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加蓬地区耵聍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9-10-24贾岩峰刘吉祥
贾岩峰 刘吉祥
天津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耵聍是由外耳道的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物混合脱皮上皮形成的。耵聍通常借助张口,咀嚼等下颌运动排出外耳道。当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就形成耵聍栓塞。耵聍栓塞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外耳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耳堵塞感、听力下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及眩晕,合并感染时导致耳痛[1]。笔者在中加合作医院执行援非医疗任务工作中发现非洲加蓬地区耵聍栓塞的发病率很高,本文将通过回顾分析非洲加蓬地区960例外耳道耵聍栓塞患者的就诊情况分析耵聍栓塞的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非洲加蓬地区中加合作医院经门诊治疗的960耵聍栓塞患者。年龄范围1-87岁,平均38.9±24.5岁,男性560例、女性400例;单耳370例,左耳160例、右耳210例,双耳590例。
耵聍栓塞患者纳入标准:经额镜下肉眼观察或耳内窥镜下确诊,排除中耳炎和鼓膜穿孔病史,排出外耳道胆脂瘤和外耳道表皮栓塞。记录耵聍栓塞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患耳侧别和首发症状以及耵聍栓塞的颜色、硬度、阻塞的部位。
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均数以x±s表示,各指标均为计数资料,比较均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960例耵聍栓塞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中男性560例,占58.3%,女性400例,占41.7%;1-15岁患者最多,有258例,占26.9%,其次是60岁以上患者,248例,占25.8%,各年龄段中性别之间有差异性,χ2=14.510,P=0.013,男性多于女性,详见表1。
3.2 患耳侧别分布情况
患耳侧别的分布中单耳370例:左耳160例,右耳210例;双耳590例。性别水平上比较,单双耳之间有差异性,χ2=14.017,P<0.002,双耳多见;左右耳之间无差异性,χ2=1.980,P=0.159,但右耳多于左耳,详见表2。
3.3 首发症状分布情况
耵聍栓塞患者首发症状中以耳堵最为常见,有386例(40.2%),其次为听力下降280例(29.2%),耳鸣和眩晕较少见,分别为78例(8.1%)和62例(6.5%)。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32,P<0.001,详见表3。
3.4 栓塞部位分布情况
耵聍栓塞的部位多位于软骨部,有559例(58.2%),整个外耳道者186例(19.4%),骨部和近鼓膜处较少见,分别为132例(13.8%)和83例(8.6%)。不同性别间比较,χ2=3.287,P=0.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1耵聍栓塞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Table 1 The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with impacted cerumen
表2耵聍栓塞病患侧别情况Table 2 The side of the patients with impacted cerumen
3.5 栓塞的颜色分布情况
根据耵聍栓塞颜色的深浅将其描述为黄色、褐色和黑色(如图1),其中以黑色多见,383例(39.9%),褐色次之,315例(32.8%),黄色较少见,262例(27.3%)。不同性别间比较,χ2=1.116,P=0.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5。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3,P<0.001,详见表6。
图1耵聍颜色Fig.1 The color of cerumen
3.6 栓塞的硬度分布情况
根据耵聍栓塞的硬度将其描述为蜡状(栓塞成团块状,质较软)、石状(栓塞成团块状,质坚硬如石)、泥状(栓塞不成形,质软如泥)和油状(栓塞不成形,质粘如油,俗称油耳),其中蜡状和石状耵聍多见,分别为380例(39.6%)和230例(24.0%),泥状和油状较少见,分别为195例(20.3%)和155例(16.1%)。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509,P=0.474,详见表7。
表3不同年龄段患者耵聍栓塞的首发症状分布情况(年龄:岁)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of initial symptom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patients with impacted cerumen(Age:year)
表4耵聍栓塞的部位分布Table 4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s with impacted cerumen
表5耵聍栓塞的颜色分布Table 5 The distribution of color with impacted cerume
表6不同年龄段患者耵聍栓塞的颜色分布情况(年龄:岁)Table 6 The distribution of color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patients with impacted cerumen(Age:year)
4 讨论
耵聍俗称耳屎,在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中,它的产生是一个正常而自然发生的过程。耵聍是由耵聍腺分泌产生,它由蛋白质、脂类、糖肽、氨基酸、短链和长链脂肪酸、芳香族长链碳氢化合物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2]。它维持外耳道的弱酸性环境(PH 5.2-7.0),有杀菌、保护、和润肤性能,保护耳朵不受感染,并提供屏障,粘附外物,阻止昆虫和尘埃的进入[3,4]。
