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坦尼剧院携歌剧《奥涅金》亮相上海大剧院:一次从文字到音乐的转换

2019-10-24上海大剧院

歌剧 2019年9期
关键词:奥涅金斯坦尼柴可夫斯基

文:本 刊 图:齐 琦/上海大剧院

以一部歌剧作为全新演出季的开幕大戏,是上海大剧院延续多年的传统。如同往年一样,以“焕彩,一如初见”为主题的上海大剧院2019-2020演出季,仍希冀与观众一起回温经典、重拾感动,寻找爱上艺术、爱上剧院的那份初心。

9月11日至14日,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以下简称斯坦尼剧院),携其歌剧团、交响乐团、合唱团近200名演员,带来三场“原味”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再续经典的方式,开启上海大剧院全新演出季,同时也为俄罗斯诗人、作家普希金诞辰220周年纪念呈上特别演出。

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大文豪普希金于1830年完成了一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成功地塑造了贵族青年奥涅金这一俄罗斯文学“多余人”形象的鼻祖。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称赞这部作品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时隔近50年后,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伊利莎维塔·拉芙洛夫斯卡娅向37岁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举荐了这部作品。柴可夫斯基读后大受触动,便以此为蓝本创作了一部同名歌剧。这部歌剧一经上演便一炮而红,先后在莫斯科大剧院和马林斯基剧院上演。

OUTLINE / From September 11 to 14, the Moscow State Stanislavsky and Nemirovich-Danchenko Music Theatre presented three performances ofEugene Oneginat the Shanghai Grand Theatre. As the opening opera of the 2019/20 season, the performances also featured a special performance to mark the 220th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Pushkin.

右页:“金面具奖”获得者亚历山大·泰特尔

由柴可夫斯基和希洛夫斯基携手改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歌剧脚本,大部分采用了普希金的原诗,遣词造句十分贴近原著,遵循了原著的人物性格。剧情讲述男主角奥涅金因当年玩世不恭地拒绝一名少女的求爱而终生抱憾。经过柴可夫斯基音乐和戏剧化的改编,女主人公的爱情和命运上升为全剧的核心,使故事呈现更强烈的悲剧色彩。咏叹调、咏叙调、合唱和重唱,以及俄罗斯浪漫曲、民族歌曲等旋律,都充分证明柴可夫斯基高超的音乐天分与作曲技巧。

此次来沪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历史可追溯至百年前。1918年,在20世纪戏剧界传奇领军人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的帮助下,莫斯科大剧院歌剧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第一部作品正是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1922年,尽管经济困难、布景简陋、没有服化,这部只有钢琴伴奏版的歌剧首演仍然成为了莫斯科的一大事件,引起了巨大反响。对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信里对拉赫玛尼诺夫这样写道:“《叶甫盖尼·奥涅金》获得了巨大成功,观众们都流下了泪水”。为了纪念该版本的诞生,由“奥涅金厅”门廊演变而来的剧中建筑元素、塔季扬娜的闺房和圆柱造型的树干都得以保留。1941年,莫斯科大剧院歌剧工作室和丹钦科之后建立的莫斯科艺术剧院音乐工作室合二为一,成了今天的斯坦尼剧院。时至今日,《叶甫盖尼·奥涅金》已成为剧院上演千场的象征和保留剧目,而“奥涅金厅”门廊的元素也被设计在了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标识上,延续至今。

该版《叶甫盖尼·奥涅金》有什么特别之处

此次剧院四度来华,带来的是由“金面具奖”获得者亚历山大·泰特尔(Alexander Titel)执导的2007年版《叶甫盖尼·奥涅金》。导演亚历山大·泰特尔在继承和致敬初版歌剧的同时,极具创造性地将三幕改为两幕,力图还原普希金原著中所表达的思想,并加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诠释,细腻地刻画了剧中人物性格的心理变化。

上:《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海演出剧照

导演亚历山大·泰特尔说,这是一部对我们剧院来说至关重要的作品,因为《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才有了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100多年前,著名的导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正是因年轻时在工作室排演这部作品,之后促成了斯坦尼剧院的诞生。这部剧一代一代地被演出,已经有将近80年。

大家知道,剧院并不是一个博物馆,它是鲜活的,体现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苦难与喜悦。20世纪斯坦尼剧院意识到要制作一个新的版本,来更好地适应和反映现代的现实世界。与此同时,剧院为了这部戏翻修了建筑,升级了舞台的设备,让这部戏能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2007版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其他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呢?导演表示普希金与柴可夫斯基共同创作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可以说是俄罗斯最广为人知的音乐作品——不只在俄罗斯,在全世界都为人熟知。正像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歌剧,俄罗斯歌剧也是享誉世界的,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包含了《叶甫盖尼·奥涅金》,此外还有《黑桃皇后》《鲍里斯·戈杜诺夫》和《麦克白夫人》。而《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这些作品中最为直接的一部,它的情节非常简单,作者柴可夫斯基甚至一段时间内拒绝称它为歌剧,而是定义为“抒情音乐作品”。也正因如此,柴可夫斯基写作完成之后,并没有把这部剧交由莫斯科大剧院或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演出,而是希望由莫斯科音乐学院下属的工作室来排演,特别强调由年轻的演员来演出这部歌剧。柴可夫斯基希望为剧中简练的故事找到生活中对应的对象去演绎,导演也把这种简洁的理念带到了这个版本中。

