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培养对策
2019-10-23薛勇闯
薛勇闯
摘 要:大学生是否能够拥有健康体魄,其直接决定于大学生的日常运动习惯。因此作为高校来讲,目前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养成优良的运动习惯,在此前提下达到激发运动兴趣以及培育运动爱好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运动习惯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9-0-01
大学生如果不具备优良的运动习惯,那么无法达到提升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拥有愉悦丰富的求学体验。作为高校及其有关部门而言,目前关键在于激发大学生自身具备的运动热情,并且为同学们提供可以选择的多种趣味性日常运动项目[1]。
一、大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期后,网络科技手段已经能够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真实生活,进而转变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但是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由于欠缺必要的辨识能力,沉迷网络的不良行为倾向,对于虚拟世界呈现强烈的兴趣。因此,以上现象构成了很多大学生忽视日常运动的关键根源。高校为了切实转变大学生对于培养自身运动习惯的认识,则在目前阶段必须能够运用综合性的手段与方式来培育同学们的良好运动习惯,对于大学生自身拥有的运动潜能予以成功的激发,如此才能达到塑造良好运动习惯的目的与效果。
二、大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现状
1.高校师生欠缺培养运动习惯的意识
从现状来看,多数大学生都承受着相对比较沉重的课业负担,并且还需要应对未来的就业压力。在此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往往仅限于关注应付自身承受的各种压力,然而忽视了最根本的身体素质提升。因此,现阶段的大学生整体上欠缺良好的日常运动习惯,无法做到经常参与有益自身健康的各项体育活动。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导员、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也欠缺必要的运动习惯培养意识,无法做到鼓励同学们更多参与日常性的各项体育锻炼。为了达到培育良好运动意识的目的,那么作为高校师生就要切实转变现有的运动参与意识。
2.高校没能为大学生配备必要的运动器材与运动场地
很多高校管理者未能做到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修缮高校现有的运动场地,因此很难达到激发同学们运动兴趣的效果。具体来讲,很多高校对于现存的体育场、体育馆以及其他运动场所未能做到全面予以修缮。同时,高校及其相关部门也没能做到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完善现有的各项体育运动设施。因此可见,高校针对体育运动领域如果未能做到给予充足的资金与资源投入,则会明显影响到同学们参与各项体育锻炼的热情。
3.网络科技手段导致的影响
大学生本身具备强烈的好奇感,多数学生对于网络科技手段都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好与兴趣。信息科技手段固然有助于简化同学们查阅各类学习资料以及开展自主学习的环节,但是与此同时,过度沉迷网络也会导致大学生忽视真实的体育运动,对于各类体育活动无法感受到参与热情。在课余时间里,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宿舍中运用笔记本电脑来观看电视剧或者电影,或者沉迷多样的网络游戏以及虚拟社交活动。但是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相比,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周边的真实世界却表现得十分冷漠。
三、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具体对策
为了保证大学生能形成优良的运动习惯,那么目前必须做到如下的改进对策:
1.切实转变师生参与日常体育运动的认识
从现状来看,很多师生并未能真正认识到培养运动习惯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以及塑造学生良好性格的必要性,因此对于运动习惯的培养表现为忽视态度。实际上,大学生若能做到全面参与有益于强身健体的各类体育运动,那么同学们将会逐步养成开朗与热情的良好性格,并且还能借助体育运动的方式来排解自身的学习压力与情绪负担。由此可见,参与体育运动在客观上可以达到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准的效果。
高校对于当前开展的各类学生体育运动需要逐步增强其具备的吸引力,尝试运用多彩的体育活动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参与。并且高校对于体育学科的整体师资水准也应当予以全方位的提升,确保不断健全现有的体育教师评估机制,对于教师综合素养等基本指标全面纳入现有的评估环节中。高校如果能够拥有综合素养较高的体育教学师资,那么有助于创建愉悦与生动的体育课,从而让大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蕴含的趣味性。
2.高校需要增大现有的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投入力度
高校管理者在目前阶段需要切实做到增大现有的体育设施以及体育场地资源投入,确保运用投入更多资金的方式来修缮校园内部的各类体育场馆。这是由于,高校体育場馆构成了大学生赖以开展体育运动的必要场所。高校体育场馆是否能达到应有的器材与设施完善性,其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自身具备的体育锻炼热情。因此在目前看来,高校管理者对于修缮体育场馆以及购买全新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应当予以全面的加大,并且善于借助多种渠道来筹集必要的资金。
与此同时,各地高校还要做到更多关注体育俱乐部的全新体育教学模式,并且对于新颖有趣的体育俱乐部模式予以广泛推行。大学生在参与体育俱乐部的基础上,就可以选择自身喜爱的体育项目予以参与,进而增强了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时的自主性。并且,体育俱乐部的灵活推广还能够达到拉近师生距离、创建和谐氛围以及缓解学生身心压力的良好效果,此项措施值得各地高校予以推广。
3.对于大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
很多高校学生目前未能拥有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其中根源就在于欠缺科学与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由于欠缺正确的引导,因此就会倾向于沉迷虚拟化的网络世界,但是却忽视了自身的真实运动需求。为了转变大学生目前的日常生活方式,那么作为高校教师、各个年级导员以及高校管理者都应当切实强化针对同学们的体育运动引导,确保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对于自身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保持应有的运动参与热情。
例如对于不善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与体能训练的大学生来讲,作为年级导员就要经常做到与其进行沟通,并且逐步引导大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同时,作为年级导员应当增大对于各类体育社团的扶持力度,运用组建学生社团的方式来吸引大学生进行参与,并且体会到参与体育锻炼的快乐。经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大学生将会摆脱沉迷网络的不良生活状态,拥有阳光的心理与生活方式。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良好运动习惯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高校必须做到结合大学生目前的身体发育特征以及心理特征,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来培养同学们的良好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冯霞,张子祺.大学生运动习惯与健康生活习惯实施状况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3):106-109.