正常情况下,外耳道借助下颌关节的自然运动和上皮的移行具有自我清洁功能。当外耳道的自净机制被破坏,耵聍堆积,混合皮脂腺分泌物及脱落上皮形成团块堵塞于外耳道而引起耵聍栓塞[5]。许多因素可增加耵聍栓塞的风险:如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的毛发,使用棉签清洁耳道、耳道式耳塞等都可挤压耵聍,阻碍其排出[6,7];佩戴助听器也可增加耵聍栓塞的发生率[8]。研究也显示耵聍栓塞与环境因素有关,潮湿环境地区的居民比湿度较低地区的居民更常见[9]。耵聍一般分为“干”型和“湿”型两类,前者主要在亚洲血统的人中更普遍;“湿”型在白种人和黑种人中较常见[10]。陈萍等[11]在2005年调查武汉1214名儿童发现干耵聍占总数的22.2%,湿耵聍仅占湿性耵聍总数的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根据耵聍栓塞的性状将其描述为蜡状、石状、泥状和油状,其中蜡状和石状耵聍多见,分别为380例(39.6%)和230例(24.0%),泥状和油状较少见,分别为195例(20.3%)和155例(16.1%);不同性别间比较,χ2=2.509,P=0.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可将蜡状和石状列为“干”型,而泥状和油状归为“湿”型,干型多于湿型。根据笔者对耵聍栓塞颜色的观察,按照颜色深浅描述为黄色、褐色和黑色,其中以黑色多见,383例(39.9%),褐色次之,黄色较少见,分别为315例(32.8%)和262例(27.3%);不同性别间比较,χ2=1.116,P=0.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比较,χ2=40.0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栓塞的时间和部位有关,时间越长,部位越深,颜色也越重;也可能因不同个体耵聍组成成分的不同而有差异。
耵聍栓塞的发病率很高,它可以影响高达6%的总人口[12]。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200万病人因为耵聍栓塞而就诊,约800万病人需要治疗[13],而英国大约每年230万人患病[14]。报道还显示大约10%的儿童和7%健康成人发生耵聍栓塞,而在养老院甚至约57%的病人发生耵聍栓塞[10]。关于耵聍栓塞的发病率我国没有全国范围的调查,陈萍等[11]报道武汉市幼儿园儿童耵聍栓塞患病率高于10%,卜行宽等[15]在江苏省耳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耵聍栓塞的患病率为1.4%,徐展等[16]在西安市中学生耳科疾病现况调查发现耵聍栓塞的患病率为2.3%,可见儿童发病率较高。本研究中,男性耵聍栓塞患者中占560例(58.3%),女性400例(41.7%);男性多于女性,与国外文献Gabriel OT[17]报道的239例耵聍栓塞患者中男性占62.3%(149例),女性占37.7%(90例)类似。这可能由于男性的耵聍腺和皮脂腺相对于女性发达有关,或者与激素水平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也显示1-15岁及60岁以上患者居多,分别为258例(26.9%),248例(25.8%),各年龄段比较,性别之间有差异性,χ2=14.510,P=0.013,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其他研究报告一致,耵聍栓塞在儿童及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18]。同时,耵聍栓塞的病患侧别,不同性别间比较,单双耳之间有差异性,χ2=14.017,P<0.002,双耳多见;左右耳之间无差异性,χ2=1.980,P=0.159,但右耳多于左耳。Marchisio P等调查1个月至12岁的819名儿童中,耵聍栓塞 594例(72.5%),其中478例(80.5%)为双侧;还提示耵聍栓塞在年轻、非洲或亚洲儿童中更常见,而且与年龄、性别、种族及就诊原因无关[19]。
表7耵聍栓塞的硬度分布Table 7 The distribution of hardness with impacted cerumen
耵聍栓塞主要表现为耳堵塞感、听力下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及眩晕,合并感染时导致耳痛,但因其所在的位置和栓塞程度的不同,患者的首发症状因人而异。由于外耳道的耵聍腺及皮脂腺位于软骨部,理论上栓塞应该位于软骨部。本研究也显示耵聍栓塞的部位多位于软骨部,559例(58.2%),占据整个外耳道者次之,有186例(19.4%),骨部和近鼓膜处较少见;不同性别间比较,χ2=3.287,P=0.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占据整个外耳道者可能由于起初耵聍阻塞不完全,且患者无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量积累而引起;骨部和近鼓膜处的耵聍栓塞患者多数是由于患者自行掏耳而将栓塞块推入外耳道深部形成的,且观察到此类栓塞团块的特点是中央略呈凹陷。960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以耳堵最为常见,有386例(40.2%),其次为听力下降280例(29.2%),耳鸣和眩晕较少见,分别为78例(8.1%)和62例(6.5%);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32,P<0.001。国外报道耵聍栓塞患者以听力下降表现多见,且听力下降为传导性耳聋[20]。根据耵聍堵塞外耳道程度的不同,听力损失范围在5-40dB之间[10,21]。首发症状表现为耳鸣和眩晕的患者耵聍多位于骨部或近鼓膜处。刘鹏等[22]人发现耵聍接近骨膜的患者耳鸣发生率是耵聍位于软骨部的3倍左右,耳鸣并不是耵聍栓塞的主要症状;耵聍部位在接近鼓膜处、耵聍引起外耳道完全堵塞及年龄较大患者更易出现耳鸣症状。当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时,一方面引起外耳道皮肤肿胀,糜烂发生外耳道炎,患者出现耳痛表现,但常伴有堵塞感;另一方面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本研究中因耳痛就诊的耵聍栓塞患者占16%,且多合并耳堵或听力下降,但因咳嗽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未见到。
总之,耵聍栓塞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其非洲加蓬地区的临床特征如下:①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及老年患者;②男性多于女性,双耳多于单耳,左右耳患病无差异性;③耵聍栓塞以黑色蜡块状多见,多阻塞于外耳道软骨部,骨部及近鼓膜处少见;④耵聍栓塞的症状以耳堵和听力减退首发常见,耳鸣和眩晕少见。这些特征对国内耵聍栓塞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将有助于指导我们加强对特定人群耵聍栓塞的预防,并进行合适的治疗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