在导演看来,《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非常符号化、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没有任何琐碎的场景,而具有许多较为静默和留白的部分。这主要是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希望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将视角聚焦在主人公内心的表达上,体会他们内心的挣扎与忧虑,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而不需要过分在意外界或者舞台的琐碎细节。这部作品最主要讲述的是年轻人的失望,以及经历不顺遂没有结果的爱情之后转变为绝望的故事。

右页:指挥菲利克斯·克洛波夫表示将呈现一部非常安静、温柔、简练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罗斯歌剧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指挥菲利克斯·克洛波夫(Felix Korobov)说道,歌剧本身有很多不同的流派,甚至同一个国家每部歌剧都是不一样的,很难一概而论一个国家的歌剧有怎样的特性。并且,各个国家的歌剧也都是互相联系的,特别是18至19世纪——这点也是很有趣的,各国文化间的互相影响一直非常强烈。也正是因为这样,各国的艺术家不断在进行创新,创作出新的作品。

指挥表示,他们将要呈现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非常安静、温柔、简练的作品。它不是立马能看到很多闪光点那种类型,而是非常注重内心世界的作品。大家在每一幕每一个场景中都能看到这种安静温存的、体现家庭温馨感的画面。

这部作品在指挥看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这点也贯彻于整部作品的主旨——它不是在舞台上造成了不起的效果,而是通过安静的场景来吸引大家对人物的内心产生关注,在音乐的特性上也是如此,即让观众担忧角色的担忧,感受角色的感受。这一点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当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当然其中也有高潮,但整体而言它是透明和安静的。它对观众的要求也非常高,这部作品的音乐强调“听”,听到的不只是音乐,也是人物的情感流淌。

一般而言,乐曲总谱上的速度都是作曲家自己标记,但现在通行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版本的速度是艺术家在演出之后重新设定的速度。柴可夫斯基原来设想中节奏会更加绵延而平静,从而使整部作品是流动的,在场景间平顺地衔接,没有热闹的转场,这个版本也会更贴近柴可夫斯基最初的想法。

指挥家张国勇在对话大师活动中表示《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拥有神圣地位

从普希金到柴可夫斯基

指挥家张国勇曾经在俄罗斯留学,对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和《叶甫盖尼·奥涅金》都非常熟悉。在谈到这部作品时,张国勇说,这个版本更贴近柴可夫斯基的原意,剧院的诠释希望音乐能够用内心感受,而不是像其他歌剧作品追求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歌剧更重要的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听的,从原著到话剧再到歌剧,音乐能够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因此这是欣赏歌剧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当我们在莫斯科旅行,对于文化的真正了解,一定要身处其中,在街头生活场景中感受。普希金可以说是俄罗斯‘精神上的皇帝’,他的创作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柴氏在我们做音乐的人心中也是如此。我们知道上海的东平路有普希金雕像,从中也可以看出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很多资深的指挥家都有在俄罗斯学习的经历,对中国文化、音乐影响巨大。”

俄罗斯的历史进程也与西方世界不同,当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成熟的时候,俄罗斯尚处于封建农奴社会,当时的艺术家们能够感知到民族存在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理想,却不知如何改变,因此产生了这个人物想要突破而不知如何突破的形象,也即《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所表现的“多余的一代人”。在欣赏歌剧的时候,也应该对作品的历史有所了解,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看热闹”。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叶甫盖尼·奥涅金》有神圣的地位,可以说是国家音乐文化的制高点,引以为豪。

张国勇表示,他在俄罗斯学习期间,看得最多的就是斯坦尼剧院制作的歌剧。如果大家有机会去俄罗斯旅游,大家会发现斯坦尼剧院门口的外国人并不会特别多,不像莫斯科大剧院或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那样会有很多游客去“精神照相”。“斯坦尼剧院更注重的是艺术质量和创作理念,在那里欣赏歌剧的时候,我总觉得他们的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有文化’的剧院。因此,我觉得这次他们来到上海演出俄罗斯歌剧,是很不容易的。”

在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还表示:“近年来,在上海或者说在中国的舞台上,除了《天鹅湖》之外,观众得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舞台艺术。这两年很多俄罗斯的题材或是文学作品都被搬上舞台,包括刚刚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刚刚结束的、连续八小时的《静静的顿河》,之前在乌镇戏剧节演出的戏剧版《奥涅金》,还有更多的俄罗斯文学作品通过舞台得到不同呈现,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真正魅力。我们希望这一部制作能让观众从传统中发现俄罗斯的艺术之美,这也是我们期待这部歌剧带给上海观众的体验。”

结合开幕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海大剧院还打造了一系列与演出相关的艺术体验和教育活动,包括一楼艺术长廊的“跨越百年的音乐诗篇”联合特展、“《奥涅金》的情爱之殇”艺术课堂、“从普希金到柴可夫斯基”的对话大师活动、线上读书会,以及舞台后台探班等公益活动,旨在令观众更多了解普希金与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之作。

《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海演出剧照

猜你喜欢

奥涅金斯坦尼柴可夫斯基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浅谈在综艺节目多机位拍摄中斯坦尼康的定位和使用技巧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性格成因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浅析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咏叹调《假如我喜爱家庭生活》的场景与表演处理
真正的谦卑
“多余人”的苦恼
——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
此情可待成追忆——纪念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纯洁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