不断总结,形成一套可复制的宿州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新鲜血液,从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向优秀专业旅游人才提供便利,鼓励更多专业的旅游扶贫人士进入基层参与旅游扶贫的发展[8],同时采取竞争机制,每年或者每月奖励部分优秀的旅游工作人员,鼓励旅游扶贫专业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宿州市旅游扶贫工作中。
针对旅游扶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要加强对旅游扶贫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优化服务水平。可以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以此提升服务质量;此外,还要进行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完整的培训,不仅是提高旅游扶贫从业人员在服务方面的意识,更要提高旅游扶贫人员的眼界和管理理念。
五、结论
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种 “造血式”扶贫,要使其真正具备造血功能,就必须多措并举多维扶贫,充分发挥综合带动作用。在解决扶贫资金,改善旅游扶贫村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长效扶贫机制,让居民多参与,才能让宿州市精准扶贫的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提升旅游扶贫的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