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方课教学
2019-10-23唐连庆
唐连庆
摘 要 地方课程的开展是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对新课标课程的补充与延伸,是丰富初中教育教学课堂、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培养的重要课程。笔者以初中地方课实践教学为例,谈一谈其课程积极作用及教学要点,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初中;地方课;教学要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9-0192-01
新课程结构的调整并不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展的,它包括三个内容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作为一门新学科,是指初中学校在挖掘地方和课程资源、研读教材中所总结出的新教学资源,是在教师引导下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教师应正确认识初中地方课程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地方课程特点寻找合适教学方法,以推动初中地方课程的有效教学。
一、初中地方课课程意义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课程的民主化发展,提高其适应性,改变旧式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狀况,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初中开展地方课程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非主流文化进入初中课程提供了可能。
之所以提出要在初中学段开展行之有效的地方课程,是因为地方课程能够为地方所服务。它的存在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要求,解决教学和地区之间的矛盾,能够为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课程学习中了解地方文化,感受地方特色,进而发展学生热爱本土的情怀,促进学生素质结构的完善发展。
其次在初中学段开展地方课程能够丰富初中课程结构,对课程教学进行适当的补充。且该课程与学生发展紧密联系,对学生的个人意识、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是满足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综合发展有很大裨益。
二、初中地方课教学对策
那么究竟如何开展有效的初中地方课程教学呢?笔者也将以初中地方课程为教学案例,展开教学对策的深入探讨。
(一)了解教材,深入教材
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明确教材的主题内容是开展地方课程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只有明晰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做好教学设计,后续的教学活动才会顺利的有效开展。地方课程本就与普通课程有所差别,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尽可能的把握地方课程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
如针对地方课程《成功训练》,该课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悟和反思,意在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与失败心态,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从该教材的教学特点和内容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二)小组实践,深入地方
教师在设计地方课程教学时应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量教学活动,要注意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也是地方课实施的重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学科教学要求,倘若教师仍然采用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辅助地方课程教学,只会让“一潭死水”的教学课堂仍然存在,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给地方课程教学提供足够的可能性,让学生们“活”过来。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刻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开展趣味活动,深入实践。丰富多彩的新式教法不仅能够让的地方课程教学课堂变得趣味横生,也能够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强化自身认知,在直接感受下深化自身知识学习体验。
(三)总结汇报,深化学习
为给学生一定会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就要开设总结汇报学习阶段,让学生就自我的时间学习、自我认知展开汇报探讨,在公开讲解下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当然,教师也要注意挖掘和完善地方课程教材,可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补充、修改、拓展、新编中丰富地方课程教材,让教材更贴合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吻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地方课程的学习有效性。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要有重点、有难点地对教材进行剖析,以确保教学贴合学生发展需要。此外,教师也要建构符合新课改需要的地方课程新式教学评价机制,将课程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上。这样地方课程的教育价值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才能够在参与地方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好的进步与成长。
三、结语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地区教师必须全面认识地方课程的积极作用。在结合教学特点下积极探析教学新对策,在提高初中地方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更好地建构初中地方课教学新课堂,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辉.浅谈地方课的多元化教学[J].赤子(中旬).2013(10)
[2]亢明明.吉林省S市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