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2019-10-23向禧

中文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常态协同思政

向禧

摘 要:在新的经济常态背景之下,社会所需人才模式在不断的变化,而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计划的质量,对此本文将从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方面着手,以期能够为高校优秀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常态 党建 思政教育 协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9-0-01

现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水平与物质文化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因此社会各行各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见解与要求,而如何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则成为了高校目前的工作重心之一。在这样的新常态背景下,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而将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进行协同创新,不断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又能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对此,本文接下来将重点探析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协同创新的途径。

一、树立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创新的理念

高校在对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时,应当树立起正确的协同创新理念,并对各种组织活动与管理机制展开科学的指导,如此才能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有效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革新。第一,学校必须要树立起工作目标一致的理念,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再对党建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此外,在举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类教育活动时,高校必须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来确立相对统一的优秀人才培养目标[1]。而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亦可以把创新创造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树立开放的协调创新教育理念。对此,要求高校必须提高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之间的融合度与协调性,并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展开精准帮扶的一对一指导,减轻学生们的思想障碍与心理障碍,令其可以一步一步实现共同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最后,学校应当要尝试引进创新发展的理念。在对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协同创新的探索过程中,要在适当结合创新发展教育理念的正确指导下展开各项工作,当然亦要重视创新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强思政及党建工作对学校学生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一步一脚印地深化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工作,从而为党组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基础。

二、健全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创新的机制

第一,高校要做好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的创建。唯有进一步完善教育机制,才可以促使学校内部各项组织工作的协调配合以及有序开展,才能确保党建及思政工作开展的良好效果。对此,学校应当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模式、以及党建工作今后的发展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当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组建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团队。第二,做好同城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的创建。众所周知,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进行,不仅关乎到学校各项教育组织工作的有序开展,亦与当地教育资源的应用挖掘、以及教育教学机制的创建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只有学校与政府积极配合,共同完善与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的关系网,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此外,在进行同城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的创建过程中,高校要积极与政府、相关企业、其他友校就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开展进行联系与沟通,这是为了在共享教育资源的基础之上创建出更为完善的组织体系[2]。例如,可以适当增加与党建与思政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一同搭建教育平臺等,促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亦能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为其今后就业与创业奠定坚固的基础。

三、搭建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创新的平台

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及今后的就业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学校亦要试着创建与之相应的协同创新平台,这可以支撑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首先,学校要积极寻求校内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方式,进而明确教育资源共享、各项组织工作共同配合、高效沟通等教育目标,并且在基于优化教学组织管理、科学管理之上,重点突出高校党建的综合发展成果[2]。例如在教学活动这一方面,高校应要学会合理利用平台的作用去促进学校乃至地区教育资源之间的共享,举办关于党的领导政策等内容的竞赛活动等,这可以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指导方针与政策的理解,进而促进其思想政治素养能力、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其次,高校要积极探索校外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方式。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校要与社会各界、以及其他友校保持良好且密切的联系,并与媒体、合作企业携手对学生展开科学的思政教育指导。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在国际化层面上的发展,我国高校亦要注重与外国学校与外企之间的良好合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政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在全面分析大学生人才培养需求与要求的基础上,为了促进高校优秀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的有效对接,进一步确保培养出的高校大学生可以更快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并且为创建世界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中国梦。对此要求高校需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我国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的革新,在探索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树立正确理念、创建教育机制、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着手,综合提升优秀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果与质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靳来,陈高朋.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探讨[J].智库时代,2018(45):29,32.

[2]崔士祥.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1-2.

[3]韦家旭,仇萍.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6):47-48,50.

猜你喜欢

常态协同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