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在体育课上绽放光彩
2019-10-23赵宇豪
赵宇豪
摘 要: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了体育锻炼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紧密结合。改变体育教学的结构,在体育课堂中加入游戏环节,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一环。体育课游戏的功能非常强大,是体育教学的得力助手。既有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活动,它是具有一定情节和比赛因素的身体活动,在趣味的游戏中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身体素质和个性。因此,在体育课堂加入游戏,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 游戏 学习兴趣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9-0-01
如何在体育课上加入游戏内容?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组织教法。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快乐或充满激情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最难达成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允许学生间交谈、商讨,提示。在游戏和竞赛中,在限度范围内可以为同伴助威、加油、呐喊。同时,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还应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与建议,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每分钟都是一种享受,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达到强身、健体、育心的目的。具体的措施有:
一、导入课堂时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比如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達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本堂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时用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游戏问答比赛的方式,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通过这一环紧扣一环的提出问题,不仅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思维、公平竞争、彼此交流的活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象;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安排练习时涉及有趣的游戏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既然是游戏,也缺少不了安全问题以及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问题等。设计游戏环节也要把好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安全意识,并有效控制运动量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比赛中,由于小学生普遍存在“求胜心切”的心理,往往忽略了自身安全。鉴于此,体育教师在针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选择和组织时,要把学生的安全摆在第一位。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和接受能力等生理特点,并将游戏的时间、强度和密度及学生的运动量等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为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作基本的保障。
2.注重全面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时,要坚持“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原则。例如,某些游戏只适合女生,但个别教师为了实现课堂的整体性、组织纪律性,就让女生和男生共同进行游戏,这样游戏效果不理想,影响整堂体育课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体育游戏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全面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因此,将体育游戏和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不但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四、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应把兴趣作为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据此来选择游戏教材。但是不可一味追求趣味性,而抛弃游戏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教育目的任务为准则,把游戏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积极的育人手段,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既得到身体锻炼,又得到良好的品质教育。
五、真实性与鼓动性相结合
游戏结束时的评判工作是游戏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游戏活动的结果,特别是胜负的评定极为重视,不当的评定结果不仅会挫伤学生以后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对老师的信任度产生怀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规则要求对游戏的胜负结果,实事求是地作出明确的、公正的评判。肯定胜方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对于负方要正确引导结果归因,鼓励他们今后再接再厉。与此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把在课堂游戏中得到的收获,渗透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努力学习,勤奋向上,争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总之,在体育课教学中,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游戏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即激“情”、激“趣”、激“志”,从而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潜潜移默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即激“疑”、激“思”、激“智”,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游戏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
参考文献
[1]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潘绍伟,于可红. 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小京,孙立平.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要注意“四个结合”[J].科教文汇,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