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思考使复习课更高效
2019-10-23陶艳
陶艳
【内容摘要】怎样让复习课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怎样让学生真正参与,全面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僅仅是应试教育中的解题能力?笔者有幸听了两堂优秀的复习题,有所悟,整理成文,以期对化学复习课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设局布疑 因才设教 氛围融洽 主题式教学 思维导图
一、设局布疑,促进学生再思考
例如单元复习课:第八单元金属的复习课题引入,拿出生活中的物品请同学指出其材质是什么:不锈钢勺子、铜片、金黄色的手镯,铁矿石,铁锈,其实正是第八单元所涉及的主要物质,学生在分辨的同时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并且对金属材料的分类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把相关的知识网络建构了起来:金属材料分为纯金属和合金,纯金属的共性和特性是什么,合金与纯金属比较的性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并且在鉴别时暗藏问题:金黄色的手镯到底是黄金还是黄铜?如何鉴别?又为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埋下伏笔。可谓温故而知新。
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让学生品尝饮料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又酸又甜?从标签配料表中找原因。从而引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进而对物质进行分类。
布鲁纳认为: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即是好奇心。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产生探究。我们教师应当创设满足学生好奇心的环境条件,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强烈的智力活动。
二、培养“小老师”,因才设教
改单一设老师授课为由优生讲解分析题目,而教师只是在旁边起点拨与引导的作用。在新课教学中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可能比较牵强,但是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好学生往往早已“吃饱了”,坐在那儿听老师讲自己早已会的题目难免浪费时间。如何发挥好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复习课上不是“无所事事”“浪费时间”,而是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呢?让他们成为小老师,从自己的思维角度为同学们讲解分析题目,这也是一种提升他们口才、表现力的机会,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三、教学环境自由平等,气氛融洽
“小老师”要能够自如地表现自己,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跟课堂教学环境有关系,只有在一个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没有拘束感,学生才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平等对话,改单一老师提问为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金属》一课中,学生提出:铝和金的抗腐能力有何不同?金为什么能溶解在王水中?金属和浓硫酸能反应吗?金属活动性强弱如何判断?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只有用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学习速度。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营造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行决定如何学习。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境,制造自由平等,气氛融洽的氛围。
四、自主设计中考试题,践行求知
到了复习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综合能力也有了提升。这时候可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中考试题。经过多次的反思与实践,笔者认为开展学生自主命制的试题的活动,能促进学生主动将知识进行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梳理,并能将主干知识以试题的形式进行有效利用,真正做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比如让学生将粗盐提纯设计为流程题、实验探究题。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是“喜欢,能培养创造力;能自由发挥,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站在出题者的角度,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开展学生自主命题的活动,真正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与交流、自我反思、不断完善的欲望和行动。所以笔者坚信,如果教师能用心设计和实施一些类似的教学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认同知识的价值、认可自己的能力、期待最好的自己,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五、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开放时空
主题式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源于课程且高于课程”换言之就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建构符合“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实施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序[1]。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实现以下的教学目的:第一,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第二,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这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三,主题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诸上所述,无疑都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旨相契合的。
六、建构思维导图,激发潜能
复习课怎么可以少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可以成倍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并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他们将能够达到众多想达到的目标。
思想的深度决定了课堂的高度。如何将复习课上出高度与深度,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有先进理念的引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不断追求,与学生一起,寻求“既有知识又有智慧”的复习课。
(作者单位:江阴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