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及思考
2019-10-23邹春玉
邹春玉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在新时期的教学领域愈发受到重视,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在美育的指导下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已经比较常见,旨在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发挥其独有的文化熏陶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其文化品格。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小学美术教育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文化 审美素养 文化品格
传统文化始终是民族之魂,其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带有顽强的凝聚力,也体现了隽永的文化魅力。传统文化历经沧桑而得以延续下来,如今却有不少传统文化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这已经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教学举措。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所谓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某民族或地球的群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利于其生存与繁盛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存在方式,是集体与个人的智慧结晶。这一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是非常有效的教育资源。如今美术教育愈发受到重视,而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新时期的重要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其价值可以体现在:
1.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美术教育的创新
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会让学生处于一定的文化情境之中。而这一文化情境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同时传统文化也可以借此得以继承、延续、创新与发展,让学生可以取其精华,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1]。教师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教学活动,就不能仅限于为学生传授美术技能技巧,而是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术知识的精华相融合,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
2.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及其道德修养
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非常贴近生活。若是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增加与传统文化有联系的美术课程,可以将美术教育与缺失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文化艺术的生活化,让文化与教育之间克服相互间脱节的弊端。如今,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融合与运用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教学趋势,其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熏陶,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完善学生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保护美术遗产、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3.利于实现美术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更正自己对美术教育的认知与解读。即美术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对学生的美术技能技巧进行有效的训练,还应该让学生接受文化学习。在美术学习中,融入文化情境之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美术的特征进行全面的认识,同时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这一特点,并且认识到美术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一样的贡献,从而促使学生树立起美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的教学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是博大而精深的,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小学美术教师如何融合美术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传达给学生,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1.融入中国名画艺术,感悟历史文化
中国绘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其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形成的绘画艺术蕴含着诸多的内容,涵括了人文历史、文化内涵、审美意趣以及艺术成就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2]。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名画艺术,可感受到其中具有生命力的丰富历史文化,让学生既能够获取绘画知识和技能,又可以拓宽自己对美术的认知,更多地了解历史文化。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画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入到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体会他的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感悟其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例如教师为学生呈现《韩熙载夜宴图》这一作品,教师可让学生先自主鉴赏,自主去发现这一艺术作品的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五代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在创作这幅画时候的大概历史背景。实际上,这幅画描绘的就是南唐名臣韩熙载在韩府参加夜宴的整个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其中的历史文化,观察画作中的人物情绪,体会这幅画传达的思想情感。在画中,韩熙载的表情看起来是愉悦的,但是他的心里却有种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体现了一种郁郁寡欢的心情,但是却反而能够体现出韩熙载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执着追求。
2.挖掘本土民族文化,实现文化传承
在本土资源中,有不少优秀的民族文化,小学美术教师可适当地对这些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然后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间美术具备的艺术魅力。同时,将优秀的民间美术文化融入到美术教育课堂上,可以实现民间美术的传承及发展。比如教师要开展“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课程教学时,就可以融入京剧脸谱的民间美术艺术、民间剪纸美术、皮影艺术等等内容,让学生能够享受多种多样民间美术艺术的熏陶,并从中了解传统美术元素。例如在京剧脸谱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脸谱色彩中学习美术、学习传统文化。如脸谱中的红色可以代表忠勇、正义、威武以及庄严,一般采用红色脸谱的京剧人物都是富有血性的人物,比如历史上的名人关羽就是采用红色的京剧脸谱。
在皮影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皮影戏,了解艺人是如何操纵皮影人的,同时也了解皮影人是如何制作的,有利于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皮影的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皮影传统艺术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学习皮影艺术中的美术艺术。而在剪纸美术方面,剪纸在中国是普及最为广泛的一种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教师可引入多种多样的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的丰富内容及其寓意,使其接受其中的熏陶。例如祥和图案的剪纸寄托了吉祥辟邪的愿望,娃娃或葫芦等图案的剪纸则象征着多子的愿望;从风格来看,剪纸的风格也非常不同,如宜兴的剪纸艺术具有华丽工整的特点,南通的剪纸具有秀丽玲珑的特点,陕西的窗花剪纸具有粗朴豪放的特点。因此,民间美术艺术是非常丰富且各有特色的,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有效地熏陶人们的情操[3]。
3.融入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书法教育,可以弘扬传统的书法文化。同时,学生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会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支持学生充分发挥对书法艺术美的想象力,然后尽情地书写下来,培养学生热爱汉字和尊重汉字的情感。在实际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可将优秀的书法作品通过投影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并配备相适应的音乐,营造赏心悦目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练习书法时,学生更能清楚地记得这个字的构造。比如要书写“相”这个字,学生就要注意这个字在田字格中应该占据的位置。同时,在写法方面,要先写木字,再写目字,并且注意将两个字紧凑,形成一个新的字。在书法教育中,教师可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可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对美的想象,提高书法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效果。
結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优化措施,完成新时期美术教育的教学目的。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选择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兼顾美术学习和文化学习,在提高美术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同时,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月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精髓——谈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60.
[2]孙明艳.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7(10):227.
[3]王天祥.浅谈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7(12):72.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朝恒美术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